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家分析-奥地利斯洛伐克北欧的社会体系
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包括資本發達的歐洲,它們的國民都會被一問題困擾——收入。
不過你要是身在奧地利,就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因為他們的收入,高出你的想象。
在2019年的時候,他們的人均GDP就已經突破5萬美元大關,這意味著什么,中國人辛辛苦苦賺四年,還沒有他們一年多,雖然說起來很心酸,但這就是事實。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還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例如英、法、德,他們中人均GDP最高的德國也不過才只有4.6萬美元,中間的差額足足可以養三個半朝鮮。
也許大家會想可能是奧地利的有錢人多,貧民的生活并不是很好,比如印度,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但是在奧地利,除卻各大行業巨頭和公司老板,僅中產階級和相對底層的工作人員平均月工資都在4400歐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將近3.5萬,如果是像維也納這種世界級的都市收入還要更高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奧地利不僅居民整體收入水平高,職業分配比例也十分合理。
教師,醫生和律師是奧地利三個最受歡迎的職業。
作為奧地利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不僅會收獲家長和同學的贊許的目光,還能收獲得每年近40萬人民幣的收入和4個月的帶薪寒暑假,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份讓人羨慕又嫉妒的工作。
即使命運沒能讓他變成一位答疑解惑的老師,他還可以用他超強的管理能力和豐富專業的技術經驗來征服你的老板,雖然會相對忙碌一些,但其收入的可觀程度也絕不亞于做老師。
如果他的機遇實在不夠,只能做一名打零工的兼職人員,年收入也不會低于10萬元,足夠日常的生活開銷和偶爾奢侈一次的旅游了。
所以在奧地利,
只要你肯工作,能工作,
你的生活就絕對不會太差。
可能還會有人對此產生質疑,高收入通常都代表著高物價,奧地利的物價一定很高。然而,奧地利的物價比起其他的發達國家,可以說十分平易近人。
首先就是人類最關心的住房問題,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購置一套新房的成本大約是3000歐元/平米,折合人民幣23000多,和我國大一些的二線城市基本持平。與鄰國德國相比更是便宜了10%,對上法國則能將這一差額提高到30%。
其次是水電和肉蛋蔬菜一類,一份普通的切片面包只需0.35歐元(人民幣2.7元),一升牛奶更是不到0.2歐元,比中國賣得還要便宜。
這樣一個高收入低物價的國家,在歐洲可以說是一股清流,能夠躋身全世界最富有的十大國家名副其實。
評判一個地區的發達程度單單靠居民收入和當地物價是不全面的,政府層面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標準。
在奧地利,最大的福利就是免費醫療。
它們的法律條文里明確規定了每一位境內居住的公民都需要繳納40-60歐元的醫療保險,而后憑借所取得的醫保卡享受免費就醫。
就連平時買藥也不需要支付藥費,只需要支付醫生所開的處方費用即可。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有積蓄的人,想要享受更加精心周到的服務,還可以選擇加購私人的醫療保險,這樣就可以享有更多的優惠。
其次就是關于教育。與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不同,奧地利沒有高考制度,只需要申請入讀大學,所以是可以直接免費到讀博(免費的前提是讀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可以申請政府補助)。如果上學期間表現優異還可以獲得獎學金和其他的補助,大大減輕了家庭的開支壓力。
除了這兩點,在關于子女生育撫養方面,奧地利也有諸多的惠民政策。從孕婦懷孕的第30周開始就可以享受政府生育津貼4個月,剖腹產的話則延長至5個月。補貼標準依照工資水平,個體為1500歐元/月。
當孩子落地開始,就可以享受為期18年的資助補貼,如果18歲以后還在深造學習,則可以一直持續到深造完成。并且這一補貼的金額是根據孩子的多少逐級增加,可以說生得越多,補得越多。
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因工作原因無法提供看護,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幫助。畢竟在整個歐洲都被人口負增長的問題困擾,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民族的希望,所以政府對于育兒一塊可謂煞費苦心。
