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谋定丰收美景-万祥军:对话农民丰收节交易会
新疆兵團謀定豐收美景-萬祥軍:對話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權采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豐收美景入畫來。”謀定研究: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新疆建設兵團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建榮表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兵團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發揮兵團農業在全疆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引領作用。
圖示:2020年12月27日,首屆(廣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在廣交會會館召開,2020廣州直播產業博覽會也同步進行。
圖示: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圓桌論壇環節由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主持。
圖示: 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李晉奇,中國電子商務商協會聯盟主席、國家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原巡視員聶林海,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魏敏,廣州市商務局會展處,廣州市商務局電商處等領導參與2020廣州直播產業博覽會巡禮,并聯合產、學、研、商各界專業人士探討直播產業發展政策,規劃布局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秘書長李加映陪同出席大會的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等領導嘉賓巡館。
圖示:2020年12月27日,首屆(廣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在廣交會會館召開,2020廣州直播產業博覽會也同步進行。
新疆兵團經濟全面轉型
對話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2020年12月27日,首屆(廣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在廣交會會館召開,2020廣州直播產業博覽會也同步進行。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有請廣東省委原副秘書長、省委巡視組組長、省人大常委曹南才,中紀委駐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宋樹有,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農業專家何登驥、朱梅年、李喜貴、萬仲銀,和大會交易會秘書長、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加映等領導和嘉賓共同啟動了2021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王建榮說,今年,兵團上下齊心協力,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農業生產總體呈穩中向好態勢,夏糧單產有所提高,奠定了全年糧食豐收的基礎。眼下,兵團廣大干部職工正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秋收冬種工作,確保顆粒歸倉,護航瓜果飄香。他表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糧食生產穩中向好,果蔬供應源源不斷,米袋子、菜籃子豐盈充實,背后是職工群眾的辛勤耕耘。春種秋收,天道酬勤,讓我們禮贊豐收、致敬奮斗,共慶豐年、分享喜悅。
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圓桌論壇環節由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主持。在第一場《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主題環節,萬祥軍在主持辭中說:“隨著時代的進步,民眾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正逐步向自然優質健康回歸,而藥食同源是大健康產業的思想根基。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大健康是農業科研的必然方向?”他表示:現代農業追求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健康的珍惜,不是純粹的賺錢,是一種事業。當企業家財富的積累已經變成純粹數字的變化,不必再瘋狂追求金錢的時候,當一個國家的消費者在整體上從吃得上、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的時候,農業和健康產業必然受到不差錢、追求人生價值的企業家的追捧,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消費升級的必然,也是企業自我升級的必然!
針對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話題,主持人萬祥軍分別邀請了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加工發展聯盟副主席、綠色基地辦主任李振國,全國綠色基地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文寶利,工商聯水產業商會食材委秘書長劉少軍,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書記劉首文,北大荒農墾集團建邊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學杰,中國金控集團主席、香港和粵港澳“菜籃子”工程廣東從玉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人林裕豪等嘉賓進行了交流探討。
