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指南_URP精编 | 基于 “双评价”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证研究...
致讀者
URP今日為您精編的是羅偉玲、吳欣昕、劉小平、張大川、劉鵬華與何家律的《基于 “雙評價”的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實證研究》,感謝羅偉玲老師提供的精編版。若您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在公眾號中選擇“聯系我們”—“訂閱”。
作者簡介
羅偉玲(右圖),國地科技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土地學會專家庫專家,廣東省土地規劃專家庫專家,廣東三舊改造協會規劃與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委員。
吳欣昕,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劉小平,中山大學遙感與GIS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地理模擬、空間智能及優化決策研究。
張大川,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劉鵬華,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和時空大數據分析、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處理。
何家律,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文章導讀
城鎮開發邊界是促進城市精明增長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定位及編制要求,基于“雙評價”結果和FLUS模型,以廣東省中山市為實證,探索基于“雙評價”的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方法。
本文字數:3706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迅速發展,大部分城市正在經歷快速城市化發展過程,使得城市的用地范圍日益擴張,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問題,如耕地資源日漸短缺、生態資源受到威脅、空間資源過度浪費等現象,以及城市外延式增長突出致使內部空間結構失衡等。面對這些矛盾與挑戰,如何科學地引導城市發展,協調城市建設用地保障與生態環境、耕地保護間的平衡關系,已經成為當前城市規劃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城鎮開發邊界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規范和引導城鎮開發和建設活動劃定的地域,對于嚴格保護城市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合理引導城市土地的有效開發,控制城市的無序蔓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城市規劃者在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時,往往僅通過相關空間變量基于現狀用地進行劃定,忽略了城市本身的資源承載現狀和城市發展的空間適宜性,導致城市土地資源分散,土地利用率低下等問題出現,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自然資源的保護。
為了更科學的開展城鎮開發邊界的劃定工作,自然資源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04-2020年)》均明確提出了“開展資源承載力評價與城鎮空間適宜性評價(簡稱“雙評價”)”、“劃定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的開發邊界”等要求,以達到科學地分析城市發展的能力與潛力、保護生態與農業、防止城市無序蔓延、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目的。
當前科學的技術方法是利用CA模型及其改進模型對城市用地進行動態模擬,從而引入規劃約束條件,在模型中加入社會經濟、用地適宜性等限制條件,使城市增長模擬更貼近實際。未來城市用地模擬(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 FLUS)模型是一種改進的CA模型,模型結合了城市發展概率、鄰域因子、城市發展自適應慣性與輪盤競爭機制,更能適應城市空間真實增長并反映城市的長期發展態勢,被應用于多種實際場景及規劃政策下的城市空間模擬及邊界劃定研究中,模擬精度得到很好驗證。
目前,針對我國城市無序擴張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雙重背景,如何在對自然資源進行細致評價與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城鎮開發邊界的劃定,如何將“雙評價”與先進的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方法進行結合應用,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雙評價”結果,結合FLUS模型進行城鎮開發邊界劃定的方法,為優化新時代的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方法提供了新參考。
2
研究方法
本文提出在“雙評價”的基礎上開展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對資源環境承載力進行評價以確定出土地資源的承載情況以及資源環境耗損趨勢;根據城鎮空間開發適宜性進行評價以得到城鎮土地開發的適宜性程度,并劃定適宜性等級。將“雙評價”結果進行數值化,并以空間驅動因子的形式耦合FLUS模型,對未來城鎮建設用地空間形態進行模擬,通過形態學的方法劃定出中山市2035年城鎮開發邊界,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方法框架
3
研究實證
3.1 研究區概況
中山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陸域總面積1783.67平方千米。隨著珠江三角洲城鎮群體協調發展規劃的實施,中山市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承擔內部樞紐的重要職責,為中山市的城鎮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在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近10~20年間,中山市歷經了快速的城市化發展進程,城市用地持續快速增長。在對中山市1980-2017年城鎮建設用地時空變化進行分析后發現,中山市建設用地在近40年間面積增幅顯著(如圖2所示),2017年建設用地面積較1980年擴大到了原來的5.7倍。而隨著中山市的城鎮空間迅速擴張,建設用地粗放式增長方式仍然存在,城鎮建設整體質量不高,可開發建設空間嚴重不足,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亟需轉變。
