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段先洲:UI设计师的名利场
嘉賓介紹
段先洲,有趣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攬石傳媒(2017-2019)? ? ?設計合伙人&設計總監
新生大學(2016-2017)? ? ?設計專家(6人團隊)
李笑來投資的在線教育知識付費產品,主要以技術開發、設計、職場培訓為主
號碼生活(2015-2016)? ? ?設計總監(6人團隊)?
大向科技 (2014-2015)? ? 設計總監&設計顧問
MOZIK APP 是一款小眾的音樂心情電臺 APP,用戶在聽音樂的同時,欣賞一幅畫作,擁有 200 萬+超級重度用戶,并獲得 China Bang Awards 年度最佳軟件設計獎,在小米商店、錘子商店獲得金獎
一聽音樂 (2012-2014)? ? ?UI&UX 設計師
Vcotton 維棉 (2010-2012)? ? ?視覺設計師&攝影師
I. 除了平時多看多積累,還有哪些途徑能幫助設計師開腦洞?
答:其實很多的朋友一提到我們做設計的都覺得我們比較有創意,比較有天賦比較有逼格。但是其實我覺得我不太喜歡這個詞,原因就是因為,如果我覺得一個人有逼格,他非常不錯的話。其實說明在我的認知里面,沒有他的認知,說明我該努力提高審美,或者是說我該進步了。我們平時所接觸的事物,我們的認知其實是不一樣的,我們作為一個感性的工作者,每天除了需要看更多的設計作品,我們每個人更是一個生活家,我們可能關注的并不是設計本身,我們可能看各種各樣的周邊的世界,各種各樣的產品,各種各樣我們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想到的東西,所以開了腦洞,其實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技巧,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萬物,我們都可以把它進行有效的肢解和打算,這樣未來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可以把這些打算的事物進行巧妙的重構和集合,這其實。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開腦洞的過程。
II.普通UI設計師跟優秀UI設計師的差距在哪?怎樣彌補這些差距?
答:設計師,不光是設計師,其實任何的職業行業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級,中級,高級,那這些都是根據大家的從業實踐經驗,和他們的悟性相關的,那我覺得首先要區別分開,設計師分為大師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大師型人才呢,就要不斷的去學習設計相關的一些專業知識,鞏固自己的業務水平,那么管理型人才呢,就是一定要多去研究用戶心理學,管理學,甚至哲學,讓我們的設計更有例可循,這樣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業界的頭部,你的一些想法和觀點在行業里面就。太有影響力了。管理這一塊其實是很多設計師,經常努力想達到的一個tittle水平,但是剛剛提到設計師這個感性的工種群體,其實不太需要管理,管其實是大家在公司里面相關制度的約束,理其實理的是人情。當你有一個很好的,管理情緒的能力的時候,那么你就成為一個不凡的設計師了,你既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緒,又可以向下管理下級的情緒,又可以向上管理,你對于領導的情緒。
III. 工作多年的UI設計師如何突破瓶頸?
答:關于設計師的瓶頸,這個問題其實一直跟設計師的目標是相關的,有些設計師其實希望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并且滿足自己對于職業行業里面的一些地位等需求,具體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分析的。所以如何突破這個瓶頸還是要看,不同的人他們不同的需求在哪?那么我覺得可以從幾點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自己所在的公司的領域是不是自己想深耕的領域。其次,每天你所處的工作的環境,和你的成長空間,和公司能給到你的一些承諾,是不是跟自己內心的目標所對稱?其實可以借助一些思維導圖工具,來把自己現在目前工作中的一些現狀和問題列舉出來,逐一去拆分自己的問題,你會發現其實自己的一個最大的突破瓶頸,可能就是一個特別細微的小點,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IV. 不同階段的設計師如何挑選工作?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選擇工作時看重的要素有哪些變化?
答:剛入行的設計師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其實他們更需要挑選,可以讓自己充分鍛煉,然后再有就是可以多去跟其他部門的同事密集交流的這么一個工作類型。這個原因其實是可以讓這個初級的設計師,充分的鍛煉。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興趣點氛圍,兩個方向,兩個維度。
第1個方向呢 就是類型,設計類型的方向,你是想做一個視覺設計師還是交互設計師?你更偏向于網頁還是更偏向于移動端,你更喜歡做動態的動效,還是更喜歡做3d,你喜歡做電商的設計還是做產品的設計
第2個方向呢,就是領域,你喜歡在哪個領域去做設計?移動互聯網,電商金融,教育等等等等,這里面就不做一一列舉了。稍微高級一點的設計師呢,就是剛剛提到的自己到底是想做設計大師還是想做設計管理者?