圓桌論壇第二場主要是關于《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的話題。萬祥軍在主持辭中說:“倡導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突出區域特點和地標性農產品,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主軸的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區域展銷活動,在全國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時期也拉開帷幕。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舉辦地—山西萬榮黃河農耕博覽園,及時推出的以‘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為主題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專場,關鍵是打通農產品銷售環節和渠道,這也就是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的發起雛形和初心。”他表示,倡導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每年在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舉行。主打區域特點,突出地標性品牌,集中展示獨具強烈地域特色的代表地標性的地方農產品,集中展銷貧困地區優質綠色農產品品牌,展現地標性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助力消費扶貧,推動產業振興。
主持人萬祥軍說:“提出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不僅僅是強化廣大群眾的消費理念,更重要的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的《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并提高特色地理性標準農產品的附加值,及其功能性內涵,解決農民豐收了但不增值瓶頸。同時,還得強化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交易會功能,以實現產銷對接,農商互聯,解決農產品上行難題探索全新機制和搭建全新平臺,這一切旨在服務三農事業,強化產銷對接,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他表示:接下來就要完善功能性農業技術,產業基金的建立和農產品銷售體系的建設,優先支持貧困地區農產品與各類電商平臺、連鎖商超、批發市場等重點渠道,打通產銷環節障礙。
針對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話題,圓桌論壇主持人萬祥軍邀請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辦原巡視員/副主任彭秋云、廣東藥科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云浮市中醫院)工會主席,副院長王忠、湖北硒產業協會會長儲震、廣東省現代移動互聯網研究院院長、數智視紀(東莞)高新技術產業孵化研究院院長文丹楓、英德市海奇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總經理陳業海等嘉賓進行探討。
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圓桌論壇主持人萬祥軍說:“國家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以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且新疆兵團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能夠有效促進兵團的經濟發展。”他表明: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供給側改革。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包括優化農產品產業結構等意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內容有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等意見。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等意見。
在國家出臺一系列惠農惠民政策,加速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當前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調整,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措施。“新疆兵團以農業生產經營為主,兵團農業是兵團經濟發展的基礎,相比之下,第一產業已成為新疆兵團的優勢產業。”王建榮說:但是,新疆兵團現階段農業產業發展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分析兵團農業產業結構現狀,發現問題,積極有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兵團農業產業高水平發展,是實現新疆兵團經濟全面轉型的重要渠道。
調整農產品結構,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在畜牧業方面,大力推廣優良的畜產品品種。在林果業方面,重點發展葡萄、哈密瓜、庫爾勒香梨、哈密大棗、和田石榴、阿克蘇蘋果核桃、喀什巴旦木、精和枸杞等地方特色農產品。通過鼓勵發展畜牧業和林果業來優化產業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走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道路。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市場化程度。發展新疆現有的農產品品牌相關的前項、后項產業,打造農產品品牌的完整產業鏈。2)整合兵團內散亂品牌,統一品牌。3)營銷手段多元化,迎合市場需求,打造一批新品牌,提高產品的市場化程度。
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開發農產品加工業,延伸農業產業鏈。1)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2)加快推進農業產學研一體化進程,重視技術創新,改造低產劣質果園,著力發展果品加工、儲運、保鮮技術,提升產品質量與檔次,延伸林果業產業鏈[6]。3)建立飼草料、飼養、加工、銷售聯合體,建成畜產品生產基地,延伸畜牧業產業鏈,構建全面的畜產品市場體系。
圖示:新疆兵團十二師黨員干部赴四十七團開展“弘揚老兵精神 推動向南發展”主題活動,圖為十二師黨員干部在參觀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資料圖片)。 馮曉玲 攝
圖示:十二師二二二團夏糧豐收,職工在田地里運輸麥稈垛(攝于7月8日)。作為兵團重點糧食生產團場之一,今年二二二團共種植小麥1.1萬畝,平均單產達510公斤,較上年新增5公斤,最高畝單產可達730公斤。田園 攝
