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谋定农业创新-李加映: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产业化
道縣謀定農業創新-李加映: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產業化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權采編:“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扶持,在全縣建示范基地,推廣成熟主推技術,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湖南永州市道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唐也在調研考察座談會上表示,道縣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道縣與高校、農業專家攜手合作,創建1個院士科教公關試驗基地,新建2個永州市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1個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因地制宜選擇主推技術14項。
圖示:近年來,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和鼓勵農民建設農業大棚,在火龍果大棚內套種草莓、松茸菌,實現大棚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圖為在道縣梅花鎮棠下村華盛火龍果種植基地大棚內,果農在采摘草莓。
圖示:道縣壽雁鎮水源頭村,養殖戶在喂食龜鱉。近年,該村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采取龜鱉與魚混合養殖的生態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目前,全村已開發養殖龜塘100畝,養殖各種龜鱉30萬余只。蔣克青 鄧獻勇 攝影報道
2021年1月11日,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加工發展聯盟副主席、綠色基地辦主任李振國,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秘書長、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李加映等,在道縣縣委副書記蔣燕飛,道縣壽雁鎮委書記何勝志,道縣壽雁鎮政府鎮長孟千海,道縣第六中學校長雷校生等領導的陪同下,對道縣農業的布局和鄉村振興工作及道縣壽雁鎮和水源頭村進行了調研考察。之后由縣委副書記蔣燕飛在縣委常務會議室組織召開了全縣農業品牌建設座談會。
出席座談會的有道縣縣級領導楊三信、陳一、胡昌啟、蔣儒華、熊昌群,縣農業局領導唐也、馮康瑞、張海英、謝勇等,以及縣市場監管委、扶貧辦、財政局、畜牧水產服務中心、移民開發服務中心、農機服務中心、供銷社、經管站的單位負責人,還有相關企業中農公司批文藝、萬眾藥業歐四榮、三箭米業蔣明剛、原地正禾農場黃日忠、道縣農業生態種植行業商會彭云峰、柑橘商會魏德清等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會議就道縣水果蔬菜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利用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平臺,幫助縣域農業實現產業化。座談會上,道縣農業農村局領導詳細介紹了道縣臍橙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困難與問題,道縣現有臍橙種植面積21.5萬畝,三個無病毒大柑桔種苗生產基地,年出合格無病毒臍橙種苗80萬株以上,有效保證了全縣臍橙產業發展的需求,并對臍橙產業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與會相關負責人及果蔬企業負責人分別就產業生產在勞力、資金、銷售方面和農產品加工方面提出了當前存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建議。
道縣縣委副書記蔣燕飛就道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作了補充說明,對今后農業產業發展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規劃提出要求和希望。蔣燕飛提出,一是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作業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二是加強新型專業職業農民培養,增強農業產業標準化發展的人才隊伍。
三是建立地域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大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為生產、銷售提供良好的信息平臺。四是加大政府對品牌創建的支持力度,通過品牌效應帶動市場效應,重點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培養、扶持,整合好民企、做好融資、擔保工作。五是加大農產品加工和精深加工扶持,農產品加工市場需求前景廣闊,同時要加快儲藏、保鮮冷鏈物流建設,緩解因市場因素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
蔣燕飛強調,要加強種苗供應、基地建設、質量安全、平臺創建、農產品精深加工全方位的統籌規劃,要把產業做細、把產業做強,把品牌做大,在品名、品記(LOGO)、品質、品形、分等分級方面來做好品牌建設,為品牌打好口碑,樹立品牌信譽。按照省農科院專家提出,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布局,謀劃好未來3-5年發展規劃,發展好本縣的特色產品。
源頭村村民幸福感
引領“產業+景觀”齊發展
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秘書長李加映在道縣壽雁鎮水源頭村考察調研中說:近年來,水源頭村以黨建創新為引領,堅持“產業+景觀”的設計理念,解難題促增收,一張藍圖干到底,實現了“前面是房子,后面是池子,池里養龜子,田里結稻子,地里長耳子,山上結茶子,袋里是票子”的興旺美麗景象。
在壽雁鎮水源頭村村委會的會議室內,村支兩委正對水源頭村創建永州市同心美麗鄉村進行研究討論,部署下一步工作方案。近年來,水源頭村始終秉承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健全組織結構,堅持民主決策,堅持月監督例會制度,扎實推進全村各項工作。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成為有源之水。”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加工發展聯盟副主席、綠色基地辦主任李振國表示:近幾年,水源頭村堅持“產業+景觀”的發展理念,引進國家級創新農業產業——老康現代農業公司,建成千畝黃金龜生態種養產業園區,并大力發展烏龜庭院養殖,截至目前,全村共發展庭院烏龜養殖戶26戶。
早在2018年,水源頭村流轉水田1200余畝種植雙季優質稻,并在當年全市早稻種植質量評比中榮獲第一名,隨后與中糧集團開展合作,興建全縣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糧食烘干廠,推動糧食產業提檔升級。同年,水源頭村又與省級深度貧困村——空樹巖村、永州工貿學校、天智菌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式合作模式發展黑木耳標準化生產,帶動本村14戶貧困戶75人,空樹巖村26戶貧困戶脫貧,成為道縣產業扶貧一大亮點。
水源頭村積極把握發展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思路,以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全村上下艱苦奮斗、扎實肯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先后獲得“全縣優秀基層黨組織”“全縣美麗鄉村示范村”“糧食生產先進村”等榮譽稱號,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道縣被命名為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第二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與農產品經銷企業對接活動在江蘇徐州啟動。啟動儀式上公布了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命名情況,永州道縣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第二批共命名農安縣(市)211個,湖南省9個,其中道縣是此批全市唯一被命名的縣(區)。
道縣地處湘南,境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是全國生豬外調大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是國家級出口果蔬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自道縣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以來,道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各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全縣嚴格按照考核方案開展各項工作,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拓展,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
