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从医学专业转行到AI,独立完成项目到获得加州理工大学读研推荐,我如何与有三AI结缘...
各位有三AI的讀者朋友大家好哈,我是一名來自安徽的理工科本科生,本次我來分享給大家的是我與有三AI的經歷,希望對大家有用。
入坑AI的背景
兩年前的我是一名安徽高考生,高考的結果對我來說可以說是相當的不滿意,那段時間對我來說非常難熬,一方面是我不知道我這個說低不低說高不高的分,到底能上個什么大學,另一方面是我并不清楚我到底喜歡做什么。
本科階段我就讀于一所雙非醫科類一本院校,學的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這個專業名字看著邪乎,其實跟一般的電子類專業差別并不大,模數電啊單片機啥的,該學的天書一個都跑不了。后來在大一的時候進了實驗室,當時實驗室內也是以做硬件為主。實驗室招了有將近三十多大一新生,需要篩掉一半的人,實驗室老師就讓我們寒假期間自學一個開發板名曰Arduino,學得好的就可以留在實驗室。
其實對于我來說,我在大一時期對我的規劃,是只把自己專業課學好就完事了,畢竟爭個保研名額,大四劃水一個學期就有研究生讀,豈不是件美滋滋的事情。當時加入實驗室,也只是因為C語言上機課的時候,因為打字速度比較快被老師挑中了罷了,我又是個要強的人,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因此我便決定試試看。不就是一塊單片機嘛,學就是了。
寒假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在實驗室群里面找人做人工智能類的課題,當時就抓住了我的興趣。人工智能是我之前一直希望去學習的一個領域(主要是受一些美國的科幻類電影的影響),因此我就果斷報了名。
剛開始的一個禮拜,我以為老師肯定會安排一兩個學長指點我去做這一塊的內容,因此就啥都沒做。后來我才知道,當時深度學習這個領域我們實驗室并沒有人去做過,因此沒有任何的積累,更不可能會有人帶著我去做。當時的我一聽說這么個事情,心里面真的有不知道多少只那啥啥啥奔騰而去,這不是拿我當炮灰嘛?但我轉念一想,誰說我一定要當這個炮灰了呢,萬一我真的做出來了,實驗室也算有人做這個方向的了,咱要么不做,要做咱就做最NB的那一個。
后來自己做的就是在網上找各種各樣的資料啦,不得不說,當時自己找了很多的資料,基本上沒有看到那種足夠系統,足夠完整的資料供新手學習,更不用談學習方式的閉環了。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學了有一個學期吧,我當時獲得的成果也就是大致學會了Keras,能簡單的跑個VGG罷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一結束后的那個暑假,我幾乎是在知乎上找了整整兩個月的"xx框架和yy框架到底哪個好用"這樣的內容,現在看來當時真的是走偏了路,白白浪費了兩個月的時間。
認識有三AI
19年的暑假,我在知乎上與有三AI結緣,并順著找到了有三AI的公眾號,并于20年寒假正式報了有三老師的春季劃。當時決定報春季劃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我真的很想知道工業界是怎么玩深度學習的。
我在一所醫科類院校內讀的工科,其實對我來說,最缺的東西除了眼界,其實就是老師和資料。報了春季劃后,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管碰到了什么問題,都可以與有三老師第一時間進行溝通,有三老師的回復速度也是非常的給力,且每次都能一針見血的回答我的疑問。在跟著有三老師學習春季劃的過程中,我收獲最大的其實就是眼界的提升。
由于我的底子確實不好,我先跟著有三老師的節奏,先把Linux和Caffe跑起來再說別的。也正是因為入坑了Linux,我才發現原來之前在Windows下廢了好長時間才完成的工作,往往在Linux下面就是一條命令的事情。最讓我獲得眼界的提升的是,我知道了原來模型的設計上,很多經典模型是不能夠直接用在生產環境上面的,需要進行模型壓縮等技巧才能夠部署,而這些技巧在有三老師寫的文檔里面都有非常詳細且非常容易理解的講述。
除了春季劃的資料,知識星球是我另一個學習的陣地。當時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每天早上從床上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手機里的知識星球,讀一篇網絡結構1000變里面的文章。
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我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網絡模型到底各有什么好處,各有什么利弊,為什么在這個場景下用這個模型好而不用這個模型。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我來說無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財富。
其實對于我來說,我認為跟著有三老師學習,對我影響最大的點是我知道了在這個領域內,真正應該花時間去學的到底是哪些東西。
之前的我天天關注的東西,無非是這個框架好用還是那個框架好用,這個框架更新了出了什么東西,那個框架更新了又是更新了什么東西。這些東西并不能說是完全沒有用,但是如果把自己本就寶貴的時間全部花在研究這些事情上,那真的是太浪費了。
前面介紹過,我的專業是生物醫學工程,這是一個醫工交叉類學科,我們所做的研究方向很大一部分是解決醫學類問題的,因此自己也是在實驗室老師的建議下,做了一個腫瘤輔助診斷系統,說白了就是對人體一些特定部位的腫瘤進行定位任務(目標檢測)。
結合這段時間的所學所得,我很麻利地便解決了這個任務,將其部署在了自己的服務器上,并在實驗室的組會上完成了匯報。這個項目不僅讓我拿到了大創的省級立項,也讓我的導師把我推薦給了加州理工大學的一位老板那里讀研。
我相信有三AI的讀者朋友中應該也有本科生的同學,在這里我想跟各位本科生同學說,在本科階段,真的應該積極加入院里面的實驗室,多去接觸接觸項目,這樣做的好處可不僅僅是豐富自己的簡歷這么簡單,更關鍵的是能夠極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也許只是專注于課本上的一畝三分地能夠幫助你拿到一個保研的名額,但是受限于眼界的你終究會在工作上頻頻踩雷,止步不前。
最后祝有三AI能夠越辦越好!祝各位有三AI的讀者朋友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拿到自己心儀的offer!
轉載文章請后臺聯系
侵權必究
【雜談】有三AI季劃的最核心價值在哪,聽聽這些同學怎么說!
【雜談】從學員到參與書籍寫作,我在有三AI學習與成長的故事
【雜談】從學員到專欄作者、講師,我在有三AI學習與名利雙收的故事
【雜談】參加有三AI秋季劃4個月,薪資翻倍,我在有三AI都學了啥?
【雜談】一個五歲孩子媽媽在有三AI學習并且賺錢的故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杂谈】从医学专业转行到AI,独立完成项目到获得加州理工大学读研推荐,我如何与有三AI结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V夏季划】告别入门,提升眼界,从掌握
- 下一篇: 【杂谈】从失业到重要项目负责人,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