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路由器操作命令汇总,看完全学会
?
普通模式
router>
路由器處于用戶命令狀態,這時用戶可以看路由器的連接狀態,訪問其它網絡和主機,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設置內容。
特權模式
router#
在router>提示符下鍵入enable,路由器進入特權命令狀態router#,此時路由器處于特權模式。
特權模式,可以執行所有的用戶命令,還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設置內容。
全局模式
router(config)#
在router#提示符下鍵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現提示符router(config)#,此時路由器處于全局模式。
全局模式,可以設置路由器的全局參數。
端口模式
Router(config-if)#
在router#提示符下鍵入interface e0/0,出現提示符Router(config-if)#,此時路由器處于端口模式。
端口模式是對路由器端口的配置。
線路模式
Router(config-line)#
在router(config)#提示符下鍵入line console 0,出現提示符Router(config-line)#,此時路由器處于線路模式。
路由引擎模式
Router(config-router)#
在router(config)#提示符下鍵入router rip,出現提示符Router(config-router)#,此時路由器處于路由引擎模式。
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級操作模式。
end命令是直接退回到特權模式。
?
命令狀態
-
router>
– 路由器處于用戶命令狀態,這時用戶可以看路由器的連接狀態,訪問其它網絡和主機– 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設置內容
-
router#
– 在router>提示符下鍵入enable,路由器進入特權命令狀態router#,這時不但可以執行所有的用戶命令,還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設置內容|
-
router(config)#?
– 在router#提示符下鍵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現提示符router(config)#,此時路由器處于全局設置狀態,這時可以設置路由器的全局參數。?
-
router(config-if)#; router(config-line)#; router(config-router)#;…?
– 路由器處于局部設置狀態,這時可以設置路由器某個局部的參數。?
-
>?
– 路由器處于RXBOOT狀態,在開機后60秒內按ctrl-break可進入此狀態,這時路由器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只能進行軟件升級和手工引導。?
-
設置對話狀態?這是一臺新路由器開機時自動進入的狀態
– 在特權命令狀態使用SETUP命令也可進入此狀態,這時可通過對話方式對路由器進行設置。
常用命令
1.幫助?在IOS操作中,無論任何狀態和位置,都可以鍵入 ?得到系統的幫助。?
2.改變命令狀態?任務
-
命令 進入特權命令狀態 enable
-
退出特權命令狀態 disable
-
進入設置對話狀態 setup
-
進入全局設置狀態 config terminal
-
退出全局設置狀態 end
-
進入端口設置狀態 interface type slot/number
-
進入子端口設置狀態 interface type number.subinterface [point-to-point | multipoint]
-
進入線路設置狀態 line type slot/number
-
進入路由設置狀態 router protocol
-
退出局部設置狀態 exit
3.顯示命令?任務
-
命令?查看版本及引導信息 show version
-
?查看運行設置 show running-config
-
?查看開機設置 show startup-config
-
?顯示端口信息 show interface type slot/number
-
?顯示路由信息 show ip router
4.拷貝命令?用于IOS及CONFIG的備份和升級
5.?網絡命令?任務
-
命令?登錄遠程主機 telnet hostname|IP address
-
?網絡偵測 ping hostname|IP address
-
?路由跟蹤 trace hostname|IP address?
6.基本設置命令?任務
-
命令?全局設置 config terminal
-
?設置訪問用戶及密碼 username user password cisco
-
設置特權密碼 enable secret password?
-
設置路由器名 hostname name?
-
設置靜態路由 ip route destination subnet-mask next-hop
-
?啟動IP路由 ip routing
-
?啟動IPX路由 ipx routing?
-
端口設置 interface type slot/number?
-
設置IP地址 ip address address subnet-mask
-
?設置IPX網絡 ipx network network
-
?激活端口 no shutdown
-
?物理線路設置 line type number
-
?啟動登錄進程 login [local|tacacs server]?
-
設置登錄密碼 password cisco
?
1. IP地址分類
-
?IP地址分為 網絡地址 和 主機地址 二個部分
-
A類地址前8位 為網絡地址,后24位為主機地址
-
B類地址前16位為網絡地址,后16位為主機地址
-
C類地址前24位為網絡地址,后8位為主機地址
網絡地址范圍如下表所示:
1.分配接口IP地址?
-
進入命令?接口設置 interface type slot/number?
-
為接口設置IP地址 ip address ip-address mask?
掩瑪(mask)用于識別IP地址中的網絡地址位數,IP地址(ip-address)和 掩碼(mask)相 與 即得到網絡地址。?
3.使用可變長的子網掩碼?
