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社交是一个真需求吗?
1、職場社交是一個真實的用戶需求嗎?
我們先自問自答一個問題:所謂的職場社交,是在解決什么人,什么問題?
(1)、什么人?
職場人士,有下面幾個維度:行業,職業類型,工作經驗,年收人。每個維度,對應的用戶人群的畫像肯定都會不一樣,畫像不一樣,互相之間產生社交聯系的概率都會不同。比如,一個醫藥從業者和一個程序員通過App產生社交聯系概率,一般來說,會低于互聯網產品經理和程序員產生聯系的概率。
(2)、什么問題?
作為職場人士中的一員(我們暫且將職場人士統一為定義為:無法支配公司資源的上班族),從自身的需求出發,我們平時遇到的問題(用戶需求)大致有以下幾類類:
第一類:自我提升型。
對于職場新人來說,抱有這種心理進入職場社交平臺的人,可能占多數。基本過程是:我想認識更多的人,特別是比我更牛的人;在認識了這些更牛的人之后,我自己也可能變成更牛的人,或經過牛人指導或指點,我少走了很多彎路,進入了更好的平臺,最終實現了自我提升的目標。
第二類:資源整合型。
資源整合型的職場人士,可以概括為:找人,找項目,找錢。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特別是想著出去創業的上班族來說,職場社交的目標,一般來說就是找人和找錢;從事獵頭工作的職場人士,也是找人;從事投資經理的職場人士,那就是找項目了。
第三類,業余消遣型。
職場人士中,還有一群人的遇到的可稱之為“癢點”的需求,那就是,八卦;八卦(吐槽)公司和同事,瀏覽各種職場當中發生的八卦新聞,奇聞軼事;
2、如果以上用戶需求存在,這個市場有多大?
從以上三個類型的分析中,可以基本得出,職場社交這個需求是真實存在的;那這個市場有多大呢?
以下分析引用于易觀智庫《中國職場社交應用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5》下載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8CCXJ
除學生族(大學生是潛在的職場社交用戶),退休族以外,幾乎所有的手機用戶,均有職場社交需求;所有這個市場足夠大了。
3、現有的產品對這個需求解決得怎么樣?
現在名聲在外的兩款職場社交應用是:脈脈和赤兔。
(1)脈脈,之前的口號是“生活用微信,工作用脈脈”,號稱是工作版的微信。
優勢:
a.利用“六度人脈”理論,挖掘社交人脈資源(聽說脈脈的CE0林凡做脈脈之前做了一段時間的婚戀交友,也是利用了六度人脈的理論),脈脈剛開始是通過對通訊錄和新浪微博的社交關系鏈進行挖掘,后來和新浪微博鬧掰了,就專注于手機通訊錄的挖掘,使用了高大上的大數據,數據挖掘等技術。總結起來,就4個字:人脈靠譜!
b.找人辦事。有了靠譜的人脈之后,在脈脈上找人辦事和求職,就顯得相對容易一些。找人辦事時,可以查看雙方的共同好友,通過共同好友進行引薦。說一個身邊的例子,我們團隊的3個技術合伙人都是通過脈脈認識的,目前合作得非常愉快,在這里給脈脈點贊。
當然,在中國的國情下,找人辦事這件事,回復你“呵呵”的概率還是有的。
不足之處:
a.產品方向不確定。個人感覺,脈脈在方向上,有點不確定。舉例,脈脈的一句話介紹,分別使用了“工作版的微信”,“有人脈,好辦事”,“讓工作更有趣”,到現在的“打通職場人脈”,通過這些一句話介紹,我們也許能窺探些脈脈在方向上的徘徊。
b.人脈沒有被激活。新人使用脈脈的感覺是,加各種好友,折騰個人認證,提高影響力。我自己使用脈脈有1年多時間了,也加了很多好友,不過這些好友都“沉”在了脈脈通訊錄中了。
(2)赤兔,LinkedIn中國的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App,口號是:最懂中國職場的社交App。
優勢:
a.赤兔的優勢是它的公司背景:LinkedIn。這家中文名為領英的國外公司,在中國至今沒有一個合格的模仿者。領英是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網站,據稱有3億用戶;用戶的領英檔案就等同于用戶的職業身份,在國外,領英在個人職業提升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b.赤兔是一個領英中國化的產品。赤兔是為中國打造的(據說服務器也放在了中國),有針對中國的營銷解決方案,和當地政府有一定的合作關系,在對接企業和人才之間的需求上,有他們的優勢。
不足之處:
a.用戶容易混淆領英App和赤兔App。兩個App都是LinkedIn的,一個叫領英,一個叫赤兔。
領用中國CEO沈博陽是這樣描述領英和赤兔的。
從品牌的角度來講,領英是一個相對來講偏國際化、高冷的品牌。赤兔強調的是更溫暖、更年輕、更有趣的職場社交品牌。從目標人群來講,領英的目標人群是需要和世界相連的人,講英語的,海外背景的,跨國公司背景的人。赤兔更多地面對與更大眾的中國職場人,這些人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在中國發展得更好。從產品功能上,領英強調的是全球化的平臺,赤兔是百分之百為中國市場所打造的,所以所有的產品功能都是基于中國的功能。比如赤兔很多功能在領英是沒有的,比如搜附近的人、IM聊天功能,甚至手機號注冊都是領英沒有功能的。看了這段話,我還是有點疑惑。
b.赤兔上線后,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個讓我去使用他的理由。上線前,朋友圈里有朋友朋友已經拿到了內測機會,我心里有點期待;開放注冊后,關注了幾個“大V”,感覺無味了,就卸載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职场社交是一个真需求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产品策划七:App界面交互设计规范
- 下一篇: 《腾讯方法》阅后感:让你10分钟读完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