最后就是失業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一些租房退稅的政策,這些都是為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而準備的,讓他們可以擺脫生活的后顧之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奧地利的社會福利制度涵蓋了生活的多個方面和各個不同的年齡層次,保障你自出生到去世這一生都有政府和社會的幫扶,不至于窮困潦倒,無家可歸。
當然其中政府付出的精力和金錢都是巨大的。每年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社會福利建設當中,可以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民眾對政府的滿意程度也很高 ,工作時也更加有激情。
有了充足的物質保障,就會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這是所有人類的通性,奧地利也是如此。
這里的人們每年都會拿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文化旅游,藝術學習以及學術深造。
作為歐洲最小的國家之一,奧地利的景色卻比領土豐富許多,不僅有著如同維也納金色大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薩爾茨堡老城等擁有厚重歷史底蘊的人文圣地,還有許多美麗奇絕的自然風光,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阿爾卑斯山脈和藍色多瑙河。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美麗的自然風光,才更好地激發了,當地人的藝術細胞,讓更多對藝術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匯聚于此,不僅創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樂曲,還建立起一所所世界頂尖的音樂戲劇學院。
在全球表演藝術類的三大榜首中,奧地利的國立音樂學院和表演藝術大學就占了兩個席位,為世界的樂壇和演藝界輸送了諸多的人才。還有奧地利的皇家歌劇院,維也納愛樂樂團,更是享譽全球,被眾多音樂愛好者推崇備至。
中歐有個國家叫算的上發達的國家斯洛伐克,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
斯洛伐克面積4.9萬平方公里,東、西長,南、北窄。鄰國有五個,順時針分別是:捷克、波蘭、烏克蘭、匈牙利、奧地利。
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發非常有特點,就是他的地理位置。
著名的多瑙河發源于德國,一路向東流去,進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位于多瑙河畔。然后,出了維也納,沿著多瑙河繼續向東,下一座城市,就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
兩國首都的直線距離,不過60公里。離開布拉迪斯拉發,繼續沿著多瑙河向東南行進,不到10公里,又出國了。不過不是奧地利,而是斯洛伐克另一個著名鄰國匈牙利。
布拉迪斯拉發西郊是奧地利,南郊是匈牙利,斯洛伐克怎么會把首都放在邊界線上?
布拉迪斯拉發與匈牙利有解不開的歷史糾葛,從十世紀開始,匈牙利開始統治布拉迪斯拉發周邊地區,當時稱為波佐尼。
匈牙利很重視布拉迪斯拉發,因為戰略位置實在太重要了。布拉迪斯拉發位于多瑙河與摩拉瓦匯流處往南不遠處,東北是西喀爾巴阡山脈,西南是雄偉的阿爾卑斯山脈。
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布拉迪斯拉發進可攻、退可守。而現在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除了多瑙河穿城而過,周邊都是平原地帶,易攻難守。
公元1526年8月,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進攻匈牙利,雙方爆發了摩哈赤戰役。
在戰役中,奧斯曼軍隊乘勝追殺到布拉迪斯拉發城下,結果付出了巨大代價,也沒拿下布拉迪斯拉發。本來已占優勢的奧斯曼被布拉迪斯拉發牽扯大量精力,只好與匈牙利握手言和。
匈牙利也發現了布拉迪斯拉發的地理優勢,10年后的1536年,匈牙利王國遷都至布拉迪斯拉發。
從地理上看,當時的匈牙利首都距離奧斯曼土耳其的邊界太近,而布拉迪斯拉發的位置更西一些,相對比較安全。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斯洛伐克人更方便進入布拉迪斯拉發。最終,布拉迪斯拉發成為斯洛伐克最大最重要的城市。
在這種情況下,布拉迪斯拉發雖然位于邊境上,斯洛伐克也只能把首都放在這里。
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是科希策,人口二十多萬,按說也可以承擔首都職能。但是,科希策位于斯洛伐克西部,這不利于斯洛伐克面向歐洲。
現實原因
冷戰結束后的1993年,斯洛伐克獨立。此時的歐洲形勢,已不像冷戰時那么劍拔弩張了。