通過使用 可變長的子網掩碼 可以讓位于 不同接口 的 同一網絡編號 的網絡使用 不同的掩碼節省IP地址,充分利用有效的IP地址空間。
例:
使用C類地址 192.168.0.0作為網絡地址,每個子網分63臺機子
網絡地址為 192.168.0.128, 掩碼為 255.255.255.192
網絡地址為 192.168.0.64,掩碼為 255.255.255.192
?這樣就將一個C類網絡地址劃分為二個子網,起到了節約地址的作用。
使用網絡地址翻譯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1. 將 內部私有地址 翻譯成 外部合法的全局地址 的功能
2. 它使得不具有 合法IP地址的用戶可以通過 NAT訪問到外部 Internet
3. ?當建立內部網的時候,建議使用以下地址組用于主機,
由 Network Working Group(RFC 1918)保留用于私有網絡地址分配的
Class A: 10.1.1.1 ~ 10.254.254.254?
Class B: 172.16.1.1 ~ 172.31.254.254?
Class C: 192.168.1.1 ~ 192.168.254.254
操作命令
???定義一個標準訪問列表
???ac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permit source [source-wildcard]?
???定義一個全局地址池
???ip nat pool name start-ip end-ip {netmask netmask | prefix-length prefix-length} [type rotary]
????建立動態地址翻譯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access-list-number | name} pool name [overload] | static local-ip global-ip}?
????指定內部和外部端口
???? ip nat {inside | outside}
?
人為地指定對某一網絡訪問時所要經過的路徑
在網絡結構比較簡單,且一般到達某一網絡所經過的路徑唯一的情況下采用靜態路由。?
操作命令
1.?建立靜態路由
ip route prefix mask {address | interface} [distance] [tag tag] [permanent]
prefix : 所要到達的目的網絡ip地址
?mask : 子網掩碼?
address : 下一跳的IP地址,即從該路由器到目的地址第一跳的路由器端口地址。?
interface : 本地網絡接口?
distance : 管理距離(可選)
?tag tag : tag值(可選)?
permanent : 指定此路由即使該端口關掉也不被移掉。
2.直連網絡自動進入路由表
所有直接連接的設備ip都自動加入到路由表中
3.默認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address | interface}?
?只要沒有在路由表里找到去目的地址的路徑,則數據均走這條默認路由
?
在Cisco路由器里建立和維護路由表涉及三個進程:
1、各種路由進程,實際上運行一個網絡(或路由)協議,如增強的內部網關路由協議(EIGRP)、邊界網關協議(BGP)、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IS-IS)和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OSPF)。
2、路由表本身接收路由進程的信息,并且回復轉發進程的信息請求。
3、轉發進程需要路由表中的信息來做出數據包轉發決定。
?
1、管理距離 - 這是路由來源的可信度度量。如果路由器從多個路由協議了解某個目的地,將對管理距離進行比較,為路由指定更低的管理距離。換句話說,它就是路由來源的可信程度。
2、權值---這是路由協議用于計算通過指定目的地的最佳路徑的一種測量方法,如果需要了解通過同一目的地的多條路徑。每種路由協議都使用一種不同的度量。
當每個路由進程接收更新和其他信息時,會選擇到任一指定目的地的最佳路徑,并嘗試將該路徑安裝到路由表。例如,如果EIGRP得知通往10.1.1.0/24的路徑,并確定此特定路徑是該目的地的最佳EIGRP路徑,會設法將已獲悉的路徑安裝到路由表。
路由器決定是否安裝由路由進程呈現的路由,取決于相關路由的管理距離。如果該路徑具有到該目的地的最短管理距離(與路由表中的其他路由比較)時,該路徑將被安裝在路由表中。如果這個路由不是具有最佳管理距離的路由,那么該路由被拒絕。
?
路由是根據路由協議的管理距離在路由表里選擇并構建的。從路由協議獲知的管理距離最短的路由將安裝到路由表中。如果有多條路徑使用一個路由協議通往同一個目的地,那么多條路徑則具有相同的管理距離,并且依據測量標準選擇最佳路徑。
權值是與特定路由相關的值,從最主要到最次要的優先次序排列。用于確定度量的參數由于不同的路由協議而有所不同。帶有最低權值的路徑被選為最佳路徑,并安裝在路由表中。如果有多條帶有相等權值的路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將在這些相等成本的路徑上執行負載平衡。
總之,做出轉發決策實際上包括三組流程:路由協議、路由表、以及做出轉發決策并交換信息包的實際過程。
下面是關于這三組流程的演示,包括它們之間的關系。
最長前綴匹配總是在實際已安裝在路由表中的路由中贏取,而贏取帶有最短管理距離的路由協議需要在路由表中安裝路由時。
end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廈門微思網絡】。www.xmws.cn專業IT認證培訓19周年
主要課程:思科、華為、紅帽、ORACLE、VMware、CISP、PMP等認證培訓及考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Cisco路由器操作命令汇总,看完全学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ac地址怎么做到全球唯一的?
- 下一篇: 运维基础(10)linux被删数据恢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