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产品基本功了解一下?
如今的工作壓力讓無數從業人員不得不每日都處于焦慮與恐懼中,對市場的恐懼,對未來的焦慮,對看得見對手的警惕,對看不見的對手的擔憂,這一切反映到現實中,就是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學習,每天大量的干貨文章,必須不斷地看,但看了那么多,有時并不見得就一定能落地到日常工作中,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回歸到基本功,如果連基本功都沒練扎實,那么練再多的奇招,也于事無補。本期就來看一看PMCAFF里產品經理的基本功問題吧。
1. 怎么根據客戶千奇百怪的需求開發自己的功能?
楊楊楊Yang
某有趣公司 ? 打雜
這不是做產品狗所必須面對的嗎?
而且需求不僅會來自客戶、leader,還會來自業務、技術、開發、測試等等等,每個人都能夠給你提自己的需求,你應該認為這是好事,你可以通過這些需求建立自己的需求池。
對于一些看上去亂七八糟的需求,你應該抓住需求來源多問幾個為什么,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找到更深層次的需求。提需求的人不是學產品的,他們的表述可能更多的基于口語化,表面化,在你自己通過文字看不清本質的情況下,去接觸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思考他們這個需求的出發點,這樣對于你如何區分真偽需求會有很大的幫助。
對于如何應對這些需求,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查閱一下‘’需求管理‘’相關的資料看看。
按需求屬性分類,分為新增功能、功能改進、體驗提升、Bug修復、內部需求。
按需求分層,可以分為基礎需求、期望需求、興奮需求。
給需求排優先級時,可以采用重要性、緊急度兩個維度來進行排序,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按權重分值來進行衡量(比如說分值可以設為5.4.3.2.1),如果重要性和緊急度都按各自一半的權重來算的話就是各自50%,然后根據分值進行優先級排序。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優先級排序方法,還可以增加其他維度的考量,比如說持續時間、商業價值等,但是考量的維度越多,操作起來會越復雜。
說在最后,我猜測題主估計也是產品新人,應該還是沒有師傅帶的那種,這種情況下可以多去看看產品經理相關的入門書籍,里面多數會系統性的講到PM基本的工作流程,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在這里基于不為任何書籍背書,不寫出書名。
2.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你是如何定義好問題的?
zy的小跟班
附近1000米的???產品經理
回答和關注人數當然可以作為好問題的標準。
好問題是一個比較見仁見智的詞。
一個例子:對A來說,剛好這個問題是他想解決的問題,所以他認為這是個“好問題”,但是對B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是眾人皆知,顯而易見的問題,所以他認為這是個“這個問題很水”。
但是,就像判斷女生是否漂亮一樣,好問題也有比較大眾的標準,在pmcaff的帖子內已經有了不算好問題的例子,直接拿來用了。
1、投票征集類問題,例如:印象筆記和有道云筆記你用哪個?
2、希望他人代為完成的任務,例如:O2O領域的CRM系統該怎么設計?
3、可能引發大量指責猜忌性互動的問題,例如:聽說蜜淘內部很亂,有人能說說嗎?
4、可以用是或不是來回答的問題,例如:注冊流程是越簡單越好嗎?
5、重復、模糊、空洞型的問題,例如:如何做優秀的產品經理?如何做產品?
6、不構成問題,例如:社交CRM?
7、問題表意模糊,例如: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你怎么看?如題?
那么什么才是符合“大眾審美”的好問題呢?
1、令人困擾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回答門檻不高
2、時效性強,熱點的問題
3、問題有受眾,面向的是哪部分人
4、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的問題
暫時寫到這。
3. 都說PM需要邏輯好,這個邏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需求文檔中的狀態、極值這些嗎?
呆呆丶
產品設計師 ? 呆呆U理
可以看到在各平臺對于「產品邏輯」的問題有不少,回答也很多,不過大體上都千篇一律。
近段時間這個術語很被關注,但是要說出這個東西是什么其實大部分人都是以自身的經驗出發輸出自己認為的觀點,于是有了各類答案,以至于這個術語被復雜化了。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產品邏輯這個詞沒辦法拆開,它是一個整體,有人將其拆為「產品」和「邏輯」來解讀,以至于解讀為「這個產品的邏輯是什么」,這是不對的。其實它是一個詞,類似于「西紅柿炒蛋」,而不是西紅柿與蛋。
所以我們在看產品邏輯這個詞時,應該從大方向來鑒定,將其看作:基于什么場景,你的產品解決了什么問題,又是怎么解決的?
這就是一個整體的產品邏輯。產品邏輯的核心點是功能,而不是架構,這里的邏輯并不是說細節、邊界或是交互上的問題,而是產品功能的解釋。
那 PM 的邏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了。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易過大,就是針對于某個業務,輸出的方案要全。這就需要做到理解商業訴求、用戶需求,結合之后再發現產品現有的問題,再輸出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需求文檔的狀態、邊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里的說到的邏輯更大。如可行性、易用性等等。
所以我們常說邏輯要清晰,就是思考問題比較有針對性,說話能說到點上,其實是一個意思了。
4. 關于各種產品分析或者體驗或者競品報告等有用么?
