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必备方法论:国外系统的产品创新
本文為PMCAFF專欄作者牛奶0727出品
歷時半年,兩個產品創新設計的studio,和一群講著意式英語的老師學生,我到底學到了些什么?
先來個官方課程目標:
學習創新產品設計是為了掌握一種可以明確知道如何選擇、控制、試驗新產品的方法,以便產生可持續的創新,同時要考慮環境因素、運行可行性、經濟系統和社會等多方面。
用人話說就是,確保我們的創新想法是有用戶、有市場、能變現的。
牛奶將會從以下七個方面分兩篇文章進行課程體系的完整講解:
用戶調研和行為分析
創建personas
Empathy map
Customer journey
User Needs
Benchmarking
Business canvas
1
用戶調研和行為分析
關鍵詞:觀察
去觀察人們下意識的行為、表情,遠比問答模式來的真實。
1. 用戶調研
產品設計的真正挑戰是:“去理解終端用戶未得到滿足的和未表達出來的需求”
--唐納德·諾曼 《情感化設計》
用戶調研的基本法包括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問卷法和訪談法都很好理解這里就不贅述了。觀察法在牛奶看來是探尋真實用戶需求非常有效手段,我們可以通過直接觀察用戶的行為,或在征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拍照或錄像獲得行為分析的素材。
喬布斯曾經說過,用戶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問用戶想要什么,他沒辦法給你答案的。很多用戶的需求是需要作為產品經理的我們分析得出,人在表達自己的時候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干擾,選擇說一些他們認為正確的話。所以這就需要產品經理結合用戶的行為和使用場景進行深度分析,觀察法就能很好的幫助我們完成這個目標。
索尼在準備推出Boomboxes音箱時,找了一批潛在用戶針對音箱的顏色進行調研,可選顏色有黃色和黑色,調研時大家都表示喜歡黃色,并建議索尼生產黃色音箱。結束時為了表示感謝,組織者讓大家每人可以拿一臺音箱走,結果!大家都選擇了黑色音箱。
2. 行為分析
行為分析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像我們聽過的怪誕行為學這本書,就是研究一些生活中人們莫名其妙會做的事情,以及背后的原因。
行為分析的方法:
a. sequence analysis
暫且翻譯為序列分析,可以理解為電影腳本。即用戶在與產品交互時的完整記錄。
舉個栗子!
我們在研究超市購買行為總結出的用戶可能的系列行為:
出現需求?信息搜集?列清單?去超市?尋找物品?商品選擇?選擇商品的心理活動?想到家人或朋友的需求?食物稱重?決定支付?檢查購買清單?購買
b. catagary
第二步將我們在sequence analysis中收集到的行為進行分類總結,是一個信息處理總結的過程。有利于我們獲取用戶的需求,分析出用戶行為背后的原因。
例如在超市購買中我們可以將行為分類為:
1)影響行為的心理因素
用戶在購買前會考慮:“這個商品是否有實用性?”、“吃了奶酪我會長胖吧?”等問題
2)影響行為的外部因素
一起去購物的人的意見、商品的擺放位置、是否有購物車等外部因素
3)商品本身對購買的影響
物品是否新鮮、包裝是否足夠吸引人、價格是否合理
分類的時候可以按照用戶和這些行為的遠近、行為發生的頻率、行為的重要程度等劃分,這個自己多多實踐。
c. 行為分析
通過上述兩步的分析,進一步分析出用戶的需求。
例如根據人們們選擇物品的行為可以發現用戶喜歡更容易觸達的產品。
2
創建personas
1. 什么是personas
關鍵詞:人設
通過收集人們喜好的數據總結出某些特征,賦予到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從而形成人設。例如:
刀子嘴+愛吃+勵志+趙麗穎=穎寶
高情商+直爽+拼命三娘+楊冪=大冪冪
成熟+愛看書+有想法+靳東=明星靳東
牛奶以為persona簡單說可以理解為人設。人設是結合大眾喜好在各種媒體平臺上表現出來的人物形象。
persona是我們在搜集到很多數據后,根據數據整合出來的幾個典型的虛擬人物。
雖然是虛擬人物,我們會賦予他名字、照片、年齡、興趣愛好,讓這個人越豐滿越好。他能夠作為和他同年齡段、同職業等特征的群體的代表。
總結起來就是,概括后具體,虛擬卻真實。
產品創新必備方法論-國外系統的產品創新方法論(一)
本文中所有的圖片都是牛奶在上學時的真實項目,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我們研究的是洗衣機(別問我為什么研究洗衣機)。
2. 我們為什么需要personas
personas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科學的觸達用戶群體,有針對性的設計出產品解決問題。也方便團隊協作,目標一致才不會跑偏嘛~
我們通過用戶調研收集到很多的用戶數據,而令數據變得有價值的是有效的分析。根據用戶的屬性,將用戶進行分組,總結出特定人群的需求。例如45-55歲的職場女性更喜歡去星巴克;25-35的職場女性更喜歡網上定小藍杯(沒有依據,只是舉例)。
我們在做產品設計和運營分析時,常會出現主觀臆斷和中央空調的情況,而擁有可參照的personas就能避免這些問題。
(中央空調就是我們常說的那些對誰都好的人,就像產品什么類型的用戶都想覆蓋,不聚焦! 突然生氣????)
3. 如何建立personas
personas的數據來源我們已經講過了。
那么具體的信息包括哪些呢:
基本信息:姓名、年齡、職業、照片
個人性格
興趣愛好
擁有的技能
與所調研產品行業的關系
購買所調研產品的三個原因
試用所調研產品的三個原因
利用之前的人設公式 : 調研數據+符合調研數據的模擬真人= personas就可以完成創建啦
很多人可能會把personas理解為數據分析平臺為我們提供的用戶畫像,但其實我們在數據分析平臺得到的畫像,只是一些便于統計的數據,例如用戶的年齡、性別、城市、手機機型等一些基礎數據統計。當我們想要更了解他們還是需要更專業的方法。
3
Empathy Map
關鍵詞:深入
我們常說連續問三個問題就能找到根本原因,當我們通過empathy map回答了六個問題,也會得到用戶更真實的反饋。
1. 什么是移情圖(empathy map)
原本的移情圖是由XPLANE公司開發,該設計從六個角度幫助企業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深入了解消費者,并以此制定營銷策略。
所以借助移情圖,我們要了解用戶以下的六關鍵點:
所看、所聽、所想/感受、所說/做、所愛、所厭
2. 移情圖的作用
移情圖讓我們站到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出用戶(我們建立的personas)所關心的問題。
“我們依戀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與物品的關系以及物品所代表的意義和情感。”
--唐納德·諾曼 《情感化設計》
人腦在做決策時可以分為三部分:本能腦、情感腦、邏輯腦,人不是純理性的生物。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考慮用戶的情感,能幫助產品獲得真實的粉絲,而不是冰冷的使用者。
3. 如何繪制移情圖
根據我們所虛擬的personas的信息,我們要回答出六個問題:
用戶看到了什么
用戶聽到了什么
用戶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用戶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用戶喜歡什么
用戶討厭什么
如果有問題回答不上來,就要反思下自己上述調研的步驟中是不是有什么沒做到位,是觀察的不夠細致還是問卷問題不夠有效。
經過了personas和empathy map,我們會感受到我們對用戶需求的了解越來越深刻,用戶也越來越豐滿。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問答專場干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产品创新必备方法论:国外系统的产品创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知名K12公司资深运营谢涵博:线上教育产
- 下一篇: 数据产品经理从零到一:数据产品能力模型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