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周鸿祎谈雷军:能不能All In是一个核武器
老周要發力做手機了,老周是產品創新高手,但是,第一把做特供機卻失敗。
老周最近接受《財經天下》采訪時,總結最大的敗因:不夠All In。老周甚至說找雷軍聊過,雷軍說,你要是想做手機,想想你能不能全力以赴,能不能來領軍,你要是能親自帶隊,咱們可能還有得一打。他說你總不能弄個部門,弄個總監就覺得能跟我打吧。他還說你公司雖然人多,但你在手機上能放多少人?放100人?500人?我有幾千人在做這件事情。
All In是德州撲克的用于,意思是"全下"。老周是狠人,看問題很關鍵,All In也是雷軍做小米最最核心的一個理念,在競爭慘烈的移動互聯網市場,All In戰略對創始人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核武器。我眼中,雷軍的All In有三個關鍵詞:
1、創始人要親自盯,甚至親自做首席產品經理。小米現在產品線貌似很多,很多是投資的生態鏈,但小米自己的核心產品并不多,雷軍也說,自己盯不過來的就不做了。
2、只做一個的爆品戰略,就是不斷的做減法。
3、團隊第一,產品第二,如何讓團隊死磕產品。把自己逼瘋,才能把對手逼死,才能讓用戶爽。
你測一下,你的All In指數如何?
===手機很慘烈的分割線:
來源:《財經天下》(ID:cjtxzk) 文:李翔
口述:周鴻祎
(文章有刪節)
其實手機說起來我比較冤。當初小米出來之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可能除了雷軍,我是唯一看破他模式的人,而且最看好他的模式。但是當時我一念之差。
當時可能有點少了這種渾不吝的精神,其實自己如果堅持做手機也就做了。
當時我就沒有下決心自己做,非要想找傳統手機廠商合作,所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去說服傳統手機廠商。但說服他們就花了半年,因為他們最早對小米是很不屑的。被說服之后,他們半信半疑地做,做的過程當中,稍微遇到點困難他們就會置疑、退縮。而且他們DNA確實和互聯網思維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做得很費力,后來包括華為中間都半途而廢了。華為是過了一年之后才意識到這是應該做的,才重新把它撿起來,重新做。
雷軍也跟我說過,他說我做什么東西自己都能控制,你呢?你在做互聯網,但是手機的事你控制不了。你是兩家公司,各懷鬼胎,它不是真正的一體,所以你是沒有辦法跟我競爭的。后來我覺得他說的是對的。
所以我們最早做手機這個方向看對了,但是方法是錯的。我最近又看到了新的機會,我覺得手機如果有新的創新,還是有機會的。
我用三部手機——想做手機了,我就在輪著用不同的手機。給你看,我的華為手機,Mate7,還有一些其他的——魅族的、酷派的。
做特供機的時候,可能第一是跟合作伙伴的關系,因為沒有資本的聯系,所以不夠緊密,像是一種營銷伙伴。這樣的話,在軟硬件上,沒有辦法真正軟硬一體,給用戶創造最好的體驗。
第二,原來我們跟十幾家甚至幾十家深圳的廠商都有合作。當時就覺得說,我要做一個平臺,誰的手機只要做得不錯,他都能夠在這個平臺展現。事實證明,你做十幾款手機,不如做一兩個精品。所以這次我們在中華酷聯這些大的廠商里,選一家比較緊密的合作伙伴。
當然我們要有相當的股份,因為畢竟手機是核心業務,我們想建立投資和入股的關系。通過這種資本的關系,我覺得大家能夠比較一致,共同做一部好手機出來。
實際上我們真正做手機的想法,我覺得最重要的,本質還是安全,因為本身我還是立志要做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安全公司。
長期以來,我們對安全的理解都在操作系統這個層面,實際上必須要對安全有很深入的理解,跟操作系統有很緊密的合作,才能做出很好的安全產品?,F在這幾年我們也感覺到安卓手機越來越被碎片化了。現在安卓系統上安全體驗做得并不好,反過來很多手機廠商好像也都在模仿我們做安全,但他們不是專業的安全廠商,所以做安全經常是表面上可能跟我們界面很像,但其實在真正的功能、對安全真正的理解上,我覺得還是有相當的差距的。
我們覺得如果不能真正地通過跟手機廠商結合,創造一個最好的安全體驗,將來手機的安全遲早還是會出大問題的。所以我們做手機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還是要找到一兩家能夠跟我們緊密合作的手機廠商,這樣讓我們在操作系統層面能夠更好地把安全的體驗做到極致。
做特供機的教訓
BAT做手機也是將信將疑。我覺得這里邊最遺憾的,還是特供機這件事情。猜到了一個開頭,就是看到小米的模式,你看到了方向,但是可能當時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是選擇去找了一堆半信半疑的合作伙伴,大家很松散地做。其實你就應該去買一家手機公司,或者投資一家手機公司。我就是沒有堅持下來。
有兩個原因吧。第一個就是說,當時我們的模式是跟很多手機廠商合作,當時也把話說得特別滿,說我們自己不做手機,就是跟廠商合作。所以這樣的話,就先把自己做事的方式給框住了。第二個,當時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我們不夠聚焦。因為我們有這么多用戶,面臨很多可能性,比如說做搜索、游戲,實際上也有很多其他業務。每一個公司的管理帶寬和資源總是有限的,對吧?
