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种业并购史 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起底农化巨头构架
世界種業并購史 國際農民豐收節貿易會起底農化巨頭構架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權采編:“世界種業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并購史。”謀定研究中國智庫: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國際)農民豐收節貿易會,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研讀表明:全球種業巨頭除了持續布局傳統的種子、植保、農化等領域,更已紛紛聚焦到數字化農業這一領域中來,紛紛通過與中國合作伙伴建立并深化合作關系,加大對中國數字化農業的布局。
圖示:整合陶氏和杜邦農業業務后成立的科迪華農業科技
萬祥軍說:“大浪淘沙,強者恒強。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種企業績逐年承壓,國際種業市場進入資源整合的強強聯合時代。”他表明,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陶氏和杜邦合并,拜耳正式收購孟山都。世界種業歷史上的第三次并購大浪潮落下帷幕。
1、陶氏杜邦——科迪華
合并重組歷程
2015年底,陶氏化學和杜邦宣布達成對等合并協議。
為完成合并,杜邦出售了其部分植保、農藥業務及全球研發業務,陶氏化學出售了其部分化工業務。
2017年8月31日,陶氏化學與杜邦“合二為一”——正式合并為陶氏杜邦,并于次日正式上市,總市值達15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
此后陶氏杜邦“一分為三”——分拆為三家相互獨立的上市公司——包括專注于農業的科迪華、專注于特種產品的杜邦和專注于材料科學的陶氏。
2019年6月3日,新的農業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重新獨立上市。
架構與布局
新成立的科迪華公司主要包括杜邦植保、杜邦先鋒和陶氏益農三大業務,涵蓋杜邦和陶氏化學的作物種子和植物保護兩大市場領域。
公司業務范圍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設立了150多個研發機構。在大中華區設有三個辦公室及辦事處,分別位于北京、上海和臺北,擁有超過3000家渠道用戶和1000名員工。
未來的業務由三大方向組成——種子、植保和數字化農業,科迪華將從這三個方向開展業務和研發。
圖示:合并孟山都后的拜耳作物科學
圖示:新的先正達集團
2、拜耳(孟山都)
合并重組歷程
2018年6月7日,拜耳以630億美元的價格正式收購美國農業公司孟山都。
拜耳宣布收購后,將不再采用“孟山都”這個名字,原孟山都旗下的產品名稱將保持不變,而前綴則由“Monsanto”改為“Bayer”。存在了117年的著名農業巨頭孟山都退出了人類歷史。
為了達成這一交易,除支付高昂的收購費用外,為滿足監管方的反壟斷調查,拜耳還剝離了原有的種子、除草劑等相關業務,共作價76億歐元出售給巴斯夫。
架構與布局
交易完成后,拜耳在作物科技方面的盈利能力得到極大的加強,孟山都在轉基因育種方面的技術積累也使拜耳在該領域獲得極大的優勢。拜耳因此一躍成為國際農化巨頭,成為全球最大的種子和殺蟲劑生產商。
在這項收購完成后不到半年的時間,拜耳的業務整合以及戰略調整策略也隨之出臺,業務整合后,拜耳的業務范圍大大收縮,拜耳計劃未來將主要以生命科學為核心業務。
如今,拜耳擁有三個事業部,即處方藥、健康消費品和作物科學。其中作物科學事業部涉及種子、作物保護和非農業蟲害控制。未來,拜耳將加快中國數字化農業布局。
3、新的先正達集團
合并重組歷程
2017年6月27日,中國化工宣布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
2019年6月27日,中化工農業科技公司成立,為中國化工集團全資子公司
2020年初,“兩化”——中國化工和中化化肥宣告雙方的農業業務合并,并成立新的先正達集團。即中化工農業科技公司更名為先正達集團,“兩化”農化板塊業務相繼注入該公司。
2020年6月18日,新的先正達集團正式成立,整合了瑞士先正達股份、安道麥、揚農化工及中化化肥等“兩化”旗下核心的農化資產,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農化公司。
架構與布局
由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的農化業務重組而成的先正達集團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種子公司,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8000名員工。
新成立的先正達集團包括先正達種業(總部設立在瑞士巴塞爾)、先正達作物保護(總部設置在美國芝加哥)、安道麥(總部設立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空港城)、先正達集團中國(總部設立在中國上海)等四大業務單元。
其中,先正達集團中國這一業務板塊為新設立部分,包括植保(揚農化工、先正達植物保護中國、安道麥中國)、種業(三北種業、先正達植物種業中國、荃銀高科和中國種子集團)、作物營養(包括中化化肥)、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MAP)及數字農業(中化現代農業)。
先正達集團中國是中國最大的農業投入品供應商以及領先的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臺運營商。在中國擁有員工近14000名,2019年銷售額達56億美元。
4、合并重組后的三大農化巨頭
隨著新的先正達集團的正式成立,全球農化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總體來看,全球形成了中國先正達、美國科迪華、德國拜耳作物三足鼎立之勢。
合并孟山都后,拜耳作物占全球種子市場份額的40%,占全球農藥市場份額的23%。2019年,拜耳農業業務(拜耳作物科學事業部)銷售額達到215億美元(約合1600億人民幣)。其中農藥業務銷售額為117.84億美元,種子業務銷售額為86.45億美元,在三巨頭中均位列第一。
而從2019年的規模來看,新的先正達集團在全年的作物保護業務規模約為135.82億美元(約合948億元人民幣)。其中農藥業務101.18億元,在三巨頭中位居第二,種子業務銷售額為30.83億元,位居第三。
科迪華包括農藥(作物保護產品)和種子在內的總銷售額為138.46億美元(約合963億元)。其中,農藥銷售額為62.56億美元,在三巨頭中位居第三,種子業務銷售額為75.90億美元,僅次于拜耳作物,位居第二。
從上可看出全球種子市場出現三大種業巨頭三分天下的格局,未來種業市場格局應該會相對穩定。
另一方面,數字農業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新興領域。在中國,數字化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加上中國高度重視農業數字化發展,目前來看,三大種業巨頭均已在中國布局數字農業,實現在地化深耕發展。
由于中國在植保和農藝的實施、操作方面進展較快。科迪華已在飛防、衛星數據服務和生物科學等領域與中國本地合作伙伴建立了比較廣泛的合作,未來科迪華將在數字農業領域有更大的投入,尋求構建一個滿足中國農業市場需求的智慧農業模式。
作為全球農化巨頭,德國拜耳公司在數字化農業方面也頗有建樹。目前,拜耳已與螞蟻區塊鏈達成戰略合作,還與首農食品集團合作數字化項目,計劃在大田作物領域探索種植數字化指導及農場數字化管理。
近日,先正達集團中國的MAP與數字農業事業部與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再度聯手,將在全國共建15個數字農業基地,開展基于數字農業的戰略合作。
世界種業并購史 國際農民豐收節貿易會起底農化巨頭構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世界种业并购史 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起底农化巨头构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多而杂不会成为重点-丰收节贸易会:未来农
- 下一篇: 三巨头垄断全球农业-丰收节贸易会:世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