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怎么用人更划算?
前幾天,騰訊和“老干媽”大戰,全網吃瓜,盛況空前。
網友高呼:鵝老板,你們法務部該換換人了!讓“干媽”幫你挑個良人吧!
?
事實上,不管是“鵝廠”這樣的成熟企業還是創業企業,怎樣用人都是企業CEO重點考慮的一件事。
我在圍觀“逗鵝冤”時,偶然看到一個2015年的帖子:
今天,我就買瓶老干媽吃一口甜瓜,說說“創業公司用人”的那些事吧!
?
-1-
招人
相對成熟企業,創業公司在許多方面尚處于摸索階段,這必然導致其在招人、用人時遇到的問題更多。
?
1.抓“壯丁”為主
創業公司早期業務很不確定,因為成立時間短,距離盈利也比較遙遠,業務模式屬于邊推進,邊探索。
企業從上到下的重心都在業務上,要求所有人適應變化快,學習快。
因此,在招人上花的心思就較少,基本以抓“壯丁”為主。
?
2.變化是常態
大多數員工都反感老板的指令變來變去,而創業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變化是常態。
普通員工的思維,就是你給我一個任務,或給我一個目標,我去干就好了,按部就班地走。但對于創業公司來講,市場是動態變化的,需要根據變化來調整策略。所以,很可能一周前定下的目標,在執行到一半時就取消或修改,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企業主與就業者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就往往處于“互相傷害”的狀態。員工抱怨老板“變來變去”,而老板對員工的指責,借用錢鐘書老先生的那句話來說就是“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
-2-
用人
開源節流是創業公司的頭等大事,且重點是“節流”。至少確保讓企業先“活下來”,再“謀發展”。而在企業經營成本中,人力成本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怎樣合理配置人員是創業公司首要考慮的問題。
然而創業公司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平時事沒有那么多,人員大都閑置,事一旦來了,人手又不夠。因此,對于創業公司來說,一成不變的用人方式顯然無法對抗這種不確定性。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切入。
?
1.核心崗位,找一流人才做
我見過太多公司核心層跟CEO心思不一致的現象,還有很多企業的核心人員對公司和老板滿滿的不認同。
怎樣避免這種現象?CEO應該注意規避這些用人雷區:
a.出于投資需求,為了圓商業計劃書的完美故事而找對應履歷的人。
b.核心崗位人員寧缺勿濫,不管你有多艱難,核心崗位都必須找一流人才做。這幾年創業發現雖然為優秀人才支付的薪資會高一些,但他們給團隊帶來的回報是巨大的。
c.凡是需要浪費你大量口水,苦口婆心勸他干活的優秀人才,不管他原來履歷多么光鮮,都盡快請走。因為真正靠譜的人,無需你多費口舌。奉勸各位,不要把跟人的斗爭當作管理,優秀的人其實不會占用CEO太多精力。
?
2.常規化工作,找普通員工做
一位朋友跟我吐槽,說他公司的CEO各種不靠譜,一會讓他干運營,一會讓他干行政,一會讓他干招聘,一會讓他干抖音,一會又要找1000個KOL。
“好像世上的事多簡單一樣。”
剛開始我覺得這位同學很討厭,上班“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滾”,但我還是耐心地聽他說完。同時心里想,他口中的CEO好像大多數創業公司都這樣?
這是一筆學費:
a.盡量讓企業的工作流程標準化、模式化,做到招普通員工也能做。
b.“拍腦袋”決策最終會把員工的精氣神都消耗光,應根據數據反饋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再調整工作內容。
c.盡量給員工明確中長期職責定位,工作職責的頻繁變動只會讓員工積蓄越來越多的負能量。
d.CEO對自己也要有足夠克制,克制自己的“拍腦袋”需求。
?
