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基础教育管理实行新体制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泰国基础教育管理实行新体制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泰國基礎教育管理實行新體制
徐婭 蔡歆
筆者曾于近期訪問了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和部分中、小學校,了解了泰國近年在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動向。?
教育分權,實行三級管理體制?
目前,泰國實行“中央——教育行政服務區——教育機構(學校)”三級管理。?
在1999年泰國《國家教育法》和2002年泰國《機構改革法》的指導下,泰國教育管理機構進行了調整,把原有的大學部、基礎教育部和國家教育委員會三個國家級教育行政機關合并為一個教育部。調整后,國家教育部負責全國教育的管理,下設的基礎教育委員會的職能是:對基礎教育政策、發展規劃、標準和核心課程提出建議;調動教育資源;推動和整合教學信息網絡;推動教育創新;監督、視察、評價基礎教育等。教育部還負責教育行政服務區不易做的事,如向有身體、精神、智力等學習障礙的人士提供基礎教育等。?
泰國在機構改革后,撤銷了省一級的教育行政機關,把原來的295個學區合并為175個教育行政服務區。每個學區都不跨省,所管轄的中小學校在80所至200所之間,學生大約有30萬至50萬人。每省有6個以內的學區,每個學區各有一個教育委員會,由社區代表、私人及地方行政管理組織、教師協會、教育管理協會、家長—教師協會、宗教領袖以及教育、宗教、藝術和文化方面的學者組成。委員會第一負責人由當地比較知名的人士擔任,第二負責人由教育部派人擔任。學區教育委員會直接向教育部基礎教育辦公室負責,責任是:建立、解散、合并或終止基礎教育機構;推動和支持教育服務區內的私人教育機構;支持并與地方行政管理組織合作,以便能夠按照教育政策和標準提供教育;向教育機構分配預算等。?
教育部將專業事務、預算、人事和日常事務的管理權直接下放到基礎教育學校。每個學校設有一個管理委員會(或稱教育委員會),成員由家長、教師、校友、學者和來自社區地方行政組織的相關人士約7至15人組成。其職能是:批準學校和機構的預算和規劃;推動專業事務,促進教師和員工的發展;調動教育資源;推動內部和外部質量保證;評價和監督學校或機構的管理人員;推動學校發展。?
校本管理,開發學習者潛能?
在“教育放權”的改革下,泰國教育機構開始實行校本管理。校本管理的最終目標是開發學習者的潛能。?
學校有權實施課程管理,進行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的教學改革,每所學校依據教育需要開發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
為了實現分權的目標,學校有權決定經費使用,有權進行人事管理,包括招募、培訓、獎勵、辭退教師等,并且可以調動當地的人力資源參與教育。?
學校可以完全自主地設計自己的工作體系和實施日常管理,只要達到國家教育目標,不受教育部干預。?
為了改善對學校等教育機構的管理,泰國總理提出“微型教育部計劃”(Mini-Ministry of Education),在這一計劃中,學生被視為具有不同能力和品質的獨立個體,通過建設國家監督學校、雙語學校、天才學生學校、佛教學校、信息技術典型學校、優秀學校等,鼓勵學校辦出特色,推進學校創新發展,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
統一評估標準,直接向總理負責?
泰國依據1999年《國家教育法》設立了國家教育標準與質量保障辦公室,把它設為一個與教育部平級的獨立自治機構,直接向總理和分管教育的副總理負責。辦公室有教育部的幾名代表,但沒有“話語權”,更沒有“指揮權”,只有“聽”的權利。?
泰國教育標準由三種類型組成:國家教育標準、內部質量保證標準和外部質量評估標準,國家教育標準是后兩個標準的基礎。目前,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泰國官方只執行一套教育評估標準,尚無分區域的評估標準。?
基礎教育外部質量評估標準由14條標準、53個指標組成,分為學習者標準、過程標準和投入標準(指人力投入和課程特色等)。?
基礎教育外部質量保證體系對外部評價者的資質、人員管理和責任,評估步驟,數據收集和檢查準則,撰寫外部質量評估報告準則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所有基礎教育機構每年要進行內部質量保證活動,每一個步驟都強調所有人的參與,如學校工作人員、董事會、家長、社區、學區、宗教界等人員。質量保證報告要向家長組織、相關機構、國家教育標準和質量保證辦公室提交,同時在網站上向公眾發布。2003年,泰國有36%的小學、69%的中學能夠達到內部質量保證標準。(作者單位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徐婭 蔡歆
筆者曾于近期訪問了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和部分中、小學校,了解了泰國近年在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動向。?