冷戰時,布拉迪斯拉發是華約與北約對抗的最前沿之一,只不過布拉迪斯拉發不是首都。冷戰后,東歐國家全面“向西看”,西方也沒有必要對布拉迪斯拉發動武。
北歐五國的政治、經濟、社會體系,比起任何其他國家完全不一樣。或者說有大量政策領域搞得比誰都夸張、比誰都極端。
一般北歐模式的“特點”如下:
1、極低貧富差距(比如 GINI),北歐各國基尼指數都在 0.2-0.26之間,世界前十以內,像英德法 0.31 左右,美國 0.42。
2、極高“人類發展指數”(HDI/IHDI),都在0.85以上,也就是前十以內,像美國 0.79。
3、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普遍都不錯,排除一些微小國家,如盧森堡、卡塔爾,北歐五國能爭到前十,比英德法都高了。
4、非常高的政府支出比例,都在50%以上。比如瑞典,5200億美元 GDP,只有印度五分之一,但一年預算差點達3000億美元,比印度政府一年預算還多,即使美國政府預算也只占GDP的20%。
5、在政府支出里面,很大比例直接花在社會項目上達到85%,像在美國可能不到70%。
6、稅收也相當高,比如瑞典現在的 57.1%,不過企業稅率跟其它西方國家差不多。
7、收稅非常嚴,也很透明化。在挪威,可以網上查到任何人每一年的收入、財產、以及當年交付的稅。
8、這些北歐國家的貪污腐敗指數都是世界最低的,而且政府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錢,效率都是非常高。
9、有60-80%左右的北歐人民參與了各種工會,而且各行業工會權利都很大,美國只有10%。
10、反過來北歐國家對于產品及自由市場買賣方面的限制,都是超級開放的,比較鼓勵競爭。
11、教育、醫療、退休保障、失業保障,以及各類補貼,都特別國有化。
12、政治參與感特發達,80%以上的人會出來投票各種小事,這在英美都是無法想象的。
13、重視工人休息時間和工作時間的平衡,法定休假更多更放松,生病一段時間,還會補工資的90%。
21)在援助發展國家方面,北歐國家預算相當大,比例完爆美國20多倍,不僅為自己人民服務到了極點,還愿意把部分多余的錢花到其他國家上。
北歐模式“高福利”的底層邏輯
一般來說,要想社會福利高,兩種征途:多征稅或找人借錢。
后一種不太靠譜,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等都實驗過,借錢遲早要還,自己國家生產力跟不上,債務危機一旦爆發,國民要加倍奉還的。
那首選只能是多征稅,但征稅也是個很有技巧的事情,一旦過頭經濟就會被政府搞熄火。
在芬蘭,一般個稅會上交給兩個層級政府,而且采用兩個不同的稅率,一是中央政府,二是地方政府。
下面表格是芬蘭中央政府稅率表,左上角年收入18600歐元便是個稅起征點,相當于14.5萬人民幣。收入越高稅率也就越高,年收入80500歐元以上的部分都按照31.25%來征收,但這僅僅是中央政府收走的,還有地方政府要收。
地方政府就不是上面的累計稅率制,而是采用平稅制,而且有收入就得上稅,當然低收入者有較多退稅政策,這幾乎就意味著有工作人幾乎都上稅。可以說,芬蘭的個稅稅基就是所有勞動人口,這就是所謂的稅基寬。
那為什么窮人這么低的收入也要納稅?
因為北歐模式追求的是社會公平,不能因為收入低就不納稅,但要維持這個系統就需要有另一個基石:全面教育。
因此,高稅收和寬稅基支撐了北歐的高福利。
全民教育系統是北歐模式的標配,也是國家追求社會公平必須有的一個社會制度。北歐國民整體獲得收入的能力都被提升了,而且還能夠極大地縮小貧富差距。
全民教育的邏輯在于,國家要能夠提供海量高等技術勞動力到高附加值領域去創造價值,這是上稅的主力。
而中低等的勞動力由于供給不足,因為太多人去上大學,目前芬蘭有42%的人受過高等教育,而中國還只僅有5%的人有高等教育,中低等勞動力成本,也就是工資也提高了很多。
換句話說,讓窮人可以受教育不僅僅是讓窮人提高收入,但他們也成為了稅基的部分,雖然實際收入降低了,但是政府還是會通過公共品的形式補償給他們,比如北歐人民的教育免費,學生福利豐厚以及廉租房等等。
另一方面,高等人才的超量供給與其相應的高收入也會被拉低了。在北歐,高等人才市場從來供大于求,經常都是一個崗位有上百人申請。
因此,全民教育系統實現了幾個目標:提高窮人收入,提高稅基,拉低高端人才收入,讓社會收入更加平均。
總之,北歐福利制度與歐洲其他國家最根本的差異在于:北歐福利模式的資金來源主要來源財政,而其他歐洲國家則主要依靠社會融資,這也是為什么北歐被西方稱為“民主社會主義”的原因。
可是,北歐這些國家之所以能支撐高福利,有效的高稅收和高福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政府有能力從民眾手上收到很多稅,同時把這部分錢投入到提高勞動參與率的項目中,比如全民教育的系統等。此外,北歐這些國家有很低的參與稅,企業花在勞動力身上的開支可以切切實實地轉化為錢,這一點很值得借鑒。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各国家分析-奥地利斯洛伐克北欧的社会体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各国分析之-土耳其土库曼斯坦
- 下一篇: 各国家分析之- 阿根廷与乌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