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1秒变“白痴”,马化腾5秒,张小龙10秒,你呢?
問題補充:做產品的過程中,你們用什么方法做到讓自己切換成很“傻”的一種狀態的?或者說,把自己當做小白用戶的那種狀態,你們是怎么切換過去的?
PMbiubiu
動感超人幼兒園 ? 組長
一個形象的調侃而已。
變傻,根本上是要模擬普通用戶的使用行為,并分析出用戶的心理狀況和心理預期,抓取出用戶的“意識流”,在旁人看來,就是一個產品經理的行為和思想切換成了普通用戶,所以這只是一種行為的比喻而已,長篇大論的講道理沒人愛聽。
用大白話概括一下,變傻=分析用戶使用產品時的行為和想法。
下面來長篇大論的講道理。
回顧一下我們日常使用產品的過程,是“不說話”的,不僅是嘴巴不說話,腦子里也沒有說話,我們不會在打開網頁的時候在腦海里說“我要用鼠標點一下這里”,而是直接做出了行為,但這種近乎無意識的行為恰恰是用戶體驗最重要的部分,用戶在使用產品時,連續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無意識行為,同時也產生了成百上千個無意識的期望,其中只要有一個點沒有達到用戶的預期,那用戶便立刻轉為有意識的狀態,在尋找解決辦法的同時批判產品。
實際上,產品經理不僅沒有變傻,反而要精神高度集中,一邊模擬用戶的行為,一邊抓取大腦中底層的那些數據。為什么說這不好做,因為一邊要有同理心,能很精確的模擬出用戶的行為,另一邊又要在一瞬間抓取出行為背后隱藏的“意識”再用語言將其表述出來,還必須在抓取的時候“暫停”自己的大腦,防止模擬失真。反復執行這一過程,最終在沒有見到用戶的情況下抓取到用戶的“意識流”,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最終結果的準確性。
如果人的大腦是一個CPU,那么產品經理在變傻的過程中是這樣的:線程一執行模擬器,線程二抓取CPU中的特定數據,線程三在抓取數據后觸發,將模擬器中的數據保存下來并關閉線程一,線程四執行數據分析并語言輸出分析結果,線程五在分析完畢后觸發,啟動線程一并讀取緩存數據。
之所以用“線程”,是因為我認為人的大腦是單核的,不能同時處理兩個程序,所以優秀產品經理不僅要有剛才的那些程序,還要把這些程序融合為一個程序,或者開發自己的超線程能力。
練習這種能力也簡單,抓取自己的“意識流”就可以,但一定不能刻意,必須在自己做出很自然的行為后突然抓取,不能有意識的提前準備,否則一定會失真。
你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更多精彩回答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乔布斯1秒变“白痴”,马化腾5秒,张小龙10秒,你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以获客为目标 ,首席增长官从0到1实现用
- 下一篇: 如何设计后台产品中的“保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