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干货 | 我在阿里做运营:八一八运营经典误区
謝饅頭邀。我一直覺得寫這種經驗分享式文章最難。
寫的深奧點兒呢,就成了機場玄學讀物,寫的勵志點兒呢,就變成了煲雞湯,寫的干貨一點兒呢,又怕泄露數據風控請喝茶,寫的調侃一點兒呢,又變成了個人征友文。
為了規避以上幾種經典經驗分享模式,我決定除了個人介紹部分,把此篇寫成檄文,聊一聊罵一罵運營的經典誤區,話糙理不糙,戳中了要仔細學習領會,沒戳中全當博君一笑。
【個人介紹:我在阿里做啥運營的】
跟大部分阿里運營比起來,我做的運營工作還真是特別容易解釋,因為我就在做大家最熟悉的業務。提及阿里,一般人必然會先想到淘寶,想到淘寶一般最先想到淘寶上賣衣服的,而我就在阿里的淘寶做行業運營,所負責行業就是服裝。
對。什么雙11雙12,你們看到的服裝活動頁面,是有我的功勞在的(臉紅)
據說做服裝的等于半只腳踏入時尚圈了,團隊里前設計師、時尚雜志編輯、平面男模什么的都有,上班不穿成米蘭時裝周,張嘴說不出個15冬季流行色瑪薩拉酒紅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我現在也不知道老板怎么想到招了這么接地氣的我進來,恐怕是為了為了團隊的diversity吧(捂臉逃)
艾&未&未有言論:你們這些做藝術家的,搞藝術前要先罵自己三聲傻逼。
同樣,搞運營的也要常拿以下三問自省:
1.不知道什么是運營就開始做,傻不傻?
2.不帶著業務思考去執行,傻不傻?
3.掌握了用戶第一手信息,不去做更多,不去倒逼產品設計,傻不傻?
來聽聽這三種誤區,看看說得是不是你。
【誤區一:不問“是什么“就想“怎么做”】
“魏收老師呀,我這個xxx產品,用戶很少,該怎么運營推廣呀?”
當我們在談論運營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么?
據說 知乎上“什么是產品”問題關注者有66人,“什么是運營”關注者竟然多達480人。這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待運營這份工作,絕大部分關注者還停留在“是什么”的認識階段。
那么運營是什么呢?老規矩,拋幾個大牛前輩定義,再來上我的定義。
【來自大神張亮Leo的定義】
“運營是一切幫助產品推廣、使用、認知的手段,拋去產品設計,產品上線后,無時無刻都是運營。”
【來自大神劉錘的定義】
“從廣義角度講,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
兩位大神都說的足夠好,但耐人尋味的地方是,Leo神用“除xx”以外這樣的詞來定義,這會導致若讀者不理解“xx”,也就理解不了“除xx以外”是什么。而錘神的定義,用人工干預來描述運營,極其容易形成循環定義的怪圈:什么是運營:人工干預網站產品,什么是人工干預?:運營網站產品。
解釋不清楚運營,是因為用互聯網角度來定義運營實在太困難——運營這個詞的出現遠遠比互聯網早得多。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商業社會就已經在依靠運營們來維護和管理了:雜志編輯,本質是個內容運營;4A公司的爾康,本質是個推廣運營;賭場的莊家,本質是個游戲用戶運營;銷售員,本質是個商務拓展運營。
明白了么,隨著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這些職業并沒有消失,而是統一用運營一個詞概括了。
所以,我給運營的定義是:運營是在產品和技術解決了底層架構之后,對傳統產業的一切經營行為的模擬。
公司組織典型架構的業務部門無外乎研發、生產、供應鏈、市場銷售這幾個部門,依據傳統產業的公司組織形式,我們也就很容易對互聯網運營進行精準的劃分和定義:
1、生產研發部門
他們決定公司的產品,對應互聯網就是目標用戶的確定和內容生產,即就是數據運營、內容運營的工作內容:數據運營決定研發方向(內容),內容運營生產內容。
2、供應鏈部門
解決產品的物流,因為互聯網往往不涉及物理距離的轉移,這部分互聯網運營不做專門職能配備。
3、市場銷售部門
他們解決產品的推廣銷售,對應互聯網就是網站產品的推廣和盈利,即推廣運營和商業拓展運營的工作內容:推廣運營讓網站、產品增加影響力,商業拓展運營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最終為網站產品創造商業價值。