那這些設計師呢?年齡會稍微大一些了。比如自己的工作,生活,環境,家庭,都是一個稍微年長一點設計師要考量的地方。
V. 設計工作室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一波客戶是如何獲取的?
答:設計工作室的定位,一直是我們目前在追求的事情,遺憾的是我們也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定位,目前我們所實施的方案就是,我們根據我們自己特有的能力和范圍,還有包括我們可以做的業務類型。當然我們其實也特別關注一些行業,但是我們的工作是比較小而精,所以。嗯,一般還是會選擇一些朋友推薦,包括老客戶口碑的傳承,來獲得我們的第一批客戶我跟我的設計合伙人,都是從業10年家的設計師,我們所在的公司,我們的一些朋友和關系網,都會根據我們的一些業務形式和對于我們設計能力的認可,給我們一些設計的需求。
VI. 創辦設計工作室至今遇到過哪些難點?是怎樣解決的?收獲了哪些經驗?
答:做設計工作室其實最大的難點就是,持續獲得客戶的能力。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們的客戶對于設計的需求也會有變化,我跟合伙人都是比較資深的設計師,我們可能在業務的銷售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我們可以做到,成為很好的設計師,但是我們還需要成為更好的推廣者。所以,這些改善也成為了我們未來亟待解決的目標,所以未來我們會花更多的精力放在攬石設計品牌的推廣上,讓更多的人,直到我們的設計。
VII. UI設計師如何提高與其他部門團隊的溝通效率?
答:剛剛其實提到設計師這個,工種比較單純,我們其實在做設計的時候,都會比較沉浸,所以在溝通方面會比較缺失,但是這里面其實有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就是我們一定要以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態度去進行溝通。最理想的狀態其實是共創和共贏,無論是公司角度還是團隊內部角度,還是跨部門之間的溝通(這里其實可以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的,團隊經歷,之前我手下有一個設計師,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設計師,他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動向,然后呢,他的動效交給技術開發部門,但是開發那邊可能會覺得這個需求,不是特別的剛需,而且需要一定時間去解決,那么他可能就氣沖沖的去找到這個程序員,跟他說,這個為什么沒有實現?那首先其實這種方式帶有一定的責備感,那我們其實應該更合理的跟對方溝通,可以。對方提這個需求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我們這邊做什么樣的調整可以把這個功能實現出來,遇到了什么樣的麻煩,咱們其實可以一同解決的方式。)有一個比較雞湯式的方法就是要有同理心,我們需要知道對方的一些想法,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對方,在工作時候的流程和狀態。
VIII. 設計師與CEO在挑選人才時有不同的偏好嗎?
答:這個問題其實我不太好回答,因為我沒有什么做CEO的經驗,所以我不太知道CEO的考核標準,但是我知道CEO可能更關注的是公司的利益和發展還有方向,讓我簡單分享一下,挑選設計師的一些維度,首先作品一定要過硬,第二是,如果我叫一個設計師過來面試,其實往往我會對這個設計師有一個比較初步的認可,那么其實我更看重的是這個設計師,在未來的溝通,是否會跟我契合?無論是自己設計作品的溝通能力,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的明白,還是說,他跟團隊內部的設計師們一起。溝通能力,這都是我所看重的點,還有一個我最看重的點就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是設計師們他們在工作以外的時間都在做什么樣的事情?比如說,他們的業余愛好,他們如何度過周末的時間,我的一些非常不錯的設計大神朋友,他們的他們的生活都非常的多姿多彩。一個可以把生活過好的設計師,他的設計也應該不差。
IX. 不同類型的產品業務邏輯呈現在前端設計上有哪些明顯的差異?(如知識付費產品和音樂產品)
答:現在不同的產品形態很全面。隨著大家的生活提升 產品形態都有不同的產品框架,但是這些其實都基于用戶的使用體驗的,所以不同的產品都會有不同的框架所衍生出來的交互設計體驗。這些都是深層的追求與表現,那淺層次的表現就是配色,視覺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眼睛可以看到的。
我在公司做設計的時候一直在踐行一個觀點,就是名利場觀點,這可能跟我們所理解的名利場,不太一樣
名:我們在想一個產品能做出什么樣的名堂,指的就是這個產品解決的,最基礎的用戶剛需。
利:資本市場的前提下,我們做出來的產品都是要考慮盈利模式 當然同時我們還需要考慮用戶的利益,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
場:場景這個概念,其實一直是最近特別是很多資本市場社交,產品所強調的內容,我們現在做出來的產品,都是需要有一定場景的使用的。
所以每當我在做一個產品的時候,我都會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問題。
PMCAFF問答專場召集大佬!
如果你自認為是大佬,請加工作人員微信,加好友請備注:問答專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有趣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段先洲:UI设计师的名利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前中华英才产品总监高瑞:被嫌弃的产品经理
- 下一篇: 前百度智能硬件产品负责人邓晗:语⾳交互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