3.告別因人設崗,找兼職人員做
今天有位CEO通過《云隊友品牌LOGO設計過程全揭秘》,高贊我們云隊友的Logo設計,問我是怎么做到的。
眾所周知,創業公司都有人手不足的時候,但大家又想把事做好,因此如何以最少的人力來完成最多的工作,是創業過程中需要攻克的難關。
我的建議是,轉變用人方式,可將“人崗匹配”變為“時間和任務匹配”,多用兼職,這將大大減少企業用人成本,達到人力運作的最大效果。
a.大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現在我們團隊有什么任務都會在“云隊友”上先招人試試看,目前公司60%是全職,40%是云隊友兼職。企業的運營成本從200萬一個月,現在已經縮小到50萬一個月。
b.協作氛圍和效率都理想。
其實兼職人員對工作更加珍惜,交付的工作都會按時按質完成;同時,遠程協作的工作氛圍也很融洽,比如我們公司的遠程HR,工資3000元/月,每天干1-2小時,但每個月都會買點花寄到公司來。
c.長期合作性價比極高。
用“云隊友”遠程性價比最高的就是長期合作,對于企業來說,找到一位有執行力的兼職人員,能在確保工作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3-
留人
很多CEO花大量心思考慮“如何用人”,其實在此之前應首先考慮好“如何留人”,如何讓大家愿意留在你的團隊跟你奮斗。
1.給予好的待遇
我一直認為一流的人才必然待在一流的大公司,因為在那里他們最不容易受委屈,不管是待遇還是工作環境。
要獲得一流人才,首先不能讓他吃虧,那么就不能讓他犧牲生活加入一家創業公司。但是有不少創業公司老板,往往一廂情愿地讓別人大幅降低薪資而拿股份。
讓別人降低生活水準的入職,在錢上讓別人吃虧,別人總會在事上讓你吃虧。
?
2.早期共識比管理重要
大多數創業公司的管理很容易失敗。
CEO往往把跟人的對抗,誤當作管理,把大量精力消耗在這種沒有意義的事上,導致企業越“管”越亂,越亂越“管”。運用這種管理方式的企業不可能看到自下而上的創新機會,有的只是自上而下的威壓而已。
創業過程中,只有團隊有共識地推進才是可持續的,也將促進團隊整體不斷創新,由此帶來的良好結果反過來又會促進團隊達成更多共識,形成更強的凝聚力。采用這種管理方式之后,云隊友的業績每個月都在翻倍增長。
那怎樣才能建立團隊共識呢?
a.建立共同的目標指標;
b.共同參與決策,達成大家都認同的評估方式;
c.少罵人,共享共擔,沒有人愿意待在一個滿是負能量的團隊;
d.寧愿自己苦逼點,多想想辦法,多扛些外部的壓力。
?
3.謹慎培養人
一個朋友的公司終于盈利了,他信心滿滿地表示打算招幾個產品經理,“自己帶”。
當時我在想,這坑很大要交一大筆學費!換個職位你就能理解了,你聽說過哪家企業的程序員是CEO從零開始培養起來的?!
技術與產品方面,最好找熟手,有像我朋友這種“自己帶產品經理”想法的CEO,我問你下面幾個問題:
a.你真認為自己有能力帶么?
b.你們企業有產品研發的氛圍么?如果沒有怎么帶?
c.一個產品經理的學費是靠企業不斷試錯堆出來的,可能要500萬、1000萬甚至2000萬,這樣昂貴的學費你交得起么?!
d.人家把你的公司當跳板,只待半年一年就去大公司了,到時你怎么辦?付出的成本怎么收回?
e.作為CEO的你精力那么不值錢么?還有精力跑去帶人!為什么不招個熟手?
創業公司在商業模式還沒有起來之前,應該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對商業模式的增長有幫助的事上,盡量干能拿到結果的事。
?
最后
讓員工忙得像陀螺一樣不停轉動并沒有意義,這只是讓企業原地打轉的轉速更快而已。低效的用人方式無法帶給企業高效、可持續的成果。
企業剛開始很多事情都有賭的性質,做好了商業分析,只是拿到部分確定的信息,但依舊在賭很多不確定的信息。
既然如此,用人的方式也應更加面向不確定性。
↘好文推薦:
留存率提高20%+,如何通過產品迭代做用戶增長?
別拿BI不當產品(上)進擊的數據產品
產品經理的四個重要階段
點個“在看”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创业公司,怎么用人更划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带你遍历用户生命价值与流失挽救(上) :
- 下一篇: 线上分享 | 浅谈用户生命周期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