研發選擇目標市場,進行產品研發————生產產出產品——市場推廣產品——銷售賣出產品——銷售通過用戶數據反饋研發,修正產品定位——繼續新一輪研發生產。
通過這種循環創造商業價值,這就是傳統產業的商業閉環。
同理,在互聯網中:
數據運營和內容運營決定網站產品內容——推廣運營和商業拓展運營擴大其傳播和影響力——最終通過用戶反饋來改善內容。
通過這種循環來創造商業價值,這就是互聯網運營的商業閉環。
懂得什么是運營后,再看“該如何推廣沒人氣的產品”這類問題,起碼有兩條經驗可以分享:
1.做互聯網運營,可以從傳統產業的對應職能部門找經驗,懂廣告心理學的推廣運營比會玩SEO的推廣運營值錢。
2.推廣是商業閉環的末尾一環,推廣難不一定是推廣的問題,要從全鏈路上找解決方案。
【誤區二:只想“怎么做”不問“為什么”】
我的主管最愛提醒我們兩點,其一是要帶著業務思考去做運營(其二會在誤區三提到),什么叫做業務思考?就是在執行前要知道執行的意義,在執行過程中要牢記目標不斷調整執行方案,在執行后得到結果后要及時復盤反思有沉淀。
運營一個項目只會畫甘特圖是遠遠不夠的,在一個項目管理的進程中,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環節帶著業務思考:
1.項目制定過程:(1)目標制定(老板拍個KPI,這個沒辦法思考,老板的世界你不懂)——(2)競爭力模型五力分析定戰略,識別市場大環境——(3)4p營銷理論定戰術,識別消費者小心理。
要時刻記住定下KPI的是老板,可是執行的是你啊,因此執行層永遠應該比管理層對目標的了解更深一層。
作為項目執行運營,你必須要對KPI進行合理拆解:如果目標是產品DAU 3個月內實現200%增長,新增用戶從幾個維度畫像,怎么細分?渠道有幾個,怎么合理整合?越細化的目標越容易去執行實現——包工頭都知道,要讓全蛋來搬這幾塊磚,大錘來搬那幾塊磚,一車磚大家一窩蜂全上去,最后結果是沒人搬。
作為項目執行運營,你還要對市場環境做競爭力分析,對目標用戶做營銷策略組合分析,這些隨便找本講管理講營銷的書都可以學,我就不展開了。
2.項目執行過程:牢記最終目標,忘掉階段性目標
在運營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誤區是拿階段性目標代替最終目標,這往往會出現“欺騙性繁榮” 。
例如,一個奢侈品電商,為了短期內實現第一批用戶積累,采用廣發優惠券的方式,就可能不是一個好運營方式,奢侈品電商的定位用戶是不那么價格敏感的,用優惠券可以短時間內吸引一大批用戶,但是這批用戶很可能在用完券后迅速流失—這個產品的活躍用戶就可能在不燒錢推廣后迅速出現跳水。
3.項目結束后一定要反思沉淀,重要事說三遍
項目結束的時間不應該定為項目執行終止日,而應該定為依靠經驗教訓,下一個項目得到了提升之時。在阿里,項目復盤的風氣非常好,做行業運營搞促銷活動,小促小復盤,大促大復盤。因為無論他人的經驗對你再有參考價值,最能為你提供幫助的是過去的自己。
以平臺電商為例,一個合格的復盤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1)數據維度:數據總結這次活動結果,細化到各個活動區塊、區分PC、無線
(2)資源整合維度:資源利用效率如何,整合營銷效果如何
(3)賣家培育維度:重點賣家的表現如何,有沒有黑馬
(4)貨品維度:選擇的促銷貨品是否符合消費者預期,有沒有什么潛在爆款可以后續主推。
【誤區三:知道“怎么做”,不去“做更多”】
這里的“做更多”是指,一個已經基本掌握技巧的運營,依舊受制于產品,唯“產品”至上觀,不懂利用運營優勢去倒逼產品設計。產品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是運營不能因此妄自菲薄,喪失對全局的把控,否則就會陷入“打雜”的境地。
產品和運營誰更重要的爭論,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目前看主流輿論風氣來講,貌似是產品更占優勢,來實習的小學妹都在說:“產品經理”聽起來好像比“運營專員”厲害,說的我心里好沒有成就感呀。
我甚至見過“認為運營比產品更重要就是不懂互聯網”的這種言論。對此我只能呵呵一笑而過,傻逼自有天收。
之所以出現這種爭論,不是因為產品和運營天生是冤家,而是因為運營和產品在業務上往往會有重疊部分,強勢的運營必然會插足產品設計,強勢的產品一定會干預運營方案,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因此產品和運營的爭論,就像是一場互聯網圈的五官演義,雖然沒必要爭論,但是必然會長期爭論下去。
