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如何高效的进行需求管理?
問題補充:我現在是一枚產品助理,主要是負責整理用戶反饋的需求和問題。有時候整理起來會感覺有點亂。來問下大家的經驗,有沒有好的方法,工具或者方法?
iamturing
HUAWEI???產品經理
對于PM來說,要管理好需求,離不開四個層面的列表管理。
Feature List:需求特性列表,日常的需求管理,管理好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管理不好,每時每刻被動煎熬。
Feedback List:反饋列表,各個渠道反饋的問題記錄,可能有用戶的罵聲,Thats Great!,用戶的痛點出現了!維護好反饋列表,有可能會轉化為需求。
Bug List:缺陷列表,自己經常把玩產品過程中遇到的Bug記錄或者交互異常問題,嚴重則進行立即修復Hot Fix發版,不嚴重下個版本順帶解決,當然也可以使用TAPD、禪道進行管理。
Version List:版本列表,每次發版內容記錄,版本新特性記錄。Review每次發版,進行功能效果評估。
本次主要簡述用戶需求管理中的Feature List,需求功能管理:
現實中關于需求管理會出現很多問題,諸如:
需求跟著跟著跟丟了,沒有記錄導致的
需求開發周期長,需求忘記了,沒有記錄導致。
需求來源渠道不明,沒有記錄導致。
需求太多、太復雜了,無從下手,沒有樹立需求池的概念。
明白了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就很難再出現扯皮的現象了,顯然需求的記錄和管理是很重要的,這是產品的基礎能力。
需求的來源也是很廣泛的,諸如:
來自用戶研究、調研、訪談的
來自數據分析的,數據驅動產品迭代。
來自Boss的
來自市場部、商務部的
來自運營團隊的
來自各個渠道的用戶反饋的
來自腦暴峰會的
PM自己想做的等等....
可見需求來源太多了,先不說如何辨別需求的真偽,單純的管理需求似乎就成了問題。
那么,如何真正意義上的進行需求管理呢?
需求管理應該分為三個層次,需求側、技術側、運營側,需求的管理包括:需求策劃管理、需求實現管理、需求效果評估管理。停留在需求側是大部門產品經理的現狀,兼顧技術側的,有點偏重項目管理的角色,協調運營側的,是產品負責人的角色,可以調動周圍幾乎所有資源,達成某種使命,這樣的產品經理就慢慢的靠近CEO了,漸漸有了使命感,領袖的誕生就藏在表格里,潛移默化著每一位產品經理,看你能管到哪里...
這里提供一份相對完整的需求管理基礎架構(排除第三方管理工具,僅供參考)
首先
需求側管理:
需求編號:需求的編號,方便在需求池里管理檢索查詢需求。
需求涉及端口:移動端、PC端、Web端、微信小程序、支付寶生活號等。當業務復雜時,或者產品經理負責的端口較多時,這種需求管理是很高效的。
需求主要模塊:基于端口下的模塊,比如移動端下的、首頁、我的、消息、發現、等。
需求子功能:基于主要模塊下的子功能,比如消息模塊,涉及系統消息、內部IM消息、評價消息等。
需求詳情:需求真實意圖描述,如果是比較簡單、不復雜的小需求,直接描述要解決什么問題。如果不是小需求,則不僅需要描述要解決什么問題,還要把為什么要解決問題的原因一并記錄下來。(解決問題的原因,多數情況下需要產品汪刨根問底的去問,去了解實際上用戶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和想解決怎樣的用戶需求)
需求來源:剛才我們已經說明了需求的幾點來源,不再贅述。
需求類型:需求的類型每個公司都不一樣,一般來說需求類型主要是記錄此類需求屬于哪一個類別的,主要需求類型有:新增功能、功能改進、體驗提升、BUG修復等。
需求優先級:需求的優先級有很多種,P1、P2、P3、P4等;高、中、低等,自己能看懂就行。
需求版本號:需求規劃的版本號,產品的最高發版權限。
技術側協調:
PM這個詞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共用,當公司沒有項目經理,或者需要產品進行時間進度管理時,顯然產品的責任就上了一層,產品負責人,需求的策劃管理層次完成后,開始執行你的實現落地管理。
預期時間:預估上線的時間,這個時間對高層的領導來說很重要的,有的領導有明確的deadline,那就必須記錄清楚,并執行到位。
PRD:產品經理開始協調交互設計師,討論需求,進行PRD落地。
UI:確定PRD后,將文檔同步給UI,將設計師進行輸出UI設計稿。
SRV:后臺組拿到PRD,進行數據庫創建、預研實現方案等。
iOS:iOS和安卓都屬于前端FE,管理之所以分開,是因為每個公司技術儲備資源都不一樣,兩個前端研發進度也會有差異性,所以分開管理。
Andriod:同上
QA:進行測試驗收,質控管理。
發布狀態:預估什么時候能達到發布狀態,這個預估也非常重要,一個人預估能力是否準確,也間接說明了他對產品、交互、設計、前端、后端、測試等整個團隊職能的深度理解。
上線時間:上線前還要進行ShowCase,進行一輪生產環境測試,將相關人員拉到大會議室,進行全員找茬,很管用。上線后記錄上線時間,進行時間存根留底。
運營側協調:
運營側的需求協調主要涉及數據、內容、和渠道發布的管理。
產品運營:上線前后的數據分析,及匯報,產品經理需要知道一手的數據信息,要保證數據信息渠道暢通,并協調運營分析結果,挖掘潛在的用戶行為,驅動產品方向,懂技術的產品可以了解可視化數據以外的細節數據,動用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操控數據庫里的每一個死角,(產品懂技術,無疑于流氓會武術)。
內容運營:上線前后的內容供給,產品涉及的圖片、文案、信息、案例等都需要在需求開發階段協調內容運營資源進行整理輸出,作為需求目標達成有力支撐。
渠道運營:渠道運營除了ASO、新增、活躍、下載,傳包外,還有收集渠道側的用戶反饋,及提供渠道側的具有參考意義的數據信息,產品上線前后需要和其了解需求方向上的信息,以便輸出新的決策。
需求的管理貫穿整個團隊,所以產品的需求管理不只是需求的記錄,而是需求的策劃、實現、效果評估都需要。每個產品經理的需求管理方式可能都不盡相同,適合自己的方法論才是最好的,但是需求管理的好壞、管理能力的強弱是一眼能看出來的,至于我們想治大國如烹小鮮,還是每時每刻被動煎熬,就要看我們的需求管理能力了,優秀在路上,慢慢培養吧...
你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更多精彩回答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纯干货:如何高效的进行需求管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当我们思考问题时,能还是不能,请别预设立
- 下一篇: 安卓验收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