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aff专栏】一个“Uber”血染中国共享经济
導讀:
大家肯定好奇我為什么用“血染”兩字來形容,畢竟人家Uber跟我也沒什么仇沒有什么恨,其實讓你多心了,只是我任性的像用來表達在寫這篇文章時,正值心情很不爽,最近各種背,所以波及到我的心情,獨自一人很憂傷的坐在漫咖啡里碼字。因此,我相信環境會改變一個人的狀態,甚至一個行業的變革,取決你的心態是積極樂觀,還是逆成長…
言歸正傳,在聊用車O2O行業之前,我先來談下自己對共享經濟的理解。
我眼中的共享經濟
提到共享經濟時,大家可能立馬會想到國外的Airbnb、Uber,它們的本質是充分利用社會閑散資源,打造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服務平臺,說它們是O2O的典型代表并不為過,但我更愿意把它們當成是C2C的服務模式顯得更加貼切,因為它們只是一個橋梁,兩端連接的都是具體的個人。
目前國內在共享經濟的影響下,已經輻射到上門美甲、美妝、美容、按摩、打車、快遞、物流、洗車、養護等細分服務行業。下面,就出行用車這塊瞎扯點自己的見解,歡迎拍磚、吐槽…
用車O2O行業特點
據最新統計全國汽車保有量在1.54億輛左右,以北京為例汽車保有量在548萬輛,常住人口2100萬,流動人口800萬左右,以此估算出行用車的需求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那用車的特點是什么,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服務載體是人,服務提供是用車平臺的車或司機
無論是出租車、包車、自駕車、還是順風車,都是針對人的出行需求提供一種服務,而這些服務都需要通過用車平臺提供車或司機才能在消費者身上體現價值,所以這個行業,消費者最在意的是租車平臺的服務質量。因此,消費者希望得到對用車平臺提供的車或司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比如進行點評(當然點評不是唯一途徑,畢竟車屬于標品)、價格比對、安全等,司機或車主也會重視自己的 CRM 管理,希望得到更多訂單,但消費者會進行平臺對比,哪個服務的性價比更高就選擇在哪家平臺租車。
二、 用車的場景和業務是多樣化的
因中國的人口規模在13.7億,而今年國慶旅游人次達4.75億,但現有全國汽車保有量才1.5億,因此,在手機上可根據以下場景衍生出多樣化業務:
第一、按上下班出行場景,有打出租、多人拼順風車、專人順風車、專車;
第二、按商務出行場景,有包車、代駕;
第三、按旅游景點場景,有接送機、接送火車、接送景點、自駕租車;
第四、按時間維度劃分業務,有立即用車、預約用車、日租、半日租、周租、月租;
三、消費者出行與對司機或車的痛點需求
1.消費者要車的時候得有車;
2.消費者需要車準時或者早點到,越快越好;
3.消費者希望車好一些,服務好一些;
4.司機希望想接活的時候就有活接;
5.司機希望接活距離近一些,不用趕路找活;
6.消費者希望掌握主動權,有多種車型和多個價位選擇;
用車O2O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安全
這是用車的首要考慮因素,比如最近Uber在一些國家因為對司機的監管不到位,導致有些女乘客被司機性騷擾或出現其他安全傷害事件,所以,對專車、順風車的司機需要用車平臺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除了對身份認證、頭像驗證、簽保障協議、駕齡限制、贈送人身保險外,還需要實時的監控用戶的反饋,及時獎懲司機。
· 時間
用車是人與人的對接,那么這里面就牽扯了兩個人的時間管理,一定要讓兩個人時間對上號,誰也不想浪費時間在等待上面,本身就是要解決時間效率問題。
·價格
這是個永恒的話題,只要是市場經濟都有價格因素在里面。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愿意多支付額外的費用,當然,司機或車主、用車平臺三方都想得到更高的報酬,而消費者則希望能有多種套餐依使用場景來選擇,所以,如何權衡各方利益則是用車平臺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情。
用車產品的體驗PK
通常我在設計或評論一款產品是否靠譜或優秀,則主要用“三用一景”的思路去驗證。
·有用
即解決用戶的剛性需求,比如打出租解決打車難問題,租車解決無車出行難問題,順風車解決擠公交地鐵的問題,所有的剛需都是按需服務,只要消費者需要時就會主動使用它來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
·好用
即交互操作簡單便捷,視覺舒服,而這一切都要靠設計來體現,它可以決定一款產品的生死。越來越多的公司 IPO 文件中會出現「用戶體驗」,并且列為公司的核心戰略之一。
那么問題來了,該如何有效的提高產品的用戶體驗?
首先,設計的目的是讓用戶第一眼喜歡上這款產品,很自然的使用它,創造出超出預期的視覺體驗;其次,設計的核心需要揣摩用戶心理,在每次出現點擊操作行為后時都有超出驚喜的感動,會心一笑,比如Gmail郵箱APP,在處理完收件箱時,會出現一個笑臉,告知你工作已經處理完了,可開始享受愉快的休息時光;最后,設計的原則是盡量以可視化的圖標示意操作按鈕,并盡可能的減少一個流程的操作步驟。
從產品角度講,設計可以幫助產品提高產品留存率、使用頻率、提高訂單和支付轉化率和用戶滿意度,幫助產品形成口碑,節省推廣費用。
·常用
即使用頻次,產品是否能讓用戶每天經常打開使用,有可能關系到跟用戶之間的利益連接,因為多次打開,就有更多機會向用戶展現有價值的信息,喚醒用戶去依賴此產品。
·場景
即可讓用戶形成傳播的場景,也就是口碑傳遞,有時候它就像一句slogan,比如滴滴一下,馬上出發,傳遞出一種快速打車的狀態;有時候它像一個營銷事件,比如微信紅包,出現在過年這種需要包紅包給壓歲錢的時候,傳遞出一份溫馨。
綜上,我們來看看各種目前市面上比較火爆的打車、租車、專車等用車APP的綜合體驗分數,以上面的安全、時間效率、價格、三用一景為計分維度,每個按5分為最高、1分為最低進行打分。
規則說明:
1.以我最近常用的幾個用車APP進行打分,按類別對比;
2.安全對比主要是按照上面對司機進行身份信息等維度認證的考量;
3.時間主要是在高峰期時間對比,從搶單的速度、司機量級來進行對比;
4.專車價格計算=起步價+公里價+時長價+低速費或夜間費,而順風車價格=起步價+公里價;以下按照同一時段和同一起始地及相同車型對比的結果;
5.三用一景主要根據上面說明的內容進行對比;
6.以下打分都是相對于之前的傳統用車方式的比對。
總結
無論是打出租、自駕租車、順風車,還是專車,都是地推人員進行整合司機和車資源向消費者提供線上叫車的服務,所以,對于O2O模式的共享經濟應用,其關鍵核心,我認為還是在于地推團隊整合線下資源筑起的競爭壁壘,誰能更快速的掌控資源,并且結合用戶思維,以用戶為中心,設計出盡可能與用戶接觸路徑更短的產品,誰就有機會成為一批黑馬。
陳鎮城
行天下旅行網產品經理
微信號:pmcaffcom
PMCAFF
關注互聯網產品的一切
重新出發,夢想起航
官網:http://www.pmcaff.com
微信號:pmcaffcom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mcaff专栏】一个“Uber”血染中国共享经济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年礼物】pmcaff会员大放送!
- 下一篇: 如何高效输出移动app产品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