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
?光澗實驗室一直在實踐的 Design Workshop(設計工作坊)是一個「Learn (對我們遇到的問題進行學習) - Solution (創造性的設計解決方案) - Test (快速進行方案驗證并持續迭代)」的過程。下圖這個標準的 5 天 Design Workshop Calendar 可以幫助大家快速地理解這個過程:
在光澗服務創業項目時,我們發現大家常常會比較急切地投入到「Solution」的環節,組織團隊頭腦風暴、進 Warroom 開始研發。但很多時候,解決方案實施了,問題卻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復盤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大家往往會忽視第一步「Learn(對我們遇到的問題進行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充分地理解和明確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我們一直強調: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確的問題。因此,在 Design Workshop 中,最為關鍵和基礎的正是「Learn (對我們遇到的問題進行學習)」的環節。只有把這一步走扎實了,我們才有可能借助 Design Workshop 來產生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那么,到底如何做好「Learn」這個環節呢?今天我們就以上周光澗實驗室舉辦的第 8 場 Design Workshop 為例, 和大家分享三個實踐中的要點。
1. 把「挑戰」始終寫在最醒目的位置
從本文開頭的圖中可以看到,Design Workshop 的出發點就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當我們發起 Design Workshop 的時候,必須要明確此次 Workshop 的挑戰是什么,我們應當在這個挑戰之下去尋找具體的機會點,最終的解決方案也一定是對應這個挑戰的。
這個挑戰不能太泛。太泛往往意味著我們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比如,之前做雜志實驗室的時候我們提出的挑戰是:如何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做一個新的雜志產品。不是簡單的「如何做一個新的雜志」,而是加了「移動互聯網」、「雜志產品」這些限定,這里的思考是:傳統雜志面臨的是移動互聯網對于內容呈現形式和用戶消費內容習慣的改變,所以我們需要討論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的用戶行為和動機,我們相信解決方案很可能不再是原來的雜志的形態,而是一種新的具備雜志功能的產品。
在實際工作中,想清楚真正的挑戰是什么更為重要。上周 Design Workshop 我們使用的就是光澗實驗室本身的真實業務案例,提出的挑戰是「如何更有效的運營一個創業者社群」。確定我們要運營的是一個「創業者社群」非常關鍵,這意味著我們的運營策略是非常有針對性的,追求社群活躍性的前提是社群里的人是創業者。而「更有效」也引導我們要去關心運營一個創業者社群的目的和影響這個目的實現的創業者的行為。
只有經過思考確定了真正面臨的挑戰是什么,我們才能開始動手做 Design Workshop。而 Design Workshop 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個挑戰寫在最醒目的位置,讓大家在整個 Workshop 的過程中都時刻不要忘記。
2. 通過高質量的用戶故事來進行學習
當我們確定挑戰之后,就要選擇合適的素材來對問題進行學習。當我們是從用戶渴求(Desirability)切入進行產品創新時,這個學習素材就應該是真實的用戶故事。學習這些用戶故事,是為了讓我們獲得足夠豐富多樣的對于用戶行為的洞察,并基于此找到可以去解決的問題(機會點),以及產生出解決問題的主意。
要保證「Learn (對我們遇到的問題進行學習)」這個環節最后的效果,我們一定要準備足夠高質量的用戶故事。
首先,要找到對的用戶。拿「如何更有效的運營創業者社群」舉例,我們選擇的用戶就應該是「創業者」,他們參加社群的目的和形式可能不一樣,他們的社群經歷有可能不是創業社群,甚至他們不一定參加了社群,但他們的共同點一定是「創業者」。
即使用戶沒有參加社群,通過理解他為什么不參加社群 --- 是不知道,還是沒時間,或者是沒有滿足需求的社群 --- 我們也可以去定位一些問題。
其次,要有細節。從用戶故事到用戶洞察再到機會點,是一個發散的、求量不求質的過程。用戶行為的信息越細致,我們就能找到越多的機會點。
從實際操作的經驗來講,我們一般會先繪制一個和 Workshop 的挑戰相關的用戶體驗地圖,確保用戶故事的內容可以覆蓋這個地圖上的每個環節。在每個用戶行為上,我們會不斷地追問「為什么」,直到我們完全理解了這個行為的誘因和發生場景。
比如,「如何有效的運營一個創業者社群」這個挑戰下的用戶體驗地圖大概是這樣的:
當天 Workshop 中有一個用戶故事,是一位參與者講述的個人經歷。他最初的分享是這樣的:
最近了解到一個叫高臻臻的社群,這是一個專門面向中小企業創業者的收費微信群。群主會抓住創業者關心的問題,定期輸出一些視頻內容,針對某一主題來講創業點子,比較開腦洞。群里面的討論也熱火朝天,有點像線上腦暴會的形式。
比對上面的用戶體驗地圖,我們會發現這個用戶故事只包含了用「參加活動」到「提升活躍度」的環節。于是我們就追問他是如何知道這個社群的。
是一個已經在高臻臻社群中的朋友推薦給我的,一開始我嫌貴,900 多塊錢,不想加入,朋友竟然直接打款給我說請我加入。