圖示:9月14日,八師一四三團一連種植戶在晾曬制種玉米。近年來,八師現代農業穩步推進,石河子市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區域良種繁育基地,一批團場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稱號,217家合作社獲兵團示范社18家,國家級8家。 兵團日報駐八師記者站 張德智 攝
圖示:9月21日,十師一八四團職工在戈壁灘上晾曬辣椒(無人機拍攝)。近年來,該團積極引導職工調整種植結構,通過訂單種植模式,鼓勵職工發展特色辣椒種植,生產的辣椒銷往四川、山東等地。 兵團日報記者 陳洋 攝
圖示:兵團豫劇團演員在進行變臉表演時,與十四師二二四團和泰新村群眾互動(資料圖片)。劉秋月 攝
圖示:近年來,十四師皮山農場引用外來投資建設民族工藝地毯廠,年生產各類地毯、絲綢1.8 萬平方米,為當地200多名維吾爾族貧困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圖為皮山農場女工在地毯車間編織地毯(資料圖片)。兵團日報記者 王志清 攝
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
新疆兵團農業產業化向縱深發展
“近年,新疆兵團農業現代化取得較好成績,國家級、兵團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8 家,建成兩個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4 個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23 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和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農場、35 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團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和高新節水灌溉率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然而,兵團農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如農產品供給過剩與供給不足同時存在,低端無效供給過多,中高端優質農產品、新型融合型產品有效供給不足,農產品成本過高與價格低迷并存等。”謀定研究: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濟研究所團場研究部主任韋鳳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面對上述問題,兵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精準發力,才能補齊短板,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韋鳳琴說,目前,兵團農產品供應跟不上人們對優質產品、綠色產品不斷提高的要求,因此,要盡快轉變農業發展理念,適應消費者食品結構消費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優先發展對農業生產影響大、與職工增收關聯性高、出口拉動強勁的優勢農產品加工業,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產品。
韋鳳琴認為,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更加注重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充分應用農業新科技成果,從農業種子種苗的改良、更新換代和引進,到高科技信息化技術在種植養殖方面的應用,再到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儲運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可追溯體系都要提升科技含量,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實現降本增效。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互聯網+’農業的多種應用方式,使兵團農業發展搭上信息化和互聯網時代的快車?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韋鳳琴說,推進兵團“互聯網+”現代農業,要以建立農業大數據中心和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為基礎,將互聯網融入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培育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農業模式;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監測、預警和電子商務平臺,實施農產品質量追溯示范工程,以信息化指導農業生產工作。
韋鳳琴認為,選擇部分團場開展綜合配套改革,總結試點經驗,不斷創新完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制定優惠政策,引進“雙創”農業高端人才,提高農業生產一線人員科技素養;著力推動兵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從業人員專業化、生產科技化、作業機械化,從而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這也是兵團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要做的功課。
韋鳳琴表示,兵團7 月5 日下發的《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推進兵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了道路,我們堅信,兵團各單位各部門勠力同心,必能完成2020 年兵團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實現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團場職工持續增收、維穩戍邊能力持續提升的目標。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原兵團副政委王繼亮與2000多位委員一起,謀改革議發展,積極履行職責。謀定研究: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王繼亮表達了他對兵團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熱切關注。
