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北漂——你来北京不是为了配合出演苦情戏
你要清退的動作認真的嘛?
小小的政策傷害還那么大;
我只能離開這城市,再找朋友哭訴呀
?
如果光憑著前幾天的朋友圈來看,北京城實在是哀鴻遍野。
一個過于緊急的政策調整,影響了部分北漂的生活,原本還算相對安定的生活突然被推向了急迫——急于去找尋一個“在這偌大的都市,可以安居一宿的地方。”
于是我們的朋友圈,都炸了。
?
炸過之后,部分沒有被這次考驗嚴重波及的人們,在朋友圈轉發后的兩天,心滿意足的開始約周末的局或者回到自己的小屋,仿佛根本不記得兩三天前還是如此的憤慨和悲傷。
這就是所謂的善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善良能造成的更多是怎樣的影響?
?
一個之前認識的產品小朋友撥來電話跟我說“哥,我要離開北京了,明天的票,就是跟你說一聲”。
“怎么呢?”
“你不知道最近發生了什么嘛?虧你還在互聯網公司。”
“可是你的收入不是還算行,選擇符合規定的住處,不是足以支付租金并繼續踏實生活的么。”
她明顯醞釀了一下情緒“跟人力說了工作辭了,明天辦完離職手續就走。”
“啥?你怎么想的?是工作也不太順還是?”
?……
“不,只是傷心。”
終于,情緒的鋪墊到了高潮。“我為這座城市出過力。”
我仿佛聽到了背景音樂淡入的聲音,她開始滔滔不絕的結合自身經歷的背誦和表述,表述那些我在朋友圈看到,并且有的已經“404”的公眾號內容。我抬頭望了一眼窗外,霧霾遮住了北京城的星空,覺得很電影。
“那,走了之后準備怎么辦?”我平復了一下心緒,問她。
“還沒想好,先離開這個傷心地吧。”
我說你夠了,你打住!你這兩天朋友圈看多了還是怎么的?誰在一個月前剛看過雞湯渾身雞血,信誓旦旦跟我說一定要在北京闖出點名堂的?說風就是雨的,要走想明白了再走。
她明顯愣住了,好像自己都忘了自己當初為什么來的北京,仿佛自己都忘了自己當時發的宏愿。也許是想想有點別扭,被迫跳戲的感覺,確實不是一種舒服的體驗。她幾秒鐘之后跟我說,
“哥那我先找個賓館住下再想想,想好了再決定。”
我說好,冷靜冷靜,理性分析做出的最優決策無論是什么都該支持,因為那時候你不是被煽動的,自己選的路認了就行。只是別隨著大流當戲精,就算要演也該是勵志片,不是苦情片。感動一時,后悔一世。
?
中國人是喜歡苦情的。
電影里,英雄不計犧牲慷慨赴死頭也不回擺擺手,小說里,主人公受盡千般委屈最終還是要面臨痛失所愛,無論是因為車禍還是發現是親妹妹;哪怕在傳統文人眼中,最美的也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披著冬衣被丫鬟扶著咳著血去看秋海棠。
成千上萬的人,仿佛在這場“部分人失落歸屬感”的事件當中,在從眾的輿論下,反而找到了歸屬感。哪怕是正窩在溫暖的沙發上,對著新換的手機敲打著轉發時的評論;情深意切,把自己感動的不行不行。
畢竟,“被害者情結”太容易短暫抒發負面情緒,通過同情他人和被同情,獲得心理滿足感,讓人太容易放棄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行為,而躲在其中忘卻當下的窘境了。
??
那晚的我突然想起,另一個小朋友的身影。他為了來北京進入互聯網工作,大四就跑到北京來領著三千的工資實習,似乎住處也在波及范圍內。于是我發微信問他的情況。
?
當然…之后我們還聊了不少,這讓之前被帶入某種低迷情緒我,都為之精神一震。甚至因他回想起,當年和一幫朋友相互分享交流著為什么要來做北漂的日子。
其實,我們從踏上北京土地深深吸入第一口霧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知道了北漂艱辛,前程不易。
其實,當時引導我們來到這里的理由:更遠的眼界,更豐富的信息,更大的格局,更強的能力,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最美好的無數種可能性。它們一直都在這里。
其實,我們本來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用生理的辛勞和心理的沒有歸屬,來換取我們想要的這一切。
那為什么,當真正的難處和考驗來臨的時候。我們只能配合出演一場苦情戲?!
要么,若北京已不是最優的發展選擇,就好好收拾行囊離開,別忘了那些付出辛苦汗水換來的成長,坦然的好好規劃如何在下一個城市(或者回到家鄉)做該做的事去。
要么,若北京還能給你足夠多,值得你為之繼續付出。就別急著配合出演苦情戲,想盡一切辦法在這里活下去,而且好好活下去!
?
這座城市何時許諾過人們這里處處和美沒有殘酷?
何時許諾過人們自甘扮演弱者可以在這里活的好?
既然沒有,那就趕緊回想起自己來到這里的初心,收起那些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的負面情緒。以結果為導向的,去做你該做的事情,拿你應得的回報去。
?
誠然,有一些人,是真的被逼無奈,離開了這個投入了多年感情的地方,值得被同情,甚至得到足夠多的幫助。但是有更多人,如果一定要他們自己往自己頭上扣“低端”“弱勢群體”的帽子,那弱就弱在,被輿論一煽就亂了陣腳,忘了初心,放棄了找尋“解決方案”這四個幾乎每個人都聽過的字,而躲入“被害者情節”的苦情當中去,短暫的為自己的不作為與脆弱脫罪了。
北漂本不易,請自己尊重自己。總是配合出演苦情戲,誰還會尊重你?
那些作為北漂,被負面情緒煽動的人,可憐;
那些作為北漂,只能靠從眾煽動負面情緒,獲得感動與自我感動的人,可悲。
-en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致北漂——你来北京不是为了配合出演苦情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技术型产品经理与系统设计
- 下一篇: 周小星:放弃50万年薪去创业?看完视频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