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十亿美金公司的五个特点
分享人:經緯創投的管理合伙人徐傳陞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關于估值超過十億美金公司的報道。出乎意料的是,很多這樣的公司并非在一開始就表現出快速增長的業務。
在Shasta Ventures,我們專注于早期投資,所以我們研究了32家高估值的公司在A輪的狀態。我們的研究對象包括25家250億美金價值的公司(評判標準包括上一輪估值、收購價格或公開市場價值超過10億美金)以及7家發展迅速、具有十億美金潛力的公司。Nikhil和我看了各種體量和類型的公司,評估了包括資金歷史、用戶模型及增長、盈利情況、網絡效應、監管障礙,市場動態和團隊在內的特征。
我們發現許多重要的共同特征,大多數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以下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具有哪些特點:
1.十億美金俱樂部公司倡導的理念在早期也可能不被歡迎
一旦公司進入十億美元俱樂部,他們的基本理念和主張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早期也許并不如此。
我們的分析發現,許多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理念很容易不被贊同。有多少人真的在乘坐黑色轎車?想看視頻直播流的人有多少在玩電子游戲?為什么人們需要關心新的云備份或同步服務,除非他們的照片信息消失了?有多少人有興趣租住別人家的沙發?
Airbnb的聯合創始人Brian Chesky曾經在公開場合討論過這種窘境:
當我們來到硅谷時,沒有人想投資Airbnb。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這個想法是瘋狂的。人們認為我從來不想呆在一個陌生人的家里,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但后來我們發現,人們第一次聽說或看見好的想法,也許并不會有那么清晰的概念。要么因為這個想法看起來小、規定很高,甚至看起來基本假設是有缺陷的。但成功的企業往往從初始概念上就能執行地很好,這為他們后續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2.高度競爭的市場反而是十億美金俱樂部的催化器
傳統的想法會認為,成功的初創企業需要一片藍海,并需要大膽的創新。然而,我們發現這并不是真的。大部分的十億美金公司出現在高度競爭的市場。
以消息應用為例。在Snapchat或者WhatsApp之前,人們已經有非常多的聯系方式。但是這些創業公司,仍然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我們的分析中,社交領域其實有著極多的高估值公司。
另外一個非常能說明我們觀點的例子是交易平臺,比如Uber、Airbnb、Eventbrite和Instacart。在這些公司出現之前,人們總是有辦法找到出租車、住宿、門票售賣或是送貨上門服務。但是這些公司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并且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能看出,消費者總是愿意去擁抱更好的產品或者體驗。有一個事情是非常清楚的,即使在發展相當成熟的領域,科技也能使公司給用戶帶去新的服務方式。
3.他們往往是在重塑體驗,而非顛覆市場
我們發現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一般都在重塑現有行業,提供更為卓越的用戶體驗,而不是激進地為市場帶來更多顛覆。
比如像Nextdoor、Square、Zulily,或者其他公司正在致力于改變消費行為:與鄰居交流、使用信用卡支付、或是在線購買兒童產品。每個公司的成功都源于對用戶的獨特觀察,催生出了一個更好的體驗。
Dropbox較其他備份/存儲/同步提供了更簡單的解決方案,并遠勝u盤。立足于社區內容的Tumblr,看上去不像是一件大事,但提供了真正差異化的產品。Nest建造了恒溫器連接到互聯網,在有效地節約能源的同時提供了更好的設計。Uber重塑了運輸方式,使得出行更加方便和愉快。
4.沒見過“大世面”的創始人掌舵著大型企業,而非資深行業人士
令人驚訝的是,在我們的研究里,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創始人比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更多地掌舵著大型且快速增長的公司。
在前述我們提到的32家公司里,有3/4的人是首次經歷著這樣的事。他們并沒有非常資深的經驗,但對自己的產品充滿熱情,對于如何服務目標用戶也有著獨特的視角。全新的視角非常有幫助,有行業經驗的人反而容易被“這不可能”或者“這沒有用”的思維所限制。
5.偉大的公司早期通常沒有盈利
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十億美金俱樂部的公司處于A輪階段時,并沒有從用戶身上賺錢,比如Twitter、Pinterest、Houzz和Nextdoor。在這個階段,他們專注于建立一個用戶壁壘而不是盈利。這些初創公司更多是在關注用戶建議及用戶參與和獲取。直到建立起市場壁壘,實現規模效應后,他們才開始考慮收入。
雖然大多數公司在早期沒有收入,但我們發現他們在A輪就呈現出快速增長,這源自他們強勁的產品、市場機會或者巨大的網絡影響。
如果這個觀察能呈現出一個清晰的觀點的話,那就是在A輪很多偉大的想法并沒有表現出來。有很多公司開始看似走得慢一點,最后卻能用勝利震驚所有人。
成功沒有定式,每一個成功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前所未有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模式值得關注。
我們的分析清晰地揭示出了這個模式:
偉大的公司總是瞄準巨大的市場,并為客戶提供變革性的、更佳的用戶體驗。競爭激烈的市場或是創始人的成功過去并非是勝利的阻礙或促進因素。
作者:Tod Francis
更多推薦
回復“51”:目前最好的關于用戶運營文章:用戶運營的定義、演變和方法論
回復“52”:百度移動云高級美女產品經理:O2O日趨火爆,下個估值過億的上門美業將花落誰家?
回復“53”:為什么我們都來北上廣?此生若得安穩,誰愿顛沛流離!--PMcaff獻給所有奮斗的互聯網人
回復“54”:2015版App推廣全攻略:你所不知道的撕逼營銷,事件營銷和PR傳播。
回復“55”:火爆了,5000位來自百度阿里騰訊Amazon的產品經理瘋搶的課程現場。
回復“56”:微視已死,騰訊戰略放棄微視,大牛紛紛離職,PMcaff--行業內部解讀。
回復“57”:Uber產品經理首次在中國自述產品理念:我們看中的并非只是錢。
回復“58”:產品經理們是如何越過 iOS 沙盒機制的?
回復“59”:如何避免開發一款失敗的產品?
回復“60”:你可能不知道的學習的15個APP設計技巧!
原創或推薦文章請發送至郵箱:xiaoxi@pmcaff.com
pmcaff合作媒體:Chinaz
免費培訓報名啦,點擊
閱讀原文
了解詳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市值十亿美金公司的五个特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专栏】好Leader和差Leader的
- 下一篇: 阿里数据产品经理工作(总结篇):数据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