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岭师弟的讨论 - 关于形式化逻辑的局限以及其它
多謝江嶺授權發布以下討論內容到俺博客上 :)
劉楊said:
最近開源了4個項目:
http://nplanner.codeplex.com/
http://nruler.codeplex.com/
http://ncomputervision.codeplex.com/
http://npatternrecognizer.codeplex.com/
江嶺 says:
贊啊
可惜都是用C#寫的。。
劉楊 says:
C# 也可以在Linux上執行,用Mono
江嶺 says:
好的 研究一下
劉楊 says:
?你現在經常更新哪個blog啊
?我加一下feed
江嶺 says:
?hi.baidu.com/timeless
?好啊
劉楊 says:
好的,我是www.cnblogs.com/foamliu
江嶺 says:
哦,我還以為你還是在msn空間
劉楊 says:
這里貌似技術文章比較多,呵呵,而且排版比csdn好些,不過多數文章都是語言層面的
江嶺 says:
嗯
語言層面的我也不太喜歡。我喜歡有點數學知識的
劉楊 says:
有其它好的技術blog feed別忘了跟我分享啊?
江嶺 says:
好啊,師兄喜歡什么方面的?
劉楊 says:
人工智能,設計模式,安全和高性能計算是我最愛的topic
江嶺 says:
哦。。
劉楊 says:
對了,微軟最近準備推出一種數據定義語言,叫 "m" (codename, 產品名待定)
很接近于我們之前研究過的語意網領域建模,呵呵
江嶺 says:
我現在覺得,現實問題都是不確定的居多,而我們研究生時搞的推理,都是確定環境下的。確定環境下適合于下棋、游戲等問題,但現實問題還是得靠概率
劉楊 says:
absolutely 同意
江嶺 says:
嗯
劉楊 says:
我覺得問題要真正解決,需要確定的形式化邏輯和模式識別的適當結合
江嶺 says:
嗯,我也覺得
劉楊 says:
比如人腦就是這樣的,我們大腦對邏輯的應用是分散的、不連續的和孤立的
江嶺 says:
師兄有什么好的心得、推薦的書都可以發在blog上啊,這樣我就可以看到了
劉楊 says:
中間填補空白的都是模式識別和接下來的規則應用
江嶺 says:
我一直覺得人腦里面有好幾套獨立的系統,互相制約。
劉楊 says:
嗯,差不多
好的啊一定
比如說熟能生巧,就是大腦中模式部分接管了邏輯部分的工作,做了但是自己都不清楚怎么做的,呵呵,生活中多數底層動作都是這么做的。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你知道在你握手的時候有多少肌肉纖維需要收縮么?
江嶺 says:
感覺,人腦里面有純邏輯的推理系統,也有純經驗的概率推理系統,等等,互相制約,約束人做出相對較好的決策
是的
他們之間有分工,也有合作,也有互相競爭
有時候同一件事情,如果人腦里的幾套系統得出不同的判斷,就需要仲裁
劉楊 says:
純邏輯包括規劃,規則等
概率的邏輯如貝葉斯
模式識別和規則應用,比如神經網絡
有層次的,心理學上的名字把模式叫下意識
完全同意
一般需要仲裁的時候邏輯都獲勝,而模式通過情緒對上層施加影響
江嶺 says:
嗯,有道理
劉楊 says:
模式的速度極快,著名的《情緒解析》(豆瓣鏈接)說,對任何刺激,情緒上做出反應只需要不到一秒,并持續大約6秒,同時但稍慢理性也就是邏輯也會參與進來,仲裁的能力就是情商的高低了
江嶺 says:
嗯,我一直感慨于人腦的自我糾正能力
劉楊 says:
模式起作用很快,但是形成很慢,比邏輯慢多了,是幾百萬年的進化為了對付茹毛飲血、野獸肆虐的從林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對現在的白領來說,很多時候不能很好適應
所以就需要情商用邏輯思維這些進行控制了
江嶺 says:
嗯,大自然訓練模型的方式就是殘酷地自然選擇
劉楊 says:
是啊是啊,人腦的學習能力非常強
很有效的方式,呵呵
江嶺 says:
是啊,呵呵
人腦里面估計有無數套分類模式
分類模型
劉楊 says:
神經網絡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現在學術領域提到模式識別都青睞支持向量機,但MSRA的實踐證明,很多大規模的實際問題,神經網絡往往做的更好
江嶺 says:
師兄現在在MS做什么方面呢?
劉楊 says:
極多套分類模式,絕大多數是學來的,這也就是人腦的自我糾正自我學習能力了
現在試圖在云上搭建高性能計算平臺,比如天氣預報那種超復雜的模擬,蛋白質折疊的模擬,金融風險的模擬啊之類,simulation不是所有的高性能計算,但無疑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
江嶺 says:
神經網絡可能主要是在數學上不那么清晰,但它的確是很可能用來模擬人腦的
劉楊 says:
邏輯是科學的樹根,但也不是萬能的,比如很多復雜性現象都是無法解釋的
江嶺 says:
simulation很有意思
劉楊 says:
當然了,我喜歡打游戲,游戲就是典型的simulation那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foamliu/archive/2009/12/23/163057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与江岭师弟的讨论 - 关于形式化逻辑的局限以及其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耦合与婚姻
- 下一篇: html编辑器kindeditor我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