那么作為牛(ruo)勢(shi)的運營,如何優雅的和產品撕逼?這就必須要說一下運營倒逼產品設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談及BAT,必然會說到這三家各有所長,百度技術騰訊產品阿里運營,但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的區別呢。
我斗膽放下一句產品經理和工程師會跳起來的話:這三家作為商業公司,核心其實都是運營,只是百度和騰訊不同程度上的把運營讓度給了他人。
比如,騰訊的im其實是把運營讓度給了用戶,是用戶不斷運營騰訊的im產品,產出內容(聊天、朋友圈、空間說說),分享、自行傳播推廣,才有了騰訊的今天,而產品只是作為一個吸引用戶來運營騰訊產品的方式,因此在騰訊產品是強項。
再如百度,百度搜索其實是把運營讓度給了互聯網,是整個互聯網不斷產出信息、傳播信息,才能讓用戶使用百度搜索得到需要的內容,而百度把整個互聯網的數據進行學習、優化、分類,技術是關鍵,技術只是作為抓取這些數據的手段,因此百度技術是強項。
反觀阿里,看淘寶,,淘寶的成功不是靠它頁面比ebay做的好,也不是算法比amazon強大。而是因為它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貨好,豐富,便宜,交易放心,這統統都依靠在淘寶上生長、繁榮的賣家,因此,運營好這批賣家才是淘寶取勝的關鍵,因此阿里的運營是強項。
商業公司的核心是運營,為運營可以改造產品設計提供了合理性,而運營比產品更懂用戶,為運營倒逼產品提供了合理性。
我在阿里主管提醒我的第二條是:要敬畏手中的權力。運營的重要性太大了,而且重要性還會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增長而越發加大。淘寶運營尤為如此,當你知道輕輕一點按鈕,就可能背后決定的是無數賣家辛苦創業故事的結局,就會覺得肩上責任特別沉。
還會有比運營更了解自己網站或產品的人嗎?開發、產品辛苦生出了孩子,孩子怎么培養,怎么長大,全要靠運營呀,有人說 產品生孩子,運營養孩子,我看這話應該修正為:產品是爹媽,運營是老師,爹媽肯定親孩子疼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最有發言權的還是老師。
因此一個優秀的運營,一定要在運營中不斷去優化產品的,依靠什么呢?前兩個誤區提到的:對運營內容的正確識別(知道是什么)和帶著業務思考做運營(知道為什么)
總結來看,一個合格的運營,不僅要懂什么是運營,懂在運營過程中應該要思考什么,還要有全局觀,利用運營優勢去改造產品。
零零碎碎說了這么多,運營之路,見仁見智,一家之言,切勿偏聽.
作者:魏收
文章來源:鳥哥筆記
轉載請標明出處
更多推薦
回復“61”——馬化騰內部分享:三個問題說透如何做產品
回復“62”——鳥哥筆記VS知乎劉錘:一個運營牛人的進化論
回復“63”——前蘋果副總裁:20-40-60法則
回復“64”——鵝廠頂級產品課程:產品細節中的情感化設計
回復“65”——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賣辣條
回復“66”——馬化騰親身分享:騰訊兵法教你做一款高口碑的產品
回復“67”——去哪兒產品總監:先解構,再設計,把握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
回復“68”——一份優秀的競品分析報告的撰寫方法
回復“69”——阿里收購驚人內幕,支付寶出大招顛覆式創新-人人都是ATM
回復“70”——你的微信朋友圈讓你焦慮了嗎?
原創或推薦文章請發送至郵箱:xiaoxi@pmcaff.com
PMcaff合作媒體:Chinaz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推荐干货 | 我在阿里做运营:八一八运营经典误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产品研究:安装程序 或 移动端APP 为
- 下一篇: PMcaff微分享 | 为什么大部分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