圖2? ?中山市1980—2017年城鎮建設用地時空變化
3.2 研究過程
3.2.1 雙評價
構建“雙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土地資源、大氣環境和生態等數據疊加分析,加權計算得到相應指標以集成評價中山市資源環境承載力。同時,綜合土地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等數據以集成評價城鎮空間適宜性程度。對土地資源壓力指數、大氣污染物濃度超標指數、生態系統健康度3項指標進行基礎評價,并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多樣性維護功能等級2項指標進行專項評價(如圖3(1-5))。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初步劃分資源承載能力等級,綜合考慮災害危險性指標,以確定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等級。同時遴選集成指標,采用“短板效應”原理確定超載、臨界超載、不超載3種承載力類型,最終形成承載力類型劃分方案如圖3(6)。
圖3? ?中山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及集成結果
同時,為了探究中山市土地適宜程度是否滿足城鎮建設用地擴張的需求,在核實與補充調查基礎上,對中山市城鎮空間進行適宜性評價。將中山市城鎮空間的地形地勢評價、生態系統脆弱性評價、可利用土地評價、水域面積占比評價、大氣污染程度評價、人口聚集度評價、經濟發展水平評價、交通優勢評價8個評價指標(圖4(1-8)),設置資源環境類指標的總體權重為0.3,社會經濟適宜性類的總體權重為0.7,再以此類推細化評分,得到具體權重值,根據權重對指標進行加權求和。結合空間開發負面清單和現狀建成區,將城鎮空間適宜性與空間開發負面清單相互疊合,在空間開發負面清單范圍內的用地將被列為最不適宜建設用地。最終得到評價結果圖如圖4(10)所示。
圖4? ?中山市城鎮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指標及集成結果
結果顯示,中山市最適宜開發及較適宜開發的國土面積規模空間較大,超過全市總面積半數,主要分布在中山市的西北部、中東部以及東南沿海的區域。其中最適宜開發的國土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41%,較適宜開發的國土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16%。最不適宜開發的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35.59%。不適宜開發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一帶,主要是地形地勢限制了開發,其次是坦洲鎮和民眾鎮,分布有大量的基本農田。
3.2.2 城鎮開發邊界劃定
利用FLUS模型對城鎮建設用地模擬首先需要確定未來城鎮建設用地的規模,考慮中山市人口基數的涵養需求、經濟增速、資源承載力、國土適宜性的情況以及中山市多鎮區、城鎮建設用地的現狀,選用系統動力學模型來預測中山市2035年的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利用1995年到2012年的中山市人口、GDP、工業生產總值、第二三產業投資額等統計數據構建中山市土地利用情景變化系統動力學模型。設置1995—2010年為模型模擬階段,對模型進行參數設定、調整及檢驗;設置2010—2035年為不同情景預測階段,確定目標年份的建設用地需求,估算在上述需求和歷史規律影響下,中山市2020年及2035年建設用地規模。
基于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預測結果,以基本農田保護區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限制性約束條件,結合多個空間變量和“雙評價”結果共同作為輸入因子,利用FLUS模型模擬得出中山市2035年城鎮建設用地分布結果如圖5(1)所示。結合邊界區域地塊實地情況對邊界進行微調后,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用地規模,得出城鎮開發邊界如圖5(2)所示。
圖5? ?中山市2035年建設用地模擬及城鎮開發邊界劃定
劃定結果顯示,到2035年,中山市城鎮開發邊界的范圍集中在中部的火炬開發區、石岐區、西區、東區、沙溪鎮、大涌鎮、南朗鎮,這一區域在空間形態上呈現連片的團簇性發展趨勢,是中山市行政、辦公、商務等核心功能區域,有較強的發展驅動力和輻射性。而受到廣佛、深港澳城市群的輻射作用,中山市分別在北部三鎮(南頭鎮、東鳳鎮、小欖鎮)和南部地區(坦洲、神灣等鎮區)出現了集聚性發展現象,即將成為中山市城市發展的新動力。
4
結論與展望
本文依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與城鎮空間適宜性對城鎮區域適度開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將“雙評價”結果作為空間驅動因子,結合FLUS模型對中山市2035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進行模擬,充分考慮城鎮建設用地的發展規律和功能的完善程度,盡可能避免城鎮建設用地斑塊的破碎化,利用形態學的膨脹與腐蝕方法劃定中山市2035年城鎮開發邊界。該方法在保持現有城鎮建設用地的基礎上,綜合了城市規劃中的政策性約束條件,引導城鎮拓展避開資源環境承載力超載的區域,引導城鎮空間在適宜性較高的區域發展,從而促進城鎮空間的科學發展和精明增長,以實現“雙評價”對城鎮開發邊界的引導作用,能較好地貫徹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和耕地保護等理念,統籌保障發展和保護生態的空間矛盾,可以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進行廣泛應用。
(本文原載于《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9年第1期。)
本刊名譽主編:吳良鏞;主編:顧朝林;執行主編:武廷海
投審稿系統:http://cqgh.cbpt.cnki.net
本文為本訂閱號原創,歡迎在朋友圈轉發,轉載將自動受到“原創”保護。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指南_URP精编 | 基于 “双评价”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证研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fiddler弱网测试_移动端质量体系之
- 下一篇: fmea手册_新失效模式与影晌分析F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