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设施到云原生应用,全方位解读阿里云原生新锐开源项目
來源 | 阿里巴巴云原生公眾號
2020 年 11 月 19 日,由 InfoQ 主辦的“2020 中國技術力量年度榜單盛典”隆重召開,并正式揭曉了“開源杰出貢獻人物”、“開源新銳項目”和“云原生行業落地典范”等重大獎項。在此前的入圍賽中,僅“開源新銳項目”單項,阿里云原生就入圍了 10 多個開源項目,在創新能力、社區成就和用戶反饋等多項指標中一騎絕塵,占據了參評項目整體近五分之一。而在本次揭曉的“2020 中國技術力量年度榜單”決賽結果中,最終阿里云高級技術專家羅毅榮獲“十大開源杰出貢獻人物”、Open Application Model(OAM)榮登“十大開源新銳項目”、由阿里云原生團隊支撐的完美日記電商業務案例獲評“2020 年度十大云原生行業落地典范”。
在 2020 年,阿里不僅實現了 雙11 核心系統全面云原生化,一舉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硬核的云原生實踐,并首次實現自研、開源、商業“三位一體”,以此為基礎拉開了極具競爭力的云原生產品家族的序幕。為了讓大家有更全面的認識,我們借此機會整理了阿里從應用層到中間件到基礎設施三層立體結構的云原生新銳開源項目和技術能力。
云原生生態價值“聚焦點”:OAM 開放應用模型與 KubeVela 開放應用平臺項目
現如今,云原生技術的迅猛發展可能讓很多人都感覺到眼花繚亂,但如果我們去探尋“云原生”的本質,就不難發現這項技術與理念發起的初衷,是為了讓云端的開發人員更輕松的、以完全基礎設施無關的方式去交付與管理應用。伴隨著這個初衷和訴求,才有了 Kubernetes 這樣為平臺團隊屏蔽掉了“虛擬機”、“存儲”等底層概念的統一的基礎設施層抽象項目。然而,實際的落地過程告訴我們,僅僅有基礎設施層抽象,離云原生“絲般順滑”的云端應用管理與交付體驗,還是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在 Kubernetes 與用戶之間,還存在著一層名叫“應用層”抽象亟待填補。
作為本次 2020 年中國技術力量十大開源新銳項目的獲獎者,Open Application Model(OAM)開放應用模型,以及它的 Kubernetes 實現 —— KubeVela 項目,正是阿里云聯合微軟等云原生社區中堅力量,共同推出的云原生應用層核心項目。其中,OAM 的設計思想是為包括 Kubernetes 在內的任何云端基礎設施提供一個統一、面向最終用戶的應用定義模型;而 KubeVela,則是這個統一模型在 Kubernetes 上的完整實現。所以,對于業務研發人員來講,KubeVela 可以被認為是云原生社區的 Heroku。而對于平臺團隊來講,KubeVela 由于具備極高的可擴展性,可以被認為是一個“以應用為中心”的、高度可擴展的 Kubernetes 發行版。
有了 OAM 和 KubeVela,現今的平臺工程師終于擁有了一個可以方便快捷地將任何一個 Kubernetes 社區能力封裝抽象成一個面向最終用戶的應用層平臺特性的強大工具。而作為這個平臺的使用者,業務研發們不需要了解任何 Kubernetes 相關的知識,只通過極簡的應用層語義就可以完整描述出自己的代碼構建和應用部署細節,然后一鍵交付出去。
云原生中間件實現自研、開源、商用“三位一體”,形成微服務最佳實踐
中間件是云原生從概念到落地的承接。K8s 屏蔽了底層云基礎設施的差異,成為了云原生時代微服務應用的操作系統。在云原生操作系統和云原生應用之間,需要一層抽象,向下屏蔽掉底層的復雜性,向上提供便捷、可靠的能力,讓應用低成本、甚至無成本的遷移到新的云基礎設施上部署和運行,并享受到云按需付費、極致擴縮容等能力。阿里云原生中間件承擔了這樣的職責。
阿里云原生中間件脫胎于阿里集團內部,并通過 雙11 這樣獨一無二的場景形成了微服務領域最佳實踐,從 2011 年 Dubbo 開源開始,阿里云原生中間件就開始嘗試在云產品和開源方面進行努力,希望能讓支持阿里核心業務的中間件系統從封閉走向開放,服務更廣泛的用戶。在而后幾年陸續推出了 Dubbo、RocketMQ、Spring Cloud Alibaba、Nacos、Sentinel、Arthas、Seata、ChaosBlade 等多個為人熟知的開源項目,并形成了微服務領域最佳實踐。短短兩年時間,Spring Cloud Alibaba 從 Spring 社區畢業,成為了最受中國開發者歡迎的 Spring Cloud 實現。