Zed333
電商 ? pm
結論:產品分析或者體驗或者競品報告等是有用的。
如果你的報告還停留在“羅列”和“套公式”的階段,看似堆砌了一堆信息,但最后卻并未得到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核心結論。那么這些報告是沒用的。
但是如果你的報告滿足以下三點(缺一不可,歡迎補充)。
明確了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到底需要分析什么?
找對了分析對象
收集的資料和信息是正確的。
那么你的報告就是有用的。
5. 如何用產品邏輯理解“幫王菊投票”這種景觀性事件?
Zed333
電商 ? pm
一、 差異化產品運營的策略:全新的女性流行偶像圈層需求?
在這個直男獨霸天下的時代,滿屏的軟妹子,萌妹子必然是主流。看一下鄰國的日本女團、韓國女團也都基本上走清純校園風。
ok,如果一個品牌遇到同質化局面非常嚴重的時候,那唯一的策略就是差異化。差異化的本質是為粉絲提供一種選擇你而不是別人的理由。在互聯網產品中,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二、好產品的自我修養:兼具個性和實力,真正代表女團精神?
在浩浩蕩蕩的綜藝潮流中,什么樣的偶像算是“好產品”?什么樣的偶像可以屹立于歷史潮流中不倒?
靠顏值,或許可以紅極一時,但是靠才華,才會讓一個偶像立于不敗之地。
林俊杰,周杰倫等人都保持著匠人精神,穩扎穩打自己的音樂素養和內功,才會在華語歌壇擁有如今的地位和聲望。
王菊,至少在目前看來,是兼具個性和實力的。舞蹈才華和音樂才華雖然不是特別拔尖,但是綜合評估起來,也是一股強勁的能量。《創造101》女團的精神:向陽而生,逆風翻盤。
三、社群和文案的流量裂變:好名字有好運
王菊的名字“菊”自帶傳播點。當網友的腦洞大開的時候,也就是收割免費流量的時候。
“菊外人”、“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逆風翻盤,向菊而生”、“菊安思危”、“物以類菊”、“菊手之勞”等成語和段子已經攻占了朋友圈和社群。
這樣的免費流量,讓女團和身后的經紀團隊望塵莫及。有人說,這是亞文化的狂歡,我覺得這可能開創了一個藝人營銷宣傳的新典范,那就是依靠明星個人獨特魅力的社會化媒體裂變營銷。
四、種子用戶的存量找增量思維:Gay圈的強力應援
種子用戶都有哪些特征?
他們大膽并熱衷于嘗試新產品新觀念;
他們看到MVP(最小化可行產品)就會尖叫;
他們能容忍產品的各項缺陷和不完美;
他們會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新產品。
在王菊爆火的這個案例中,種子用戶很大一部分就來源于gay圈的強力應援,而后裂變到全網。
6. 如果讓你做一款很low或者不喜歡的產品,你是怎樣克服內心的抗拒心理呢(比如快手)?
wangqipm
pmcaff???產品經理
個人見解
1、迫于生存壓力之類的已經有很多人回答了,就不多說了;
2、面向價值觀
一款產品一定是為了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而做,覺得很low或者不喜歡,可以先考慮一下是不是產品所解決的問題在你看來不算個問題,再進一步看看你理解的產品所解決的問題是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你自己,找到了真正值得解決的問題,你就可能會傾向于把產品做low,以適應于用戶;
產品low和你的水平low不是完全正相關,例如快手的例子,我們所見到的lowb人群也有展現自己的訴求,進一步也有被認同的訴求,響應于這種訴求,能夠為用戶帶來快樂或者滿足;產品形態就是你價值觀內核中外顯的東西了;(不為快手打call,僅僅是你的例子)
開放、包容、可激怒;
產品是你的,你總有辦法做成是你的,為用戶帶來價值的,才是有永恒生命力的;
3、面向個人成長
拋開價值觀無法理解的話(除非讓你違法犯罪。。。那趕緊撤退),好的成長都是逆人性的,無法理解的事情不一定是錯的事情;
一款被市場需求驗證過的產品,必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許設計的low,內容low,但是內核邏輯說不定是堅不可摧的,而其中正好可以舉一反三的適應于某種其他場景的需求;
沖突、共存、可吸收
4、面向人性訴求
產品經理害怕自己做的產品low以至于別人認為自己low,這是一個有上進心的表現;
不過,產品所解決的問題和個人成敗榮辱割裂開來可能更能沉下心去解決問題和思考;
用戶不會贊揚一款產品的產品經理,就像滴滴誰想過產品經理是誰?用戶只關注是否解決了問題;
只有既得利益者才會贊揚一款產品的產品經理為他賺到了錢,但是他不是用戶,產品為用戶設計,不為他設計;
簡單、直白、可理解
7.?“評論”和“留言”在體驗上對用戶有什么區別?對產品來說選擇其中某個的考慮是什么?
liyishan
一站網???產品經理
漢典釋義:留言,離去時寫下的書面語言。
漢典釋義:評論,對于人物或事理加以批評議論。
單看釋義,留言是指文本形式,評論是指文本目的。
從這一層含義看,留言是無引導的,而評論則是有所指的。
從時間性上,留言預設了非實時的交流場景,而評論可以看作是弱化了時間概念;
產品層面上的選擇,在我看來,如有必要形成儀式感或距離感,又或者是想讓用戶在發言之前斟酌一下,可以考慮用留言。而希望并且討論內容是走心的,引誘用戶發布文本,同時產品本身需要互動數據的,可以用評價。
許多時候評論這個詞像一個靶子,給希望表達的人一個出口。
8.?對產品經理來說,有什么是最重要的嗎?如果有,是思維邏輯能力嗎?
