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是否真的可有可无?
咖友提問:PM應該如何對待“產品經理可有可無”這種看法?
對于行業內或行業外不在少數的人認為產品經理可有可無,是雞肋,身為產品經理人的我們應該如何理性的看待?從入行開始沒多久就聽到各種類似的聲音,大家有這種感覺嗎?又是怎么看待的?
▍曾慶銳?產品
鉆牛角尖的說,“產品經理可有可無”命題是對的。對于不同機構,其實任何崗位都是可有可無。
問題來了:
1.?從個體上講,正如@南北同學所說,“產品經理可有可無,但你要無可替代~”。優秀的PM,即使真的不需要PM崗位了,也許他還可以做銷售,做項目管理,做人員管理,做戰略管理,等等....
2.?從崗位上講,產品經理是否被需要,不是PM自己主觀決定的,所以我們需要仔細分析,產品經理崗位的職能具體是什么,為什么在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是需要PM崗位的。(注意這個定語:大多數有一定規模的互聯網公司)
商業目標(哪怕只是在現有產品上增加一個小特性),到落地實現,需要幾個重要步驟:
初步理解環境 => 識別目標 => 將目標轉化為一個可實現路徑 => 具體執行
大家會發現幾乎所有事情,無論跟互聯網有沒有關系,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做到事情,都是滿足這個模式的。
從效率上講:對于早期傳統行業而言,初步理解環境、識別目標、將目標轉化為一個可實現路徑等工作都可以通過CEO一人之力完成,或者由少數高管通過討論就可以達成。但就互聯網項目而言,因為這個工作不僅需要有較深的行業、用戶視角,還需要投入極大的細節工作量,需要一套專業的方法論和極多的細節工作投入才能有一個基本合格(或者高質量)的產出。
這個工作是否可以由CEO、高管、程序員等人完成呢?
顯然不可以。CEO、高管等雖然可能具備這樣的視野和行業理解,但專業性和自身精力非常有限,投入到“將目標轉化為一個可實現路徑?”這個步驟需要的時間太多,必然是一個效率很糟糕的人力投入。
從專業性上講:CEO、高管之外,程序員作為具體執行的人員是否合適呢?不可否認程序員群體里面確實有少量對商業具備很高敏感性而且個人綜合素質較好地個案,但作為一個群體,多數個人能力上和思維習慣上并不合適。這個主要是因為程序員群體思維上更關注如何實現具體的、明確的產品需求,而不擅長設定具體的、明確的產品需求。特別是程序員通常不具備深入的商業環境理解,在理解商業環境和識別目標上,如果沒有專業化的積累,極有可能出現工作成果質量偏低的可能性。無疑,這個也是致命的。
所以,PM存在的核心理由是,因為PM崗位的引入,可以通過PM的專業性提升團隊的整體效率。
所以最后,PM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了:
(1)提升商業環境理解力深度、廣度;
(2)提升識別確定商業目標的能力;
(3)提升將目標轉化為一套具體可實現產品路徑的能力,包括但不僅限于交互、視覺、體驗等方面的能力
補充:
(A)PM的工作通過“外腦”是否可以完成,可以,比如一些咨詢公司。但因為這個工作重要性很大,通過外腦做效率和風險都存在巨大問題。對于傳統產業,因為公司控制著一些重要固定資產,PM職能確實可以通過外腦完成,但效率必然會有較大折損。
(B)作為有一定規模的互聯網公司,是否需要PM,應該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比較出自于偏軟件的公司或者偏傳統行業的公司。
(C)如果是特別小的互聯網公司,那么我們可以認為,不一定需要PM的崗位,但一定需要PM角色。
(D)來自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人員可能也會偶爾提出這種質疑,我的建議是:通過展示PM的專業性來解答他的質疑。如果他無法理解這些專業的東西,別理他就是了
▍
產品經理的存在就是成為產品他爹,雖然你不能選擇你的兒子長得有多高,會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女朋友,能賺多少錢。你的命運注定是父憑子貴,你要養他,愛護他,“制造”他。
初創公司的產品經理一般能做親爹,上升期公司的產品經理一般有機會做后爹,而上市公司的產品經理一般能做“朋友”。
親爹,后爹,“朋友”面對的兒子問題都不一樣:
親爹解決“造人”問題,都期望健康就好。后爹解決成長問題,能有工作會賺錢就好?!芭笥选苯鉀Q兒子自我問題,希望能像朋友一樣了解兒子,不要有代溝,能幫上忙,讓他一路走好。
產品經理就是他爹,我們都要努力當個及格的爹。
▍南北?7.9 產品擔當&創始人
產品經理可有可無,但你要無可替代!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由喜馬拉雅電臺提供的精彩音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是否真的可有可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MCAFF|盘点2016最值得突击的七
- 下一篇: 报名中 | 微软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邀你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