此次入選“十大開源杰出貢獻人物”的羅毅,便是 Dubbo 第二代掌門人、Apache Dubbo PMC 主席、Spring Cloud Alibaba 負責人。2017 年,正是羅毅操盤重啟了 Dubbo 的開源,僅用十五個月將 Dubbo 孵化成 Apache 頂級項目。社區目前擁有 18 名 PMC 成員,57 名 Committer,以及 370 名貢獻者,社區代碼比例超過 50%,羅毅通過開源的方式貢獻微服務,在云原生領域產生較大影響力。
新應用、新邊界,打造智能、互聯的云原生基礎設施
K8s 對網絡、存儲、計算進行了標準化編排,已經成為云原生操作系統新界面的事實標準,極大簡化了用戶的運維,提升了資源的彈性,真正做到了按需使用。因此,以 K8s 為界面的云原生基礎設施正在快速被企業和開發者接受。更高資源利用率、更快部署速度、更強應用治理能力,使得云原生基礎設施成為“肥沃土壤”,向上可以基于大數據、AI 等技術長出“新應用”,向外可以基于邊緣計算拓展“新邊界”。阿里云原生致力于打造智能、互聯的云原生基礎設施,讓企業快速實現云原生化,驅動技術升級,實現商業創新。
-
新應用:針對 AI、大數據場景,提升復雜作業管理和高級調度能力,阿里云提供云原生 AI 加速套件,從底層異構計算資源,到上層計算框架進行全棧優化,主要特性包括異構資源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器架構、大數據場景優化、AI 作業調度等。同時,阿里云也積極通過開源,與學術界和社區共同推進云原生 AI 的迭代和落地。比如數據集加速項目 Fluid 是和南京大學 PASA 大數據實驗室以及 Alluxio 共建;AI 任務管理項目 Arena 與 Kubeflow 社區共建。來自蘋果、IBM、微博等貢獻者共同參與到 AI 作業調度,GPUShare 等開源項目共建,推動廣闊云服務場景下的大數據、AI 落地新應用。
-
新邊界:K8s 有強大的容器編排、資源調度能力,可以滿足邊緣 / IoT 場景低功耗、異構資源適配、云邊網絡協同等需求。阿里云 OpenYurt 秉承非侵入式增強 K8s 的設計理念,將云原生能力拓展至邊緣端,主要特性包括 Kubernetes 生態全兼容、邊緣異構資源支持、高可靠和穩定性等,使用戶獲得云邊一致性運維體驗、實現大規模邊緣業務輕松管理。OpenYurt 現已接管業務容器數量超過百萬,覆蓋新零售、醫療、物聯網等眾多行業,致力于加速云計算向邊緣全面拓展邊界的進程,與社區共建未來云原生邊緣計算架構的統一標準。
沉淀方法論賦能客戶,發布《云原生架構白皮書》
本次獲得“2020 年度十大云原生行業落地典范”的《完美日記電商業務案例》,是基于阿里云的云原生相關產品與服務,借助阿里云先進的云原生架構設計理念,真正實現有效的技術驅動業務增長與創新,已成為電商行業落地云原生的典范。
在 2020 雙11 期間,完美日記利用容器服務 ACK 的彈性伸縮能力,合理規劃資源,服務器成本降低 50% 以上。利用 PTS 和 ARMS 預判系統整體業務承載能力,利用 AHAS 的限流降級和系統防護功能,對系統的關鍵資源進行防護,對整體系統水位進行兜底,最終做到了大促常態化。
近期,由阿里云 20+ 位云原生技術專家共同編撰的《云原生架構白皮書》已正式發布。作為業界第一本全方位構建云原生架構規劃與實踐全景圖的白皮書,本書在詳細闡述云原生架構定義的同時,完整展示云原生架構應用所需的演進路徑與設計規則,旨在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與應用云原生架構,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基础设施到云原生应用,全方位解读阿里云原生新锐开源项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阿里云 OAM 入选「2020中国技术力
- 下一篇: OpenKruise:阿里巴巴 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