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为主谋定共享运行-农业大健康·万祥军:特色化小镇时代
產業為主謀定共享運行-農業大健康·萬祥軍:特色化小鎮時代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 采編:8個月前,“特色小鎮”如新晉網紅般一夜爆紅。一言蔽之: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表示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還給出了明確的時間節點。政策力推加上附加產業規模龐大,使得特色小鎮的發展前景極具想象空間。但同時,所有的經驗和教訓也在告誡著那些摩拳擦掌的人們:特色小鎮的培育發展,急不得。
“培育發展特色小鎮是起點而非終點,要有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思想準備。”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對記者表示:特色小鎮依舊是個新生事物,存在著很多不成熟的方面,因此做到那些經典特色小鎮的程度,還需要時間。
中國經信研究國研智庫主任、中國經信研究國研智庫主任、中國經信研究國情講壇主持人萬祥軍明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向縱深推進,需要改變之前粗放的、以規模擴張為主的城市化發展模式,轉向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核心的集約的、精致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他說:“特色小鎮無疑是這種轉變最突出的特征和最具有意義的實踐。”
自2016年在全國鋪開之后,特色小鎮在目前進入了發展高潮,但在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浮出水面。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委于2017年底聯合印發《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規范特色小鎮發展。
兩年多的特色小鎮發展,有人叫好,有人搖頭。孰是孰非?為此,萬祥軍指出:經歷了建設熱潮洗禮的特色小鎮需要更為理性、客觀的評價。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認為,新一輪特色小鎮的興起,有著產業經濟轉型升級與新型城鎮化深化發展的背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長路漫漫,在其起步階段,尤需深化認識,推動特色小鎮規范發展、行穩致遠。
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明確基本概念,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城鎮化推進處處長劉春雨說,所謂特色小鎮是指在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一個企業或若干個企業共同投資,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從生產的角度講,有利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生活和生態的角度講,有利于創造獨具魅力的新生活空間。
“晰了特色小鎮建設的初衷,針對當前遇到的問題,可以看到《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準確把握特色小鎮內涵、合理借鑒浙江經驗、注重打造鮮明特色、有效推進“三生融合”、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實行創建達標制度、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傾向、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保生態紅線等10項具體舉措。”萬祥軍強調:正是未來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大方向。
正如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編著的《2018中國特色小鎮發展報告》提出的,特色小鎮發展政策方向越來越清晰,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未來特色小鎮發展的總體要求。在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看來,現今及未來的特色小鎮應是進入4.0版,即“小鎮+新經濟體”,小鎮要進入城市,發揮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產業修繕的功能。
“4.0版特色小鎮的新產品、新結構、新創業生態等,是企業家的創造精神與城市所提供的豐富多樣的公共品協同作用、共同演化的結果,能借助互聯網和城市創新體系融入全球價值鏈。”萬祥軍也表明。
萬祥軍說:“如何抓住產業命脈,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是保持特色小鎮生命力的最關鍵因素。”他表示:通過2017年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趨勢可以看出,特色小鎮建設將始終堅持產業為主,而產業的發展前景和特色性直接決定了未來小鎮的活力,產業以小規模、緊湊型、集約化方式為主,小鎮以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和共享為主要運行方式。
對于特色小鎮實操者來說,選擇什么樣的產業、如何做精做強特色產業一直是棘手的問題。對此,主持參與了多個特色小鎮規劃設計項目的北京綠維文旅控股集團董事長林峰認為,特色小鎮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產業體系,而是單兵突進,聚焦某個優勢產業。因此,確保某一產業在小鎮中的獨特及主導地位,圍繞其來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是激活小鎮經濟,促進小鎮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
在林峰看來,“集中突破”是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小鎮的特色產業選定后,將注意力集中于產業鏈思維上,把特色產業逐步做精做強,同時完成資金、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挖掘歷史人文要素的集聚,充分體現特色小鎮的創新導向,逐步形成特色產業的規模發展優勢。
對于未來特色小鎮特色產業的發展趨勢,有關研究報告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特色小(城)鎮暨“千企千鎮工程”發展報告2017》分析認為,消費性服務業正在成為小鎮特色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隨著我國旅游業進入全民旅游、個人旅游、自駕游等多樣化新時代,特色小鎮越來越適合成為旅游產業及其衍生出的相關服務業的產業聚集地;大健康時代的來臨,成為康養小鎮發展的黃金期;追求個性特征的文化休閑活動需求的增多,也促使現代文化娛樂產業與很多古鎮結合,催生出新的融合產業。
此外,隨著制造業產業分工不斷深化,從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正在向小批量、定制時代轉型,而這些小批量的特殊生產通過在特色空間聚集,與全球產業鏈聯系得更加緊密。如今不斷出現的模具小鎮、玩具小鎮等正是這種產業分工與小鎮融合的發展趨勢。
