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助理要练哪些姿势,才能看上去舞步优雅?
一直在中小企業混,做產品時間其實也不長,我寫這文章心里是很虛的,與其說這是寫給那些剛入行的產品新人,還不如說是寫給自己的,下面說的東西自己也沒做好,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所以不敢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大家講大道理,我也不相信這個世界存在絕對正確的真理,如果下面我提到,一定要怎么怎么樣,大家大可一笑了之,因為真的不是一定要怎么樣,沒準還是錯的,我只能說這些是自己的感悟,與各位共勉。
首先說產品助理,那就要先給產品助理做一個定義,很多公司的產品助理,其實做的是產品經理的工作,只不過由于工作年限,和經驗的問題,公司沒有給經理的Title,也有的公司,名義上是產品經理,但是做的是助理的工作,所以這里說的產品助理,就是配合產品經理的工作,給產品經理打下手的那些剛入行的產品甚或是實習生,那么剛入行的產品,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才能以狂拽炫酷哪炸天的姿態,跟RD優雅撕逼呢?我個人覺得以下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
1.?執行力
既然助理是給經理打下手的,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執行力,要有高效高質量的輸出。輸出包括,原型,prd,?競品分析,跨部門溝通等,如果執行真的做好了,我認為至少還算是合格的產品助理。
畫原型是作為助理的基本功,現在市面是有各種原型工具,其中Axure最為主流,這種工具,掌握好一個就夠了,其他的可以了解一下,算是給自己增長見識,以后出來可以吹吹牛,不過工具畢竟是工具,并不是說工具用的比別人牛,就有多了不起,工具的使用無它,多用一用就熟了,至于畫原型,我也看過很多人說,最好可以先在紙上畫一畫,做個大概的樣子,想好了再用工具去實現,這樣效率會高一些,平時多去模仿一下其它的產品,把工具連熟,用最快的時間去熟悉和掌握好這個工具,不過工具的使用不應被拔到很高的位置,畢竟產品的核心價值真的不在于畫的原型有多好,我曾經聽過一些行業的前輩,他們甚至說,“我招助理,從來都不關心他會不會使用原型工具,反正這東西,進來后很快就能學會了,Axure又沒什么太多的技術含量”,對此深表贊同。
關于寫prd有很多大牛寫了專門的文章單講這個東西,大家可以去搜一搜,我就不再贅述,就僅僅說一點,一般的公司都會有一些模板,如果前期想快速掌握,那就去看一看公司大牛寫的東西,借鑒他們的可取之處,前期以模仿為主,prd不是寫散文,盡量用最短的文字,把事情說清楚,畢竟RD看這個東西有時間成本。
競品分析是很多剛入職的助理的第一份工作,首先要確定,競品分析有沒有傾向性,要清楚老大讓你做這個競品分析是為了什么??以什么維度去分析?側重點在哪?問好了側重點,再去想分析框架,比如側重點是數據,那么分析模型里,大概要包括,上線時間,目前的版本號,在各個分發平臺的排名,有沒有公布出來的日活數據,在整個細分領域里的所占比例和排名,覆蓋地區等等,所以做競品分析前,要問好老大讓你做這件事情的初衷,才能更有側重點的去做好競品分析。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是,老大只是不知道給你安排什么活,剛來閑著也是閑著,就讓你去做一個競品分析,這就有了很大的發揮空間,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看一看用戶體驗五要素,它把一款產品的用戶體驗分為五層,從最底層戰略層,到最高的表現層,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框架,所以它不僅僅適用于分析一款產品的用戶體驗,還適用于分析整個產品,這是一個很著名的理論,業內很多人都知道,我自己去看一些應用的時候,也往往去借鑒這套框架去分析,大家可以借鑒一下,當然網上也有很多其他的分析框架,可以多看看這些文章。
競品分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小技巧就是結論提前,以及做好目錄,競品分析報告做細了可能要很多篇,老大沒那么多時間去細看,所以一定要把分析結論放在最前面,讓老大首先看到結論,如果對其中有些部分感興趣,再讓他們根據目錄直接翻到該頁,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技巧。
再來說說溝通,產品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溝通,產品就像一個信息的中心樞紐站,很多信息,從源頭傳到產品,產品經過整理,再中轉到其他地方,往往信息的終點站是公司的開發部門,在溝通中產品往往是處于弱勢的一方,因為很多公司的產品沒有尚方寶劍不具有很大的權利,他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說服他人,產品誰也得罪不起,天天給人賠笑臉,這就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
首先,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息的準確性,我們曾經在一些綜藝娛樂節目中,看到這樣的現象,一條信息,從隊頭傳到隊尾,中間經過數人的轉達,信息已經完全走樣,跟原來的意思南轅北轍,做為產品,要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要把信息原來的意思精準的傳達到別的地方,是個技術活,要學會認真的傾聽,必要時要幫助給你傳達信息的人,梳理邏輯,反復確認各個細節,做到萬無一失。
