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说我喜欢创业嘛?(每个月总有几天会更新…………标题一定要长)
好吧,看著吳波,PP(后來叫刀刃,其實我真沒見過辣么胖的刀刃 -_-#)。大家都在發文,偶心里癢癢的!必須支持組織活動。
還記得第一次聚會,在北兵馬司的一個小咖啡館。認識了老陸,阿德,小夏,國權。后來……就是越來越多的朋友。百萬是成長在北京分舵,創業在深圳分舵……
總結自己的經歷跳了四回槽,創了兩次業。第一次被收購,第二次正在做……
言歸正傳,創業是什么?
譬如
a/咱們做個APP。
b/咱們智能硬件,比如“冇人灰機”。
c/咱們做個……O2O?
發現了么?唯一距離CEO,COO各種O近的就是產品經理吖!!因為不論你是創業還是給別人打工都是在做產品
既然都是做產品,為什么不做點新鮮的?
于是我們開始創業。
接下來,就要解答為什么投資人都在喊:“我投的是團隊”
因為,創業的第一步,就是找蘿卜,一個蘿卜一個坑。通過團隊合伙人制度,各當一面。
做出最小可營銷產品來。
比如,烘焙家的奶香吐司面包!(廣告植入)
這里創業和大公司的區別粗現了:
大公司:有固定盈利模式,bat一提起,就知道b是做搜索,a做電商,t做社交。一個pm在大公司活下去的唯一方向就是占對位置,找到距離公司盈利主線近的產品做。
例子:淘寶為主線,支付寶賺了;百度為主線,貼吧賺了;QQ為主線,微信賺了。
創業小公司:沒有固定的盈利模式,沒有固定的商業伙伴。所有都是未知。在打造產品往往是基于場景。
比如吐司面包很多人覺得是早餐,辣么,我們就早上擺攤去賣吧。錯!
用戶場景是早餐,可是你要想誰會買啊?
對客戶場景,經過我們實踐。往往下午15:00,主婦去接孩子,小孩子會餓。同時,主婦也會順便采購第二天的早餐吐司。
這是我們公司的第一次修改戰略,以往我們做烘焙定位客戶都是白領,后來發現,白領都是窮鬼,真正有錢的都是全職主婦,大媽。
我們開啟了烘焙的廣場舞模式。一傳十,十傳百
接著就是4P,想歪的可以去屎????啦。
產品/價格/渠道/促銷
價格,促銷是商務的問題,產品和渠道,就是要pm關心的啦,有人很天真的以為渠道就是流量,或者引流。
其實這是創業公司最大的陷阱,因為在你自身沒有流量的時候,就算合作引流,談判不對等,很容易被玩。再比如,我們已知流量變現的成熟模式是廣告。最近《瑯琊榜》火得一塌糊涂,每集電視劇之前最多有一分半鐘廣告。可是用戶剛好用這些時間是刷微信朋友圈,微信把碎片化時間變得有趣了,對廣告時間形成了替代效應。
這對視頻公司而言,是一種災難。大量的版權投入,用戶一個月時間就把該看的電影和電視劇看完了,經典的電影和電視劇是有限的。而廣告,用戶不看!?
這里我說的渠道就是獲取用戶的方式,創業中陷阱有如下:
a/廣告:燒流量廣告
b/燒pr:用閱讀量來做購買轉化(其實閱讀能帶來的購買不足0.02%)
c/眾籌:眾籌是按項目走,真正達成用戶忠誠引流的很少。
同樣讓人不快的是,就算是親兒子關系。京東和微信也沒有產生化學反應。因為微信中推送廣告也是有限的。植入很多廣告?新浪微博成為了前車之鑒。
辣么,只剩下兩條路:
a/用現有的渠道
b/自己建地推團隊
我個人更傾向于前者,用現有的渠道,各位可以拍磚了,可以討論啦,不要憋壞了!
今天先寫到這里,下次講一下創業中,去渠道,去層級,去中心的事情
華麗麗的分割線,今天接著碼字……
?昨天提到了渠道,有朋友問如何抓目標群體呢?表著急
看回帖,名字是個妹子,可以把頭像換成真人照片嘛?(o^^o)
不難的,5W2H,做產品是要由虛到實,
那你看到啦,很多網站都會有主題吖,pmcafe:中國人氣的產品經理社區。
產品經理是用戶吧,業務模式呢,對,是社區。那估值溢價是什么?人氣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前面,百度一下,操作行為對用戶。后面,你就知道,是返回結果,業務模式
接下來,5w,who,誰會去百度?when什么時間百度?where這些人在哪里?pc還是手機?
其實,創業只需要做兩件事:一把產品做好,二吆喝好
回到妹子提問的抓用戶,奧特曼打小怪獸,你要知道怪獸在哪里吧!