王繼亮說,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經營機制,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農業作為兵團經濟的基礎和優勢產業,對兵團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兵團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但農業產業化仍然是兵團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嚴重制約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的提高。由于龍頭企業規模依然較小,產業鏈短,精深加工程度低,核心競爭力及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兵團特色農產品資源并沒有形成優勢產業。”王繼亮說。
王繼亮表示,“十三五”期間是兵團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堅定不移地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發揮兵團農業整體優勢,增強兵團農業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推進兵團農業產業化向縱深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落實產業扶貧政策措施,加大兵地農業融合發展,除了需要兵團自身努力外,還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給予更大的支持。
為此,王繼亮建議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對在新疆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金融上給予重點支持,如加強對收購農產品流動資金的貸款貼息、貸款擔保支持,擴大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產業化的信貸規模。參照“糧、棉、糖”等大宗農產品收購的專項貸款政策,設立番茄、葡萄、紅棗等特色農產品原料收購的流動資金貸款綠色通道,把兵團加工番茄、葡萄、紅棗等優質特色農產品列入國家大宗農產品名錄,使從事果蔬加工業的重點龍頭企業能夠獲得農發行或農行的“農產品收購專項貸款”,以緩解流動資金短缺的資金壓力。
王繼亮表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進一步研究推動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稅收政策的具體執行標準和免稅范圍進行明確;同時,可減免鐵路建設基金,將目前對新疆棉花、糧食等出疆運輸免收鐵路建設基金的政策覆蓋到番茄醬、果品、牛羊肉等大宗特色農產品和加工制品,以鼓勵扶持新疆、兵團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使新疆優良的農牧產品資源更多地為全國所用。
“十八般武藝”齊上陣
背后是職工群眾的辛勤耕耘
鮮紅的辣椒堆滿曬場,萬畝棉田銀浪滾滾,紅彤彤的蘋果壓滿枝頭,紫色的葡萄掛滿藤蔓,金燦燦的玉米正在晾曬……金秋9月,兵團各墾區廣袤田野里,一派豐收景象。在六師五家渠市無垠的棉田里,大型采棉機正來回穿梭作業。今年以來,六師各團場全面推廣棉花新品種,從種到管到收,全程實現機械化,一粒粒棉種變成了連片棉海,職工群眾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一師阿拉爾市,一車車滿載著香梨、西梅、葡萄的果品冷鏈運輸車陸續發往浙江各地。今年,一師各團場特色林果喜獲豐收,在臺州援疆指揮部的助力下,優質的果品不僅賣到了內地,還贏得了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場。
在十三師火箭農場的萬畝葡萄種植基地,綠瑩瑩的無核白葡萄掛滿藤蔓,采摘、分揀、裝箱,種植戶們忙得不亦樂乎。“我家的葡萄主要發往上海、浙江、廣東等地,今年葡萄品質好,價錢也好,你看園子快摘空了,真是一個豐收年。”十三師火箭農場十四連職工石成彪說。
連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新湖農場的職工們,對田間地頭的廢舊農藥瓶及農藥袋進行了全面的清理,使“白色垃圾”遠離棉田,以此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耕地一片潔凈。為提高棉花的單產和品質,新湖農場職工積極清理地中殘膜,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大力倡導“環保農業”“有機農業”,為耕地減負,改善耕地環境,使農業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棉花是新疆兵團的支柱性產業,新疆兵團170余個團場中有110個在種棉花。這110個團場中又有50%以上的團場職工從事棉花生產,收入來自棉花,保障棉花產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多年來,新疆兵團為農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新疆兵團召開2018年第五次行政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兵團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從新疆兵團農業發展實際出發,加快改革創新,重點抓好優化農業主體功能與空間布局、強化農業資源保護和節約利用、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養護修復農業生態系統等四項重點任務,讓生態環保成為新疆兵團現代農業的明顯標志,讓綠色發展成為新疆兵團農業發展方式的戰略選擇。
農業是新疆兵團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具有組織化程度高、集約化生產的優勢。多年來,新疆兵團以建設中國節水灌溉示范基地、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為目標,加快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農產品競爭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精準農業、特色農業發展穩步推進,現已建成中國最大的節水灌溉基地和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八成以上。
“之前很擔心我們的冬棗會受疫情影響銷售不暢,然而,在各方的努力和幫助下,目前我們的冬棗已經銷售20噸,不但沒有滯銷還供不應求。”8月18日,二師二十二團九連黨支部副書記、連管會連長賀智光高興地說。