這時就多了「分享給其他人」這個環節的用戶行為。我們再追問,為什么這個朋友有如此強烈的分享意愿。
那個朋友知道我有創業的打算,群里會包含我感興趣的領域,而且群成員不僅有創業者還有投資人,如果提出了很好的 idea 會得到投資人關注,曾經有成功的投資案例。而且據說這個群主本身就有一些明星資源,如果創業者有推廣需求可以對接。
這一段讓我們了解到「獲得價值」這個環節里所獲得的哪些價值促使用戶產生了「分享給其他人」的行為。到這里,這個用戶故事就比較完整了。我們可以去思考的機會方向就不僅僅是一開始的:為創業者提供資訊和創意,還可以從找投資、營銷等角度去繼續尋找更多的創業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準備用戶故事,也就是我們學習問題的素材,是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做訪談和整理的,但又是十分必要的。所謂「garbage in garbage out」,如果進來的素材是垃圾,是很難做出高質量的解決方案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好輸入這一關。
3. 求量不求質地尋找機會點
前面提到了:學習用戶故事,是為了讓我們獲得足夠豐富多樣的對于用戶行為的洞察,并基于此找到可以去解決的問題(機會點)。在 Design Workshop 中,我們會實踐一個叫做 How Might We 的提問方法(中文直譯為「我們可以如何...」,以下簡稱 HMW)來從用戶故事當中尋找機會點。大家在聽用戶故事的同時,把聽到的和用戶行為相關的洞察,轉化為以 HMW 問題呈現的機會點,記錄下來。我們希望能產生盡可能多的用戶洞察,每個用戶洞察又能產生盡可能多的機會點。
比如,用戶故事里面「xx 雜志 12 美元一本,當時我覺得貴沒有買」這樣一句話,對應的用戶洞察是「xx 用戶覺得 12 美元一本雜志太貴」,這個洞察可以產生幾個不同角度的 HMW 問題。
-
HMW 降低價格讓用戶買得起
-
HMW 讓用戶覺得 12 美元不貴
-
HMW 找到買得起 12 美元雜志的用戶
HMW 的提問方式幫助我們打破了「How should we do it(我們應該如何做...)」、「How can we (我們能夠如何做...)」這樣直接跳到解決方案的優先級、可行性的思維慣式,讓我們嘗試用各種各樣的角度去找機會點。只有跳出常規的視角,才有可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為了鼓勵更多狂野的思路產生,我們在 HMW 的環節堅持一條最大的原則,就是「求量不求質」。這在實際操作上會要求我們:
-
不對這個階段產生的 HMW 做判斷,先不要考慮可行性。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試著從別人的 HMW 中獲得靈感。
-
具體,不要寫太過于抽象的東西,譬如「HMW 做一個更好的產品」。
有時狂野的想法可以瞬間活躍團隊氛圍,激發更多討論:本期 Workshop 中有個用戶故事輸入是「這個一百多人的私密微信群,用戶都經過我嚴格的篩選,只有我線下見過三次以上,通過交談認可 ta 個人能力的,我才會拉到群中來。這個群不僅促成了很多業務上的合作,還促成一段姻緣。」當時我們產出了「HMW 做創業者婚介中心」這種在說出來的當下會讓人捧腹大笑的 HMW,但它一下子激發了在場參與者的熱情,我們會再去想為什么這個群可以有這些很好的行為發生?那么也許我們可以再提出幾個問題:HMW 找到更多志趣相投的群成員?HMW 讓社群成員有良好的互動?或者,HMW 精準匹配社群成員之間的資源?
狂野的想法有可能帶來新思路:光澗第一期 Design Workshop 有一組參與者要解決的命題是「如何讓用戶更好的完成醫院的就診流程」。用戶故事中有一個輸入是「在醫院交錢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很麻煩」。大家提出的 HMW 從「HMW 不排隊」、「HMW 讓別人幫忙排隊」到「HMW 不交錢」、「HMW 讓別人幫忙交錢」。這些不合常規的想法最后引出了「在家庭群中分享就診結果報平安 + 一鍵眾籌醫藥費」這樣的解決方案,十分有趣。
狂野的想法有可能帶來不同視角:本期 Workshop 里情感電臺的故事提到「隨著電臺成員工作變忙,有的生了寶寶,周末時間幾乎全部要帶孩子,最后都沒有時間繼續參加線下活動和節目錄制」。這個素材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從社群運營者的視角可以問出「HMW 減少參與活動的成本」,換到參與者的視角可以問出「HMW 在家里也可以參與活動」、「HMW 帶著孩子一起參與活動」。由此再去想解決方案,有可能會想到很離譜的「在游樂場舉辦創業者交流大會」這樣不同于以往的社群主意。
當我們遇到挑戰時,希望使用 Design Workshop 來設計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時,要先克制住直接去解決它的慣性,停下來,先對問題本身進行學習。定義清楚挑戰、找到高質量的輸入素材、然后多問狂野的問題、遍歷可能的機會點,這樣才能找到那個最犀利的角度,和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想了解更多光澗實驗室積累的產品設計、產品營銷、人才管理等方法論,請關注公眾號:光澗實驗室 (ID:lightstream0)。
?
光澗實驗室希望幫助正在尋找業務突破的團隊,掌握有啟發意義的、通用的創新方法論,并為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創業合伙?|?創業咨詢?|?創業方法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从千团大战到网贷战国,烧钱千亿背后的底层
- 下一篇: 为什么微博“越改版越被骂“?数据却”越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