我跟雷軍也聊過這個問題,雷軍說得很有道理。他說你要是想做手機,想想你能不能全力以赴,能不能來領軍,你要是能親自帶隊,咱們可能還有得一打。他說你總不能弄個部門,弄個總監就覺得能跟我打吧。他還說你公司雖然人多,但你在手機上能放多少人?放100人?500人?我有幾千人在做這件事情。
他說得有道理,有時候你看到了一個機會,但是如果你不能夠有這種All In的思路,全盤壓上,你不能去賭,不能親自去做,而只是說弄一個部門,(把它當作)眾多業務中的一個,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太可能能做成的。
所以為什么我有時候講很多大公司看上去四面出擊——實際上BAT也有這樣的情況,做了很多業務,但是有時候大公司的一個部,往往干不過外面一個獨立的公司。因為部門只是眾多業務之一,別人那個公司是核心命脈,這兩個問題就不一樣。第二,大公司雖然資源多,但他分了不同部門,部門之間有很多壁壘,有很多扯皮,有很多掣肘。小公司,只要CEO決定了,整個想法和資源可以非常地統一。
還有,每個企業的領軍人物其實還是非常有限的。你希望把業務做起來,領軍人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說,如果我有十個業務,每個業務可能我一周只能看一次,甚至一個月才能跟他們開一次會;但如果你是一個小的創業公司,你可以每天十幾個小時、每周七天都在琢磨這個事。我后來發現,再聰明的人、再天才的人,天天琢磨一件事,和你幾天才琢磨一件事,這個思考的深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如果要做手機,為什么我說我要去南方,你要真做手機,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
做手機才剛剛開始。我們選擇了合作伙伴,簽了一個意向,我們也承諾了要投入巨大資金。這些都是外部因素,實際上這也是在告訴自己,告訴我們的團隊說,我們要做這件事情,要全力以赴。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我和我的團隊能挑出我們最精干的人,挑出我們最精干的團隊。我自己要親自去做這件事情。
“我寧愿選擇不說,選擇去做”
今年我們的股價一直不是特別好,我們跟資本市場的溝通也特別少,我也不太愿意去跟他們溝通。為什么呢?因為我現在發現,原來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話說得太多……你看我在財報會上,有時候會說得太多,別人的采訪說的都是外交辭令,我做不到。你要問我什么問題,我可能就會很認真地把我思考后的想法跟大家說一下。但說得越多,競爭對手研究我就研究得越多。
有的時候我就覺得,基本上我們在某些領域成了競爭對手的一個燈塔。真的。你看我現在做的事情他們基本上全都在跟進。所以我現在干脆說,我也不說了,也不想讓他們知道我在想什么、干什么。我覺得資本市場或者媒體、行業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暫時可能會有一些誤解,但是最重要的不在于說,在于做出業績。
這是兩種不同風格,你比如說有的人就是投資了一個視頻網站,甚至只是在公開市場買了一點優酷的股票,這你也可以做到,然后就開始宣布自己的媒體格局。現在這種風格就是在媒體上很吃香。宣布一下,我未來花十億美金,怎么樣怎么樣。
那天王長田跟我商量,我說這有啥難的,咱倆宣布說,未來三年我們倆將投入100億人民幣。100億夠不夠?不夠我們就說200億。沒有人來給你算賬。然后宣布我們將扶植影視行業。王長田聽了就挺開心的。
我跟他說,這種話咱能不能不說?他問為什么。我說這種話好像是挺豪氣沖天的,但是這東西挺浮夸的。
我們倆是實打實地去想,已經談了一年多了,我們商量在視頻上做一些創新的東西,他有很多版權內容,我們有用戶。我們想做一個跟優酷不一樣的東西。
后來我就說服他,可能最后本來我們要開一個盛大的發布會,后來發布會都不開了。我就說,我們把產品放這里,低調一點,讓用戶能感覺到好,這是最重要的。
否則在行業里,你不覺得我們看到太多發布會了嗎?幾個大佬出面,號稱要干什么,一般都是這規律。幾個大佬身家多少錢,單位都是以十億、百億來計的,然后再弄一堆財經記者來發點文章,吹捧一下,然后誰誰誰就變成了迪斯尼。但是過幾年之后你會發現這種事就沒有著落了,是吧?
我寧愿選擇不說,選擇去做。
酷派他們心里也想清楚了,就是你必須走出互聯網這一步,你不走一定是等死。走了可能是冒險,但是我覺得找死比等死好,因為在找死的過程中,可能沒準自己還變得強壯了,找到一條路走出去,就不死了。你等死,坐在那束手待斃,可能就越來越虛弱。
所以我對這些東西沒有那么在意。還是那句話,你天天要在意那些事情,那不是天天精神壓力都很大?
感謝pmcaff智囊團預備群 Hayder 推薦
--------------------------------------------------------------
回復“產品干貨”可查看最新產品類優質文章
回復“運營干貨”可查看最新運營類優質文章
回復“人物”可查詢最新互聯網大牛訪談等優質文章
回復“創業”可查詢最新創業類優質文章
文章推薦可直接回復公眾賬號或者發送至xiaoxi@pmcaff.com,可根據推薦質量將推薦人邀請至pmcaff智囊團預備群中,原創或者推薦均可,歡迎來稿~
pmcaff愿見證你的成長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干货】周鸿祎谈雷军:能不能All In是一个核武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干货】最早的打车App产品摇摇招车死亡
- 下一篇: 【报告】一手资料:四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