《2018中國特色小鎮發展報告》認為,特色小鎮是推動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模式。新經濟的發展需要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高端要素,更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空間載體和發展平臺,強調“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正是適合的平臺。
大政策出臺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下一步,住建部還將研究特色小鎮金融扶持政策。
大政策出臺之后,地方政府也熱情高漲,紛紛制定政策推進地方特色小鎮的建設:如江西省發布《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方案》、江蘇省在《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中計劃通過3至5年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云南省提出5年時間省級重點開發建設210個特色小鎮、山東省提出到2020年將創建100個左右特色小鎮、河北省公布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和培育類名單公示名單……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總規劃師、規劃院院長沈遲表示,培育特色小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有條件的鎮更好地發展:挖掘一些有潛力、有特色的小鎮,通過一些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發展,也可以吸納小鎮周邊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不單單是為了好聽的名聲簡單地‘戴帽子’,特色小鎮的培育是帶有實質性資源傾斜的,比如在專項建設基金等方面有關部門都會給予支持。”
特色小鎮與休閑旅游產業
“政策制定者的觀點很明顯,是希望特色小鎮打造出鮮明的產業形態、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萬祥軍解讀表示,但我們從去年10月14日公布的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中也不難發現,127個小鎮中,以“休閑旅游”為產業特色的小鎮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經過整理分析,旅游發展型的特色小鎮有64個,占比達50.39%;其次是歷史文化型,23個,占比18.11%。
對此,旅游專家、社會學者劉思敏表示,一方面是除部分發達地區外,鎮級單位多半在交通優勢、生活配套、教育科技等方面無法與周邊縣城或城市相比;另一方面,以其他產業為主打的特色小鎮也往往擁有田園風光、古村文化等旅游資源,或通過“旅游+工業”“旅游+農業”等做文章,大打“旅游牌”。
他以廣東省入選的6個特色小鎮為例:“其中江門赤坎鎮、肇慶回龍鎮、梅州雁洋鎮均以旅游為主要發展方向;佛山北滘鎮、中山古鎮鎮、河源古竹鎮在發展當地主打產業的同時,充分調動當地旅游資源,培育和發展旅游產業。比如,赤坎古鎮人文底蘊深厚,涌現出一大批名人名家,保留有大量中西合璧的華僑建筑,包括騎樓建筑680多座。目前,投資60億元的赤坎古鎮國際旅游綜合度假區項目正在進行中,打算以‘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的稀缺性和吸引力,赤坎古鎮的資源稟賦和開發潛力’為基礎,在對歷史文物充分保護的基礎上,把赤坎古鎮打造成為集觀光、休閑、文化、娛樂、影視、美食和住宿于一體的國際知名的華僑文化休閑度假小鎮、中國文化旅游古鎮新地標,成為中國華僑文化保護的典范。”
“特色是旅游發展的驅動力。特色越突出,旅游的競爭力就越大!”劉思敏說,特色小鎮發展旅游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小鎮發展首先要厘清究竟是哪些‘特色’,分清主次。第一類是以觀光游、休閑游和特種旅游為主的特色小鎮,旅游是當地支柱產業;第二類是可以和本地特色結合發展的旅游潛力小鎮,比如以制造業為主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工業游、以種植業為主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鄉村旅游。第二類的特色小鎮不能貿然大投入發展旅游,要等待機緣來挖掘旅游潛力。”
他同時指出,小鎮的基礎配套、旅游服務、旅游商品體系方面也要完善和豐富起來,提供不一樣的旅游體驗才能不斷吸引回頭客。
為什么是浙江?
都說“特色小鎮”的概念發端于浙江——2014年10月,在參觀云棲小鎮時,時任浙江省長李強提出“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朵創新‘彩云’”。這是“特色小鎮”概念首次被提及。2015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當年6月,第一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正式公布。
其實,與三部委帶有強烈行政區劃色彩的特色小鎮有本質上的不同,浙江省的特色小鎮“非鎮非區”,強調的是一種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從2015年起步至2017年2月,浙江省已經建有79個特色小鎮;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名單中,浙江也以8鎮位居榜首。
21世紀經濟報道疏理后發現,目前浙江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海寧皮革時尚小鎮、黃巖的模具小鎮等為代表的制造業小鎮;二是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夢想小鎮等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小鎮。且小鎮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至少3A級景區,旅游特色小鎮5A級景區,保護環境、一鎮一特色。
人民日報在實地探訪后認為:當地重在培育適合特色生長的土壤,而不是為了特色而盲目制造特色;每個特色小鎮,在規劃時就確定主打產業,著力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單打冠軍”,即特色小鎮必須因產業而特、因產業而興,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小鎮“空殼化”和千鎮一面。此外,當地的特色小鎮還嚴格限制商業房地產項目(原因很簡單,引入房地產業定會托高小城鎮的各項成本,在房屋租金高漲的情況下,將會失去小城鎮低成本這一核心競爭力,對其他各種特色產業只會形成擠出效應,而不是實現吸聚效果。最后的結果是地產建起來了,產業進不來,人員也留不住,最終有地產無小鎮)。
據了解,浙江培育特色小鎮某些方面受到了國外特色小鎮的啟發。要知道,歐美發達國家的特色小鎮大都擁有上百年至上千年的歷史,如瑞士達沃斯小鎮、法國依云小鎮、日本柯南小鎮等,都是經過歷史滄桑積淀的。
產業為主謀定共享運行-農業大健康·萬祥軍:特色化小鎮時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产业为主谋定共享运行-农业大健康·万祥军:特色化小镇时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县域经济谋定特色农产品-农业大健康·万祥
- 下一篇: 兰州谋定百合品牌-农业大健康·万祥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