基諾
創業中???首席XX官
邏輯思維能力是做所有工作想要做好,都要掌握的能力,跟產品經理沒有必然聯系。
1.業務能力
做產品經理不懂業務,就像廚師不懂怎么做菜一樣可笑。什么叫業務能力?業務能力首先是業務理解力,你必須知道你們的產品是做什么的,為什么用戶做的,解決什么需求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樣的,這些是基礎。另外,業務能力還包括:架構(可行方案)能力,交流(客戶需求)能力,和展示(具體方案)能力。
2.學習能力
產品經理看似入行門檻不高,但是想要做好做持久,付出的邊際成本少不了。與開發溝通工作時,你要懂一定的技術框架,不會被技術牽著鼻子走,這需要學習;市場發展陷入瓶頸時,你要去調研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調研市場,調研競品,調研用戶,這需要學習;用戶留存率下降時,你要去思考為什么用戶留存率會下降,都有哪些可能的因素會影響,這需要學習;
總之,這種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學習不光是指端著書本看書,消耗多少有效產品時,更重要的是對工作內容足夠重視與敏感,把工作經驗轉化為學習成果,學以致用。
3.項目管理能力
做產品經理避不開項目管理的工作,梳理硬件、資金、開發、運營、設計資源,在工期要求內,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與人員調配,并在各個里程碑時間上進行及時驗收,最終按時完成工作項目。這不是一種天賦,更多的是一種意識。將每一個工作都認真拆解與分層,確認范圍、時間、成本,養成項目管理的意識,加以項目量的積累,就會逐漸變成一種項目管理能力。
0-1年產品經理,抓緊培養業務能力;1-3年產品經理,著重培養學習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3年以上的產品經理,三種能力都很重要,并且要做到極致。
9.?怎么解決文檔寫好了,提交開發后,在開發過程中總會有許多東西設計的不合理需要修改?
?六一Irene
Microbenefits???高級產品專員
不清楚你的具體情況,根據經驗說一下大致建議。
首先,接受這個狀況,沒有完美的需求文檔,尤其是對于產品新人,甚至有的需求在做的時候開發還會發現問題懟回來然后重新修改,所以在收集的過程中,接受四周的建議不斷完善,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兒。
第二,如果需求總量不是很多,請試試自己先多思考,多推理,或者多參考幾個同行競品的設計方案。
第三,如果需求量很多,寫出來之后,先找你的領導/負責對接的項目經理/有經驗的技術同事,私下先過一遍,把問題提前暴露(是的,想要一點問題沒有,真的很難),也可以節省大家開會時間。
第四,建立自己的自查清單,把每次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下次提交需求之前大致過一下,不要犯相同的錯誤。
沒有一蹴而就的需求,沒有天生完美的產品,好的產品和需求,都是像樹一樣長出來的。加油!
10.?怎么寫PRD文檔比較能吸引研發人員查看?
晟旻
歡迎討論教育???PM
大團隊另說。
但是小團隊講究的是效率,但也要講存檔和一定規范性的原則。輔導過一些剛入行的產品寫PRD,發現有一些寫出來的不太容易被讀懂的原因是:
PRD寫的像小說。
然而我們都知道,小說是線性化的閱讀材料,而PRD是功能性的,像說明書。
人們對功能性東西的閱讀習慣是結構化的,希望:
(1)先看框架,再看細節
(2)框架到細節之間切換的體驗性要好,才容易看明白。
呈現在PRD上就是:
(1)目錄性的東西要清晰:這里的目錄不止是PRD目錄,還包括你整個場景用例圖等。
(2)目錄到細節要足夠簡單清晰,提高一下寫作時編號方法和對應能力可事半功倍。
(3) 剩下的就是寫細節的邏輯嚴謹性和文字可讀性,這個需要不斷總結提高。
有一款在線的Presentation制作軟件風靡一時,叫Prezi,其實就是把線性習慣變成了結構化的習慣,可以體驗一下:
https://prezi.com/product/
如果你做的ppt都遵循這個風格,寫出通俗易懂的PRD應該不在話下。
如果你不是神一樣的產品經理,沒有驚世駭俗創新思想,那請你牢牢掌握產品的基本功,就算你做不出一個一百分的產品,至少你可以獲得大多數超過80分的產品,而這個已足以讓你在這個領域立足。
點擊“閱讀原文”看今日話題
未來什么類型的產品經理會比較吃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这些产品基本功了解一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做产品的三大思维:发散、纵横和表里(上
- 下一篇: 思维、视角、设计丨产品经理的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