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产品经理必须要知道的11件事
1、Mobile Website、Hybrid App、Native App的區別
Native App:基于本地(操作系統)運行的APP,從應用商店下載,不一定要聯網才可以使用,優勢在于針對不同平臺提供不同體驗。
Mobile Website:指基于Web的系統和應用,通過手機瀏覽器APP進入,優勢在于跨平臺開發。
Hybrid App:看上去是一個Native App,但只有一個UI WebView,里面訪問的是一個Web App。優勢在于既獲得不同平臺的良好用戶交互體驗,同時不需要通過在應用商店來更新版本。
2、Android和iOS的優缺點
Android與iOS的最大不同在于設備分辨率非常多,讓App在各個分辨率下適配良好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的事。
Android的設備用戶數多,但是iOS的用戶價值高;
投入Android版本開發付出比iOS多, 因為適配分辨率帶來的影響;
iOS最大的劣勢在于蘋果冗長的審核機制(平均7天),使得敏捷開發很難推動;
而Google Play的審核機制就簡單的多,一般幾個小時內就審核通過。
3、移動用戶跟網頁用戶的本質區別
移動用戶是任務導向型
移動用戶解鎖手機后,是在尋找一個任務去完成目標,而網頁用戶則更多的是學習和探索。
移動用戶使用時間碎片化
網頁用戶的使用場景是在工作或者放松環境,在過程中很投入且不會受到打擾。
而移動用戶則是在碎片化時間內完成一個個小任務,所以在移動產品設計時需要簡化步驟、手勢操作去盡可能提高完成任務的效率。
4、對設計規范指南有扎實的理解
Android界面設計規范和iOS人機交互指南是移動產品設計時最好的參考資料,提供了App可以遵循的通用設計規范,需要對不斷更新的移動設計和交互趨勢有深刻的熟悉度。
Android: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design/index.html
iOS:
https://developer.apple.com/library/ios/documentation/UserExperience/Conceptual/MobileHIG/
5、使用MVP作為產品試錯的原因
使用某個功能的最簡化版本——最小可行產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s )來驗證早期的產品想法。
因為有許多混淆因素,會導致剖析用戶行為時受到干擾。如果沒有真正理解每個模塊之間是怎樣相互影響和驅動用戶行為的,那么做出完整功能的版本也是無意義的。
如果在MVP上做一個小改動配合A/B測試,就能夠很直接的發現這個改動與用戶行為之間的直接關系。這樣就可以通過用戶的正向或消極的反饋來驗證產品的想法,避免只靠假設做判斷。
6、為什么版本迭代要使用列車時刻表模式
就像列車的時刻表一樣,無論你現在是否已經上車,列車都會按照時刻表準時離開。版本迭代周期需要常規化,提前設置好迭代間隔(比如1周),到達時間節點無論功能是否完成,都按照計劃上線。迭代的版本可能只是修復了一些bug,亦或者是全面優化。
對比功能迭代的模式,列車時刻表模式減輕了許多壓力和不確定性。團隊知道每個版本的迭代時間點,盡管這個功能沒有100%的完成,也不會影響版本的迭代,只需要放到下個版本上線。這樣就會避免為了趕在時間節點上完成功能而粗糙編寫代碼,對于用戶體驗如此重要的今天,這種模式帶來的優勢顯得如此重要。
7、應用商店的約束
阻礙App成功的一些因素與應用商店有關,因為當團隊想要更新版本時,必須通過提交一個新的版本到應用商店進行審核和上線,從而引起以下三個問題:
應用商店的審核周期平均是一周
一次性讓所有用戶都更新
不能回滾到上一個版本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許多團隊會選擇每隔一兩個月更新一個大版本,而不是使用上述提到的小版本每周迭代。
這種大版本更新的模式就像回到了盒裝軟件的時期,不再是通過小版本迭代驗證產品想法而是投入很多人力去猜測用戶需要的是什么。
因為不能回滾版本,所以當出現了一些嚴重Bug或者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時,就只能夠重新提交一個版本,而漫長的審核周期會使得處理這些問題的反饋變得很慢,也削減了整個團隊的信心。
8、Feature Flag功能發布控制
Feature Flag是一種允許控制線上功能開啟或者關閉的方式,通常會采取配置文件的方式來控制。
Feature Flag允許關閉未完成的功能,可以在主干上進行迭代開發,新功能即便未開發完成也不會影響發布,因為它對用戶是關閉的。
當功能開發完成之后,修改配置便可以讓功能發布。這種操作甚至可以在線上進行,例如代碼已經發布但功能不可見,你可以修改配置讓功能對特定的用戶(線上測試、小流量或者全量發布等)可見。如果發現新功能存在問題,那么可以通過配置文件來迅速回滾。
許多大公司都在使用feature flag,比如Uber使用feature flag來進行dogfood測試(讓全部員工來進行測試)、staged rollouts(測試5%的基礎用戶)、A/B測試、功能回滾。
9、一步步的建立流程規范
對于許多不成熟的移動團隊來說,會把精力都投入到功能的研發上,而忽視了流程的優化。建立一個規范能夠系統的定義和發布更高質量的迭代,每一個步驟的保證是獲得整體成功的關鍵。
10、產品優化的工具
做定量分析,建立轉化漏斗可以知道用戶在哪個步驟流失,從而針對性做優化;
做定性分析,通過用戶測試和用戶反饋,可以發現用戶在使用App的過程中,是否按照你的預期路徑在執行,亦或是在某些步驟有不理解和猶豫。同樣的,做用戶調研可以讓你洞察出用戶的痛點。
11、獲取App的途徑
App的發現途徑主要來自于兩種:
應用商店
應用商店搜索優化(ASO)是根據用戶的喜好關聯度提升應用的可搜索性,主要是通過優化應用名稱和關鍵字找準目標用戶。
社交分享
77%的移動用戶表示下載App是來自別人的推薦,相比之下,低于20%的用戶表示他們會從廣告或者媒體上下載App。
這意味著社會認同是吸引用戶下載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過一些工具比如Deep Linking來提升用戶加載的機會。
深度鏈接(Deep Linking),這種技術主要是APP開發者通過主動內嵌谷歌編碼的方式來讓Google發現應用中的相關信息,促使不同APP間可以像網頁鏈接一樣產生平臺間的跳轉與瀏覽,簡而言之就是APP不再是獨立的個體平臺,更像是網站一樣可以相互友情鏈接的移動網絡媒介。
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pmkuma ? 每天更新一篇原創產品文章
本文由PMCAFF產品經理社區作者@Y醬 ?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移动产品经理必须要知道的11件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从支付宝面试题谈:怎样有效减少用户咨询的
- 下一篇: 需求变质与需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