教育分權,實行三級管理體制?
目前,泰國實行“中央——教育行政服務區——教育機構(學校)”三級管理。?
在1999年泰國《國家教育法》和2002年泰國《機構改革法》的指導下,泰國教育管理機構進行了調整,把原有的大學部、基礎教育部和國家教育委員會三個國家級教育行政機關合并為一個教育部。調整后,國家教育部負責全國教育的管理,下設的基礎教育委員會的職能是:對基礎教育政策、發展規劃、標準和核心課程提出建議;調動教育資源;推動和整合教學信息網絡;推動教育創新;監督、視察、評價基礎教育等。教育部還負責教育行政服務區不易做的事,如向有身體、精神、智力等學習障礙的人士提供基礎教育等。?
泰國在機構改革后,撤銷了省一級的教育行政機關,把原來的295個學區合并為175個教育行政服務區。每個學區都不跨省,所管轄的中小學校在80所至200所之間,學生大約有30萬至50萬人。每省有6個以內的學區,每個學區各有一個教育委員會,由社區代表、私人及地方行政管理組織、教師協會、教育管理協會、家長—教師協會、宗教領袖以及教育、宗教、藝術和文化方面的學者組成。委員會第一負責人由當地比較知名的人士擔任,第二負責人由教育部派人擔任。學區教育委員會直接向教育部基礎教育辦公室負責,責任是:建立、解散、合并或終止基礎教育機構;推動和支持教育服務區內的私人教育機構;支持并與地方行政管理組織合作,以便能夠按照教育政策和標準提供教育;向教育機構分配預算等。?
教育部將專業事務、預算、人事和日常事務的管理權直接下放到基礎教育學校。每個學校設有一個管理委員會(或稱教育委員會),成員由家長、教師、校友、學者和來自社區地方行政組織的相關人士約7至15人組成。其職能是:批準學校和機構的預算和規劃;推動專業事務,促進教師和員工的發展;調動教育資源;推動內部和外部質量保證;評價和監督學校或機構的管理人員;推動學校發展。?
校本管理,開發學習者潛能?
在“教育放權”的改革下,泰國教育機構開始實行校本管理。校本管理的最終目標是開發學習者的潛能。?
學校有權實施課程管理,進行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的教學改革,每所學校依據教育需要開發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
為了實現分權的目標,學校有權決定經費使用,有權進行人事管理,包括招募、培訓、獎勵、辭退教師等,并且可以調動當地的人力資源參與教育。?
學校可以完全自主地設計自己的工作體系和實施日常管理,只要達到國家教育目標,不受教育部干預。?
為了改善對學校等教育機構的管理,泰國總理提出“微型教育部計劃”(Mini-Ministry of Education),在這一計劃中,學生被視為具有不同能力和品質的獨立個體,通過建設國家監督學校、雙語學校、天才學生學校、佛教學校、信息技術典型學校、優秀學校等,鼓勵學校辦出特色,推進學校創新發展,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
統一評估標準,直接向總理負責?
泰國依據1999年《國家教育法》設立了國家教育標準與質量保障辦公室,把它設為一個與教育部平級的獨立自治機構,直接向總理和分管教育的副總理負責。辦公室有教育部的幾名代表,但沒有“話語權”,更沒有“指揮權”,只有“聽”的權利。?
泰國教育標準由三種類型組成:國家教育標準、內部質量保證標準和外部質量評估標準,國家教育標準是后兩個標準的基礎。目前,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泰國官方只執行一套教育評估標準,尚無分區域的評估標準。?
基礎教育外部質量評估標準由14條標準、53個指標組成,分為學習者標準、過程標準和投入標準(指人力投入和課程特色等)。?
基礎教育外部質量保證體系對外部評價者的資質、人員管理和責任,評估步驟,數據收集和檢查準則,撰寫外部質量評估報告準則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所有基礎教育機構每年要進行內部質量保證活動,每一個步驟都強調所有人的參與,如學校工作人員、董事會、家長、社區、學區、宗教界等人員。質量保證報告要向家長組織、相關機構、國家教育標準和質量保證辦公室提交,同時在網站上向公眾發布。2003年,泰國有36%的小學、69%的中學能夠達到內部質量保證標準。(作者單位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05年11月18日第8版
原文:http://www.jyb.cn/gb/2005/11/18/zy/8-zb/2.htm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泰国基础教育管理实行新体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荣事达空调质量差3天即坏
- 下一篇: 相对路径转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