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接地气的产品设计流程
最近正在做新產品設計,心血來潮,總結一下我慣用的流程套路。
一、前期設計
首先,我得有一個方向,這款產品最重要的場景是什么,面向哪些受眾,解決什么問題,解決思路又是什么。然后才會知道,產品是否有趣到挑起我的熱情,以及我的基因是否有信心把它接下來。
接下來調研競品,在Appstore上搜產品類型的關鍵字,每個關鍵字看30-50個App,感興趣就下載下來。同類型的做得不錯的產品,在搜索列表頁多半能進TOP50。
當初調研旅行大類的時候,大概下了近百款產品。這次少一點,20款左右,快速捋一遍,一個個評測并且念念有詞。如果競品很強,還需要手工統計內容更新量與互動數,也看Appstore的排名曲線變化。
產品評測沒有任何模板,主要看它哪里能打動你,做得差的地方一笑而過,做得好的咂嘴咂舌,評頭論足,甚至開個excel記錄下來。評測時特別留意的是:
1、重要功能或特色功能的場景與競爭力
2、PGC和UGC(含互動部分)的質量與風格
新手在這里往往犯錯誤,只對比有沒有某一項功能,缺乏對實際效果的體會;只看內容更新數量,不重視內容瀏覽感受。那一定是買櫝還珠了。
除了看產品本身,對于重要的競品還得Google一下,看看團隊基因,從各種訪談報道中挖一些背景資料。因為我有社交不耐癥,從人脈圈子中八卦打探這個環節就省掉了。
這次的20款競品,從搜索到看完,也就大半天時間,都是不大復雜的輕量級產品??赐暝傧霂滋?#xff0c;產品框架和運營框架在腦袋里有了個基本的形狀。
二、開始設計
我自己的設計工具是Axure,我司產品小哥推薦另一款在線設計工具叫“墨刀”,也挺好,很適合原型展示(尤其在手機上展示)。
畫原型圖,我有三個習慣。
1、不做任何動效。小團隊磨合嫻熟,攤開原型,一個個頁面當面講,參與者都是專業人士,有沒有動效不影響理解。一套原型經歷幾十遍修改,加動效太浪費時間了,盡量把需要動效的部分平鋪在Axure的一個頁面里,頁面層級關系與命名必須嚴謹清晰,產品文案用反復推敲的正式版,而不是隨便寫幾個字先填上以后再改,對于內部溝通,這些比動效可重要太多了。
2、大部分的交互設計,我都得先找到一個樣本,它在某一款應用里長什么樣子,摸起來手感如何。每次畫原型圖的時候,對每一個頁面細節,腦袋里先有一個概念,我想要怎樣的布局,怎樣的感覺,然后憑記憶去手機里(下了300款應用)東翻西翻,找到類似的設計點。如果場景相仿,我預設的感覺與實際手感又能搭上,再想想如何移植過來。一方面取百家之長,當然你們說是抄襲我也無所謂;另一方面也是功力不夠深厚,非得在真實場景“眼見為實”才吃得準,僅僅看原型圖的話,無法腦補還原現場。
然而翻遍手機也找不到樣本的情況,必定也是有的。這時很痛苦,眉毛打結眼斜嘴歪,不停地自言自語說“太惡心了,太惡心了”。沒辦法,只能硬憋一套無先例的交互出來。蟬游記PC端的游記排版,移動端的游記編輯,蟬游攻略的作者平臺與攻略瀏覽,都憋得老子面色猙獰。與其說是拼交互創意,不如說是拼場景理解,把使用場景想得特別透徹,再按照通用的交互規范去編排頁面與功能。
3、蟬游家的產品框架與(內容)運營框架都由我來搭,最大的好處是,我對內容需求理解透徹,產品與運營的耦合度高,又有擴展性。我經常在畫原型之前先去搭(內容)運營框架,比如這次的新產品,掐指一算,覺得難點不在于交互,就先去整理內容類型,一級二級三級標簽,近百個標簽挨個分析調研。斷斷續續搞了一兩周,覺得運營框架理清楚了,這才動手畫原型。如果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分離,這時會很不好辦,大多數產品是服務于運營的工具,運營方案先行,越細越好,產品設計才容易配合到位。
運營框架準備好之后,我畫原型很快,10個以內的頁面一天畫完,復雜的大功能模塊只用半天。蟬游記App用了2天時間出第一版設計,PC端也是2天,H5版1天。所以看到大公司PM扎堆做一個項目……撓撓頭,憨厚地一笑。
三、產品討論與PRD
原型畫完了,我激動得很,到處拉人給意見。當然,前提是我對蟬小隊足夠信任。一拉五六七八個人,七嘴八舌指指點點,肯定能找出來問題,然后我去改,改完了再集體討論。反復好幾次,原型算是定稿了,移交給UI設計師出圖。
因為產品團隊夠小(PM2/研發3/UI1),座位又近,PRD也相當簡陋……其實是根本沒有PRD。頁面效果我跟客戶端工程師口述,簡單的算法也口述,比如頁面排序規則。如果是功能點整理,或者給后端工程師的復雜算法,就單寫一個任務放在Tower.im上。工程師根本不看原型,對著Tower任務看UI稿,搞不懂的地方吼一聲,我立刻屁顛屁顛地跑過去解釋。
所以我的PRD主要是Tower上一長排任務,按產品模塊進行分組。這時你多半會問,沒有PRD,產品測試和交接可怎么辦啊。對頭!我還有一份細到令人發指的Mindjet測試用例,上面記錄了每一個頁面,每一個功能,每一個效果的測試項。帶產品新人的時候,對著Mindjet文檔把細節過一遍就好了。每次發新版本,更新這份用例是件特別惡心的事情,但也得做啊,攤手。
想得起來的經驗大致這么多,么么噠。
文章來源:互聯網er的早讀課
感謝pmcaff智囊團預備群 陳仕鵬csp 的推薦
歡迎大家關注pmcaff公眾賬號,近期會有產品經理免費培訓活動,請回復公眾賬號“免費培訓”查看詳情。
更多精彩推薦
回復“11”——APP留存率多少才合格——全面解析留存率
回復“12”——雷軍去了聯想,干貨分享全場啞口無言,除了掌聲……
回復“13”——周鴻祎對管理深度反思:以小博大,堅持創新與反欺詐
回復“14”——2014年值得仔細研究的十大神級文案
回復“15”——如何成為優秀的產品運營?
回復“16”——你的頭1000名用戶怎么來?從這些做起
回復“17”——騰訊內部的頂級產品課:靈動在細節
回復“18”——2015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專題報告
回復“19”——從小米發布會看:雷軍的七個產品思維
回復“20”——喬布斯:A級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你呵護
文章推薦可直接回復公眾賬號或者發送至xiaoxi@pmcaff.com,可根據推薦質量將推薦人邀請至pmcaff智囊團預備群中,原創或者推薦均可,歡迎來稿~
==推薦優秀公眾號==
互聯網分析沙龍:techxue【←長按復制微信號】
互聯網分析沙龍——互聯網人的實戰分享平臺,一個為您提供專業的商業模式、產品、數據、用戶、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移動互聯網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網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為您縮減獲取信息途徑,提升閱讀質量。
pmcaff愿見證你的成長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干货】接地气的产品设计流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管理】乔布斯:A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你
- 下一篇: 【行业】点餐App未来必须面对的三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