賀智光說的這種情況并非偶然,這樣的好消息從南疆師團的種植戶口中頻頻傳出。進入8月,兵團墾區各色蔬果正集中上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如何做好農產品銷售?南疆各師團主動作為,精準發力,使出“十八般武藝”為職工群眾尋覓商機,幫助他們穩定增收,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西域冰糖棗,味道就是好。現場采摘,一件代發。”從7月底開始,賀智光的朋友圈每天必發一條這樣的內容。經過采摘、打包、搬運、裝車……一顆顆香甜的冬棗送到了消費者手中。
二師三〇團園三連職工王桂香在雙豐社區居民微信群里“擺攤”賣起了自家種的李子、蟠桃、葡萄、豆角、辣子等水果蔬菜,成了群里的“網紅”。十四師二二四團六連職工任傳有的18畝桃園里的水蜜桃,通過“昆玉發布”微信公眾號在網上宣傳,很快銷售一空。
一師十三團尤良英所在的合作社也有好消息。“師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編輯到果園采訪拍攝,在網上發布信息,對我們的銷售幫助很大。”尤良英說,“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目前,合作社的葡萄、西梅、桃子等水果基本賣完了,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解決香梨和蘋果的銷售難題。”
從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一師香梨產量預計為20萬噸,蘋果30萬噸。近日,一師阿拉爾市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向援疆干部發了一封公開信,希望通過援疆干部,調動各方力量,開拓銷售市場,助力香梨和蘋果銷售。
一系列舉措,破解了銷售難題,穩定了職工群眾收入,有效防止了當地職工群眾因疫情影響返貧。8月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南疆各師團提前謀劃,主動作為,啟動了農產品滯銷情況摸排工作,對當地滯銷農產品的種類、日產數量進行統計。銷售過程中,各師團在線上充分發揮各師市融媒體中心的影響力,開設“抗疫助農”專欄,將銷售信息在新媒體終端全方位、多渠道發布。
此外,與當地電商合作,通過發布微信朋友圈、網紅帶貨等多渠道助力銷售。線下積極聯系內地大客戶,按照他們的品質要求配貨,通過飛機空運進行“落地配”;各師團黨委主動聯系當地企業、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做好內銷。
@、聯手開辟“綠色通道”
8月13日,30多噸哈密瓜經過采摘、挑選、包裝后,開啟了“新旅程”,5天后它們將抵達南京。看著裝上車的哈密瓜,一師十一團種植戶努艾力·買買提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露出了笑容。
為了解決疫情期間瓜果采購和運輸難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一師阿拉爾市和阿克蘇地區聯手開辟蔬果“綠色通道”,全程冷鏈配送。一師阿拉爾市的哈密瓜、西梅、葡萄等水果已遠銷北京、廣州、南京、長沙等地。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解決好瓜商、工人、車輛及物資調運等方面的問題?我們與阿克蘇地區聯合開通了 ‘綠色通道’,提前向外發布對接公告,方便外地采購商與我們點對點聯系,實時為他們辦理出行的相關手續,引導采購商直接進入果園采購果品,解決收購商和果農的后顧之憂,助農增收。”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袁勁松介紹。
面對瓜果運輸不便的狀況,一師阿拉爾市安排專人負責調配農產品運輸車輛,并給運輸車輛及時辦理通行證,目前已辦理了700多張車輛通行證,在阿克蘇地區和該師市范圍內通行,保障瓜果銷路暢通。“有了‘綠色通道’的保障,目前我們團上市的瓜果銷售不成問題,西梅、葡萄等已基本售完,西瓜、甜瓜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一師阿拉爾市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郭友峰說。
@、涉農企業出手相助
三師四十九團作為小海子墾區水資源最豐富的團場,各種當季水果蔬菜品質優良,味道鮮美。8月19日,三師四十九團二十連種植戶范恒海在自家的香梨園里查看果子的生長情況,他計劃8月28日開始采摘,工人已經找好。原本還在為銷路發愁的他,這幾天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
“往年這個時候,香梨銷售合同已經簽過,定金都拿到手了。今年受疫情影響,客商進不來,沒辦法簽合同。不過,合作社和企業聯手幫忙,讓我吃下了定心丸。”范恒海說。范恒海所說的企業,是三師新疆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他們將為簽約種植戶發放每公斤1元的采摘費,為水果提供冷庫存放,還將對最后沒有售賣掉的水果實行兜底收購。
“存放在冷庫的水果,有客商就賣給客商,沒有客商最后可以賣給我們。采取這樣的辦法是為了讓種植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把水果賣出去,保證他們這一年的收入。”新疆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韓俊說。
目前,四十九團的水蜜桃、西梅等水果通過團黨委聯系擴大內銷、合作社外銷批發市場等方式已基本售完。即將上市的香梨和蘋果,種植戶與新疆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3000多噸意向合同,還有1000多噸將通過合作社進行外銷。
企業出手助力農產品銷售,二師鐵門關市的各企業也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制定采購滯銷農產品計劃。冠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動聯系多個團場農產品滯銷種植戶,出資購買西瓜、甜瓜、蟠桃等。此外,7月下旬,冠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還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購買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的特色農產品,有效幫助當地困難群眾將農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促進他們增收致富。
新疆兵團謀定豐收美景-萬祥軍:對話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新疆兵团谋定丰收美景-万祥军:对话农民丰收节交易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粮集团对话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订
- 下一篇: 安义县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大健康·林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