連我家兒子都知道,怪獸一般在海里出來的^o^,
上回書寫到,兩種手段抓用戶:
a/用現有的渠道
b/自己建地推團隊(如果是虛擬產品自己抓)
我為什么主張用固有渠道呢?很簡單比如你要屌絲人群,直接找世紀佳緣啊,那里都是借著找對象來約炮的屌絲。
還有就是陌陌啊,都是屌絲!人家的流量是現成的嘛。
那要跟這些已有商業模式的,已有固定用戶的平臺合作就很簡單了。解決該平臺的需求!
伺候好這些大平臺。這里腹黑的百萬就要說了,好處有好多點,暫時舉兩點:
a/如果你伺候好了,通過合作引流,你就活下來,可以娶白富美,出任總經理,通過abc輪融資,公司上市,登上人生頂峰啦!
b/如果你伺候好了,人家可以收購啊,直接你就套現啦,就像百萬第一次創業一樣,就是被合作上家收購啦!
吶,我說的是伺候大平臺,會舉一反三的聰明人就知道了。
進可攻,退可守。
進者創業,退者在大公司可以找為盈利主線做輔助產品吖!
相同點是什么?找風口。
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辣么。圈里的都知道?,百萬做了一款智能烤箱。
就只是烤箱就吸引一堆投資人。結果呢很好玩。獲得過CES金獎,當然,所有獲獎的產品都是賣不出去的嘛!
最終發現什么風口呢??
O2O
投資界花了不下上百億(美元)投資社區O2O,做最后100米,結果投出一堆什么公司呢?
送王老吉,送維達紙巾,送外賣餐!
百萬又要毒舌了,餓了么其實改去做快遞挺好-_-#
第一:如果你是社區O2O,社區就是要有固定用戶組織,在做組織上來說他們缺乏興趣內容。
第二:你家送王老吉,跟我家送王老吉有啥區別嗎??O2O其實缺的是好貨。
比如,6月份產荔枝,我這有100箱好的荔枝,試吃過后就搶光啦。
然后過兩天我又有100箱,限量,手快有,手慢無。結果,不用線下配送,用戶上門搬!
于是我就不理解了很多社區O2O又養地推,又養配送團隊是為了啥??
只要貨好,完全可以顛覆供需
啥是貨好?,產品好嘛^_^
無論《參與感》《失控》我看完以后都是一句話:做好你的產品。
在忽悠互聯網營銷的時候你別忘了,給你一堆溫州鞋,再NB的營銷,忽悠不出一個耐克來
好吧,我做烘焙家就是精確到單品,做吐司,做一款好的產品。
伺候好這些社區O2O。
今天寫到這里,周末要陪娃,百萬已經完全是曬娃黨啦!發張我家娃的照片。
當然,娃吃的曲奇是我自己烤的!
知道你們在等著更新…………
烘焙廣場舞!你是想創業,還是想創業呢?
之前跟大家說了辣么多,但真到創業的時候,產品經理會面臨困境。
以往產品經理是處于各業務部門的夾縫中(對各個部門都可以提要求,但基本上說了不算)。
對,就是無奈的產品經理。
而從打工的PM到創業的CEO,變化就是什么事你都說了算。你面臨的是作出最小可營銷產品。
記得之前搜狗輸入法——馬占凱講過產品打造,推薦給大家:
用戶(猴子)——產品(梯子)——需求(香蕉)的邏輯
對應的產品映射有幾個:
用戶 —— 衣服——風格(商務休閑/森女/朋克/機車/嘻哈)所以好的電商pm會根據用戶需求用不同風格做商品標簽,而不是分成上衣,褲子,鞋。
用戶——化妝品—— 年齡需求(20歲補水/祛痘,30歲遮瑕/防曬,40歲抗皺/美白)
用戶 —— 吐司 —— 健康早餐(這就是烘焙家做的映射)
接下來看什么?action,增加用戶量。上文講過,通過什么渠道!
基本上在企業初創的時候,沒有可能憑借自己做起來的。用戶增量全憑渠道。
仔細想一想,結合之前的“風口”。
很簡單,十多年了互聯網做的事就是流量。怎樣通過互聯網渠道的流量轉化成你的用戶??
舉幾個例子:三只松鼠,小熊,小狗。不知道的可以去問度娘。
發揮一點產品經理的分析特長,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這幾家企業都是在蕪湖/佛山這些不起眼的城市。都是借助第三方流量平臺來起量。
回想一下,之前的商業模式,省代理,市代理,一瓶茅臺酒1000多,其中500多就是中間的渠道費用哦!