其次,除了準確的傳達信息,當好一個優秀的傳話筒,產品助理的溝通活動中,還包括說(撕)服(逼),說服他人重要的一點是,還是學會傾聽,了解他人的想法,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并且控制好情緒,我經常會看到一些產品,面紅脖子粗的跟技術撕逼,這在溝通中是很不好的情緒傳遞,真正會溝通的人,從來都不會傳遞負面情緒,即便有也是故意而為之,是一種技術上的施壓技巧,而不是下意識的情緒宣泄,有個理論說面對面溝通中,語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說話時的語氣和神態,甚至是一些小動作都在給對方一種暗示,在這方面有很多專業的理論,新人可以找一些專業書籍去閱讀,學會溝通,是產品助理要學習的一課。
2.?自我學習能力
新入職的助理通常會犯一個問題,就是瞎提意見,我一開始做產品也是這樣,覺得剛入職,要表現一下,所以開會的時候,都會講一些自己的觀點,但是,有做過功課嗎??基本的業務邏輯了解了嗎??不具備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提的意見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大家為了照顧我的情緒,還要裝作很認真聽的樣子,出來混,這么不懂事,很容易被人黯然銷魂掌的,我記得我剛入職的時候,大家討論轉化率的問題,我們發現流量很大,但是轉化率很低,我當時的意見是,我可以把界面設計的再好看一點,用更加幽默的話術,把按鈕突出,讓用戶有點擊欲望,這是一個好的建議嗎?當然不是,大家只是笑一笑就過去了,因為轉化率的問題根本不是界面好看,按鈕是否突出的問題,問題在于在流量入口的引導文案與界面完全不符,且界面的信息架構不夠清晰,給用戶造成了困擾,導致理解成本的提高,自然轉化率就低,所以在沒有了解清楚整個的大背景就提意見,大家就只能呵呵了,后來也有過幾次類似的經歷,比如在業務邏輯上我提出一些修改建議,大家跟我說,這些不能動,因為動了這個,就等于動了公司的命脈,這些都是因為不了解公司整個業務和流程導致的。
那么做為助理,我們要有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沒那么多人有閑工夫,主動坐下來給你培訓公司的業務流程,以及公司的商業模式,專業術語等,那就需要自己去學習,留心大家對話中你不了解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就主動自己去百度,不太建議直接去問同事,其實問同事的前提是,自己多少要掌握一些背景知識,不然兩個人的對話,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對方說的話,自己聽著云里霧里的,快速掌握自己團隊正在做什么事情,這個事情的的流程和邏輯是什么樣的,在有了背景知識后,再去思考產品有哪些問題,然后再參與討論。
3.?做好團隊的潤滑劑
不要以為進公司僅僅是在做事情,其實還包括做人,既然是助理,就要知道你是團隊中的小弟,大家中午定了外賣,外賣到了門口,誰去拿?明天要開會,會議室誰去預定?大家氣氛比較沉悶,都在埋頭工作,要不要講個笑話調節一下氣氛?不要讓自己的工位成為被大家遺忘的角落,尤其是在大公司混,不刷存在感,不主動去調節團隊氣氛,很快就會被大家淡忘在繁忙的工作中,成為可有可無的角色,如果一個剛入職的菜鳥,起到了團隊中開心果的作用,大家是很樂于這樣的人存在的,甚至我見過一些剛入職的產品助理,竟然能成為同事之間矛盾的解調器,兩個人在工作上撕逼,由于私交的原因,他竟然能從中當和事老,往大了說是做一個斡旋的角色,讓整個團隊的氣氛有了很大的改觀,使得團隊看起來很和諧,這種助理,公司還會嫌棄嗎?
4.?如果自己的上司傻X,那就認了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小型的產品經理的講座,講師做過一個調查,他讓臺下,認為自己的上司傻叉的人舉手,臺下有大概百分之七十的人舉起了手,然后講師笑呵呵的讓大家把手放下,可見在公司里,覺得自己的上司傻叉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跟很多人也聊過這個問題,大家普遍的觀點是,自己認為自己的上司傻叉是錯誤的,因為要知道,他之所以能坐到那個位置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有比你優秀的地方,并且他們看問題的高度和格局也是跟我們不一樣的,這種論調想必大家經常聽到,那么真的是這樣嗎?一個人在職業上做到一定的位置,是有很多因素組成的,有些因素甚至荒謬,在一本叫做異類的書里提到過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的棒球運動員,1月份出生的人占壓倒性的比例,究其原因跟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選拔制度有關,一月份出生的人,由于選拔制度的原因,在身體發育上要比6,7月份的人有更大的優勢,不了解的人可以看看該書,這里就不細講了,結論就是有些人的成功,運氣因素占很大比重,我這里是要強調,影響一個人在職業上的發展的因素的多樣性,且有些因素并不是能讓我們那么信服,我也曾經聽不少身邊的朋友抱怨公司老板種種不可理喻的想法,和如脫韁的野馬般發散的思維,所以論證我們認為傻叉的老板到底老是不是真的傻叉,答案并不絕對,這是個深沉的哲學問題。
很多產品助理,甚至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都會因遇到一個善變的老板,一天一個想法,而對公司失去信心,產生消極情緒,做為產品新人,我的建議是,遇到這樣的人我們就認了,每個公司都會有各種各樣讓我們頭痛的問題,老板傻叉只是多種問題的一種,我們在一個平臺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懷著積極的心態,往往一個人所處職位的高度越高,人就越固執,多年產生的根深蒂固的思維很難改變,所以擁抱變化,擁抱自己認為傻叉的老板,想必也是產品新人需要學會的一種心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产品助理要练哪些姿势,才能看上去舞步优雅?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产品孕育记:PM如何把一款产品从0带到
- 下一篇: 亚马逊生鲜的产品质疑!国外设计师怎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