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机器人突然火了,能解决那方面的需求吗?
▍PMCAFF產品經理社區咖友的提問:聊天機器人解決了用戶哪些需求?
最近總會在地鐵或者電梯廣告里看見聊天機器人的廣告,感覺聊天機器人一下就火起來了,究竟聊天機器人解決了用戶怎樣的問題?
圖片來自:鳳凰網
▍來自PMCAFF產品經理社區@jimmyming 的回答:
一. 概括
如果你將聊天機器人看成一個純聊天的玩具的話,只能說圖樣圖森破,上臺拿衣服。
現在做聊天機器人的創業者們對標的可是Google或者微信這些巨頭啊!!!
二. 分析
我想從IM的角度聊聊為啥聊天機器人有機會殺進微信的腹地。
A. 歷史角度
縱觀IM歷史,我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
1.0:以QQ為首的PC版IM軟件。
2.0:以微信為首的移動互聯網App。
從這里看出,IM的2.0進化是個被動進化,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也造就了移動IM的崛起。
B. 需求角度
那么再從需求角度看為啥會進化到2.0。
在我看來,移動IM的成功之處在兩點:
無時無刻在線。
依托場景解決更多平衡需求。
第一點大家好理解。但是第二點可能會有一些疑問,什么是平衡需求?這里我想拋出一個定義,我對IM的定義是:解決多方信息不對稱的平衡需求。
為啥我們需要聊天?原因就是我們產生了信息不對稱現象,比如我有事想要通知你,那我的信息就比你多,需要告訴你,當你了解完,雙方信息平衡了,聊天結束。或者你了解的東西比我多,我主動去問你,也是主動去平衡信息不對稱。(這里可以類比玩蹺蹺板。)
OK~了解完這個定義后,再來看看移動IM的第二點好處 —— 依托場景解決更多平衡需求。PC受限于物理器材的限制,無法移動,所以你可以看到QQ可平衡的信息相對于微信來說會很不一樣。
比如微信的“位置”功能,PC版的QQ就沒有。原因就是在PC的場景下,用戶一般不會產生地理位置的信息不對稱。所以,微信產品經理就在生活中,不斷去挖掘各種各樣的信息不對稱的點,然后想辦法解決它。
那么從歷史上看,不管是1.0的IM也好,還是2.0的IM,都在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平衡需求。而缺少了解決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平衡需求。這里的“物”包括兩方面:
服務(查詢余額,天氣等等)
實物(IoT)
所以,微信嘗試使用服務號去解決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是目前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可能未來會寄望于應用號吧~但目前看來,他們轉身去做企業微信了。沒辦法,畢竟做toB變現可能性更大一點吧~)
C. 那么聊天機器人又解決了什么?
聊了那么多IM的東西,回歸原題 —— 聊天機器人解決了什么需求?讀到這,大家自然知道了我心目中的答案。沒錯!就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平衡需求。聊天只是現在培養用戶習慣的一個階段,并且也有助于聊天機器人的進化。之后,聊天機器人就會更加智能,可以幫助用戶購買機票、訂外賣等等。
當然了,你也許會問人跟物真的會產生信息不對稱嗎?而且人有必要去平衡它嗎?
我想用一個打車的案例去聊聊可能性,估計大家都用過Uber或滴滴吧。大家是只裝其中一個還是兩個都裝了呢?我是后者。原因就是有些時候會遇到要不Uber沒車,就是滴滴沒車的現象。用我之前的蹺蹺板模型分析:我擁有“需要訂車”的信息,而滴滴和Uber并沒有,我們之間產生了信息不對稱。那么我主動去平衡的話,需要打開兩個App來解決。但是如果有一個聊天機器人直接幫我訂呢?那我就不需要那么麻煩打開兩個App了,甚至我還不需要安裝這兩個App。
D. 趨勢角度
不談未來,只談現在。目前中國互聯網競爭異常激烈,即使垂直領域競爭也異常激烈。但競爭也帶來了低價,對于用戶當然是有好處的。不過,另一方面,用戶也面臨著越來越高決策成本。而且為了解決那些垂直需求,用戶還需要安裝越來越多的App。那么如果有一個App能解決大多數的服務性需求,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啊~
三. 總結
目前Siri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我們應該離使用Siri訂機票訂專車不遠了!
另一方面,推薦各位關注下亞馬遜出的Echo,你就會發現其實未來離我們并不遙遠!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聊天机器人突然火了,能解决那方面的需求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浪微博,请砍掉90%的功能
- 下一篇: 产品生涯,十大好用但不为人知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