渠道又有如下的種類:
a/通過第三方平臺,如果是實體商品就是賣貨,通過電商,實體店。如果是虛擬就是引流,比如“app手機預裝”
b/通過代理組織,最代表的就是安利啦。
不可否認,有人的地方就有渠道。最近口口聲聲喊的“去渠道” 去掉的其實是渠道成本。
百萬在各種場合分享的時候,都經常講“渠道”無用。
為啥呢?4p之一會無用呢?
渠道的本質其實是公司的延伸。一個公司拓展為什么需要渠道?
因為,依靠渠道要比自建分公司,組建銷售團隊節省成本。
如百度在南方關鍵字業務就是靠代理銷售團隊啊,成天打電話銷售!百度在華南不開分公司的
辣么,如果渠道是分公司替代品這個命題成立。
a/如果母公司掌控力強,渠道就是在母公司的業務框架下拓展代理銷售量。
b/如果母公司掌控力弱,渠道就會反噬。把市場作亂,形成諸侯。
本質是什么??渠道背后,是公司盈利模式輸出,回家都去看看《從0到1》
切忌不可用戰術上的勤奮,代替戰略上的懶惰。每天都在忙,創業團隊更是忙啊!
用戶在什么場景下,產生消費?在什么場景下達成用戶組織?
可不是“賣貨”兩個字可以概括的。
如果你的公司,自己都沒有形成銷售模式/規則輸出給渠道,想靠渠道拉用戶就是與虎謀皮。
被渠道反噬的命運不可避免。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產品經理都是會講故事的人
上一段談到的產品映射,就是要在發現用戶大需求的情況下,做出小產品
小產品本身決定了夠輕,營銷模式簡單,可對外輸出。
比如:
褚時健種的橙子。
360之前做的隨身Wi-Fi
小米充電寶
黃太吉做的煎餅
還有……烘焙家吐司
越是小的產品,越能爆破復制。
這樣基于用戶體驗形成品牌,同時,品牌背書又反哺成為銷量。
用戶最終會形成組織。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肚皮上…………
月初,接著更新……
很明顯,像我們這樣已經老了的pm。你來問我們某個按鈕位置,頁面功能是不合適的。
我也只能說,按鈕嘛,這樣,辣么,你自己看著辦吧……
換個好點的說法:你是產品的主人,你有權力拍板……這就有逼格了吧!
對,這兩種說法,其實是思考角度&立場的不同。
前者,是責任上移,靠老板。后者,是責任下移,給員工犯錯的機會。
區別是什么?當產品從0到1的時候,主要是試錯。
不去試,怎么知道錯呢?
試錯,你只有兩種選擇:
A:抄競品,我也勸一些pm專員抄的敬業一點,不要競品有啥功能都搬過來,要符合企業現狀。
B:自己獨創。吶,這就是有創造力的抄。多去看看花瓣,堆糖,培養下設計情懷。
然后呢?
一刀不能兩斷!
做任何產品不要一步到位。通常到這個階段,會有兩種聲音
A:要細節,要完美,強調用戶需求,用戶下載一個app要5分鐘,刪掉只需要3秒哦(太宏觀)
B:要快,要適應市場節奏。(太短視)
對應著兩種聲音,我一般會抓主次。
從0到1,必須分主營業務(主)和增值業務(次)。
比如,中移動,主營業務是話費,增值業務呢,就是彩鈴,呼叫轉移啦。
你對投資人忽悠,總有一句話說明你的產品吧。
pmcaff:互聯網產品經理社區。吶!做化肥的pm,做肥皂的pm,做面粉的pm就不算用戶哦!
主營業務是什么?當然是社區啦。社區的kpi是啥?用戶活性。
如果說到這里還不知道分主次,理需求,做執行 ? ??自己面壁去……
所以,一刀不能兩斷。
很多pmcaff老朋友都知道,劉百萬大學是學雕塑的。
不會做雕塑的產品經理不是好CEO -_-#
畫畫的時候講求“意在筆先” 在創業的時候尤其要講戰略。
如何做產品??
次序應該是這樣滴:
商業模式 —— 主營業務 —— 產品入口 —— 分工合作
今天還回答了一個新人的問題,在沒有竟品可參考的情況下,如何做產品?
其實,這是產品經理對于企業戰略理解不夠,不清晰,不到位的問題。
這個結論也印證了一個斷言:每個長不大的小蘿卜企業,背后都有一個窮忙的武大郎(ceo)
這些窮忙的武大們,都做了一件事 —— 以戰術的勤奮,代替戰略的懶惰。
for,所有要創業的pm。創業只是你填坑的開始……
不要失落,不要沮喪,
因為更失落的事多著呢……凸^-^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会说我喜欢创业嘛?(每个月总有几天会更新…………标题一定要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关于产品的一些交互理念
- 下一篇: 老年市场是蓝海or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