1.1 对象的概念及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面向對象簡稱 OO(Object Oriented),20 世紀 80 年代以后,有了面向對象分析(OOA)、 面向對象設計(OOD)、面向對象程序設計(OOP)等新的系統開發方式模型的研究。
對 Java 語言來說,一切皆是對象。把現實世界中的對象抽象地體現在編程世界中,一個對象代表了某個具體的操作。一個個對象最終組成了完整的程序設計,這些對象可以是獨立存在的,也可以是從別的對象繼承過來的。對象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傳遞信息,實現程序開發。
對象的概念
Java 是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對象就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核心。所謂對象就是真實世界中的實體,對象與實體是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現實世界中每一個實體都是一個對象,它是一種具體的概念。對象有以下特點:
對象具有屬性和行為。
對象具有變化的狀態。
對象具有唯一性。
對象都是某個類別的實例。
一切皆為對象,真實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視為對象。
例如,在真實世界的學校里,會有學生和老師等實體,學生有學號、姓名、所在班級等屬性(數據),學生還有學習、提問、吃飯和走路等操作。學生只是抽象的描述,這個抽象的描述稱為“類”。在學校里活動的是學生個體,即張同學、李同學等,這些具體的個體稱為“對象”,“對象”也稱為“實例”。
面向對象的三大核心特性
面向對象開發模式更有利于人們開拓思維,在具體的開發過程中便于程序的劃分,方便程序員分工合作,提高開發效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有以下優點。
可重用性:代碼重復使用,減少代碼量,提高開發效率。下面介紹的面向對象的三大核心特性(繼承、封裝和多態)都圍繞這個核心。
可擴展性:指新的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到系統中來,便于軟件的修改。
可管理性:能夠將功能與數據結合,方便管理。
該開發模式之所以使程序設計更加完善和強大,主要是因為面向對象具有繼承、封裝和多態 3 個核心特性。
繼承性
如同生活中的子女繼承父母擁有的所有財產,程序中的繼承性是指子類擁有父類的全部特征和行為,這是類之間的一種關系。Java 只支持單繼承。
例如定義一個語文老師類和數學老師類,如果不采用繼承方式,那么兩個類中需要定義的屬性和方法如圖 1 所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1.1 对象的概念及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1.23 实例:五子棋游戏
- 下一篇: 1.2 Java类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