道縣大力推廣“優質稻—油葵—油菜”“優質稻—蔬菜”等模式,種植彩稻、蓮藕等觀賞農業,培育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發展循環、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綜合農業產業。兩年來,認定縣級示范合作社30家、縣級示范家庭農場40家,都給予資金支持。
今年,該縣創建2家市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7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省級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湖南道縣早中熟柑橘產業集群建設項目,促進園區提檔升級,建成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31個,“道州臍橙”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上關街道向陽村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臍橙示范村鎮。
自道縣提出農業科技謀定創新,致力于產業升級謀定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以來,目前道縣共創建市級標準化示范基地7個,輻射帶動了全縣標準化生產工作;創建標準化示范基地(場)92個,示范面積達到14.5萬畝,示范基地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面推行綠色防控技術,田間生產記錄達到100%。同時,大力推廣“四掛一種”“豬-沼-果”、果園綠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新優技術,提高農產品品質,極大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農業科技創新
謀定外向型蔬菜產業
“我們通過現代農業信息化和益農信息社建設,推進‘互聯網++’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完成326個村級益農信息社,1個縣級運營中心,做好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基地電子監控系統安裝與調試,可實現對基地生產、加工、檢測全方位電子監控。”湖南永州市道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唐說。
該縣還獲批湖南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繼續保持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入選全國首批六大粵港澳“菜籃子”產品配送中心之一。“組建科技專家服務團,對接科技服務對象,開展科技服務指導活動,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李加映在調研考察中說,依托湖南農副產品集中驗放場和永州公路口岸,道縣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參加和舉辦各種展會,啟動了中農批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21個出口備案基地,今年農產品出口額1080萬美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道縣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一是實行院地對接。新建了院士科教公關試驗基地1個。今年初,對接湖南農業大學教授、院士鄒學校,在道縣清塘鎮供港蔬菜基地建設蔬菜試驗基地一個,開展蔬菜種植合作與研究,采用先進種植技術幫扶21個粵港澳大灣區出口備案基地,打造外向型蔬菜產業。
二是實行園區升級。在產業集聚區集成新技術、新工藝,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市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2個、縣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3個,促進了產業升級。三是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創建農業高新技術企業1個,即湖南省湘浩油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與湖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合作,并建有實習和客源基地,系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目前已成為一家綜合性農業科技企業,主要從事經營油茶種植加工、以及附屬產品深加工等綜合利用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有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項、申請發明專利2項。在道縣祥霖鋪鎮祥樂福村、八家村、以及白芒鋪鎮龍嶺頭村建立油茶種植示范基地10000畝。公司占地100畝,總投入6600萬元,興建了年產3000噸山茶油、1000噸茶皂素生產線各一條,總資產5021萬元,2020年銷售收入達7200多萬元。
這得益于近年來道縣大力以市場化為導向實施品牌強農,以差異化為導向實施特色強農,以標準化為導向實施質量強農,以規模化為導向實施產業融合強農,以信息化為導向實施科技強農,以全球化為導向實施開放強農,為鄉村振興注入“源動力”和“新活力”。
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后盾。唐也說,道縣明確對品牌創建方面的補助和獎勵標準,打造道州臍橙、道州灰鵝等公用品牌,創建樹湘臍橙、寶地紅臍橙、橘源牌湘南臍橙等產品品牌和湘浩油茶等企業品牌,同時加大對農業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參加農業博覽會、交易會、中國食品農產品產銷與電商大會等,屢獲大獎。
“我們同時組織企業申報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0年湖南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錄,兩家公司在湖南省股權交易所掛牌。”唐也表示,立足縣內農業資源優勢和特色主導產業優勢,道縣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預計總產值將達261億以上,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7家。
柑橘有機肥
替代化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近年來,道縣以臍橙優勢產區、核心產區和品牌生產基地為重點,實施柑橘有機肥替代化肥,增加有機肥使用,減少化肥投入,提升柑橘品質,推進生態循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在白馬渡鎮小甲村的種植示范區里,技術人員正在為種植戶們講解有機肥的效用,并現場操作配料、挖機拌料、含水量調節以及發酵菌劑的使用、堆垛覆蓋等。
過去果樹大量施用化肥,且大多撒施在土壤上,既造成肥效浪費、土壤板結、面源污染,更重要的是影響水果品質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如今,隨著道縣柑橘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的大力實施,這種狀況大有改觀。
“第一個就是能夠增強樹勢,第二個就是能夠改良土壤結構,能使土壤的團體結構變得疏松,第三個就是改善果實的品質,它能夠讓它的口感變好,果農銷售價格能夠提升。道縣農業農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長 廖普祥告訴記者。
據了解,通過項目的實施,種植示范區每畝能增產100公斤左右,銷售產值增加到300元一畝,項目還以補貼的方式引導新型柑橘種植主體投入購買使用有機肥料、開展機械深施有機肥料等,每噸可補貼200—300元,既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益,又減少了用量,減輕了污染。
自2018年以來,道縣積極探索柑橘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著力打造一批柑橘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產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連續3年,全縣實施柑橘有機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面積13000畝,輻射帶動全縣14.5萬畝柑橘生產基地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在全縣柑橘園分批建設小型堆場106個,總面積4630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可以消納畜禽糞污1.5萬噸。
道縣謀定農業創新-李加映: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產業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道县谋定农业创新-李加映: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产业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成立阿里大农业兄弟连-万祥军:农民丰收节
- 下一篇: 史丹利谋定跨国合作-万祥军:对话国际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