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告诉你2014年Google的野心在哪里
2014 年,Google 仍然是那家廣告公司
2014 年末,有這么一則趣事能證明 Google 這幾年的強大與壟斷地位。歐盟投票支持將 Google 的搜索引擎與其它商業服務拆分成獨立公司的提議。這不是一項強制性提案,但它將帶來對 Google 的更多質詢,有可能引起新一輪反壟斷調查。
表面上看來歐盟總找 Google 麻煩,最近幾年矛盾的焦點集中于反壟斷法、隱私問題、避稅問題和拆分公司上。這種焦慮源自于歐盟對一個巨型公司的恐慌。作為一個公司,Google 在搜索和廣告領域的地位已經很難有人匹敵。
在 2014 年,有這么幾則數字能告訴你 Google 究竟有多大。
上市整整十年后,以營收計算,Google 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
它做的最成功的事情是收集數以億計用戶的信息,用這些信息投放廣告。用戶心甘情愿地用數據換方便。Google 還將收集更多數據——這些數據帶來的收益,現在看來還只是廣告。
增長穩定、財務成熟
2014 年的 Google 從各個方面來看都是一家成熟、增長穩定的公司。它像大部分科技公司一樣有豐富的現金儲備——截止第三季度末,賬面上的 156 億美元讓它稱得上富可敵國,也給了它嘗試各種創新項目的底氣。此外 Google 擁有非常穩定的支出結構,這也是成熟公司的特征之一。
唯一讓 Google 看起來還像個初創企業的是高速增長。它的營收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以前三季度的 479 億美元計算,今年也不會例外。盡管放緩的增長速度讓一些分析師神經緊張,但它仍然在以一般公司難以企及的速度擴張著。
穩定只是表象,如果細看 Google 的營收來源,我們會發現一些有趣但不出意料的變化。首先是國際業務的比例越來越高,但美國和英國仍然是它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剩下的國家中甚至沒有任何擁有超過 10% 的份額。
今年 1 月與摩托羅拉分手后,Google 仍然有 90% 以上的營收來自廣告。通過 Google 廣告聯盟 AdSense 等平臺展示的廣告增長并不明顯,逐漸讓位于 Google 自己在搜索頁面上的廣告收入。
包括專利授權等在內的“其它收入”在逐漸增加中,五年間由 4% 增加至 10%。 Google 在努力賣廣告,也在努力不賣廣告。
廣告公司的未來在哪兒?
努力不賣廣告的原因是,廣告很難賣。從 Google 自己的財務數據中來看,它廣告聯盟的營收增長非常緩慢。也就是說,第三方網站開始缺乏把 Google 廣告放在他們自己頁面上的動力。不少網站繞過 Google 這樣一個中介,直接與廠商聯系廣告投放。這樣更精準,也更劃算。
但這并不是 Google 廣告業務的核心疑問。這家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一直沒搞清楚該怎么做未來的廣告——移動端的廣告。
首先是它的移動廣告業務市場份額在不斷下滑,三年內從 52.6% 下降到 46.8%。Facebook 為這個下滑負責——作為一個社交網站,它有更精準的用戶數據,更好的廣告展現方式和更有黏性的廣告互動。這三年內,Facebook 的市場份額從 5.4% 一躍升至 21.7%。
第二個問題是,Google 賴以為生存基礎的搜索和廣告展示在移動端也許并不存在。更年輕的一代智能手機用戶,他們想知道氣溫時不會去查天氣預報,而是直接在應用商店搜索“天氣”,想看最新的電視劇,他們會在應用商店里搜索“美劇”?!耙粋€應用搞定”將成為一種自然的使用習慣,這一代會去更多地搜索不同應用來滿足不同的需要。
換句話說,移動端的問題解決方案變成了一個個手機上的應用,而不是 Google 的搜索頁面。移動網頁的大小本身就限制了它所能展示的廣告數量,而更多的廣告展示開始發生在應用內,而不是在 Google 的搜索頁面上。
就像之前提到的,Google 廣告聯盟的增長緩慢。應用內廣告似乎沒有為它帶來新的增長點。
于此同時,就連 Google 的強項搜索引擎廣告也在手機上出現了問題。2007 年 iPhone 上市時,喬布斯曾選擇 Google 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內置全套服務。隨著 Android 崛起,兩家公司轉入敵對,蘋果已經拿掉了 Google 地圖和 Youtube。目前 Google 在 iPhone 上唯一的預裝服務是 Safari 瀏覽器的搜索引擎,而它的合同將在明年到期。雅虎和微軟都在競爭成為 Safari 下一個默認搜索引擎。拿到這個機會意味著這個搜索引擎將成為所有 iPhone 用戶的默認選擇。
而在同一個月,Firefox 剛與 Yahoo 簽署了獨家搜索協議。Safari 和 Firefox 加起來占桌面搜索引擎市場份額的 19.1%,移動端的 46%。
2014 年,Google 在移動搜索廣告上的難題才剛剛開始。
2014 年,一切為了更好地做廣告
為了更好地在移動平臺賣廣告,Google 做了太多嘗試。這些創新集中在它唯一能抓住的平臺Android 上。
2014 年 Android 平臺的五件事讓它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Android One 低端機
9 月在印度首發的 Android One 手機承載了 Google 對于統一生態圈的期待。長時間以來依靠智能手機廠商自己優化系統、適配低端 Android 手機帶來的問題是版本分裂嚴重,使用體驗割裂。但更重要的是當廠商自己開始控制系統時,Google 的服務不再是預裝的,也不一定是必須的。
Android One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它希望通過提供的更好的體驗,讓更多新興市場的功能機用戶開始用 Android。它也希望能在選擇眾多的 Android 系統生態圈里保留一定控制權。
Android 5.0 和 Material Design
Material Design 是 Google 為 Android 系統發布的一套設計語言。它提供了一種簡潔、現代、適應不同屏幕尺寸的設計標準,并成為最新版 Android 5.0 系統的基礎。
一直拖延為 Android 手機升級系統的智能手機廠商這次一反常態地積極。三星 Galaxy 系列手機從本月開始就可以升級到 5.0 系統,其中包括它為 Material Design 重新設計的大部分系統應用。內部項目 Project Zero 據稱還要從頭開始設計 Galaxy S6 手機。
Android 手機的參數戰缺乏亮點,很多廠商對明年的手機該怎么升級不知所措。Material Design 代表的全新交互界面設計成為一個很好的賣點,Google 也因此能夠進一步統一生態圈。
Android Wear, Android TV, Android Auto
Moto 360 智能手表也許是今年最惹人注意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驅動它的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系統,Android Wear。在今年六月,它與智能電視平臺 Android TV、智能汽車平臺 Android Auto 一起發布。
Google 的計劃是,在任何能用電子產品的地方,你都能用上 Android。
全平臺、統一生態圈是 2014 年 Android 的野心,為了提高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也為了獲得更多用戶數據、更好地賣廣告。
2014 年,又多了個競爭對手——中國手機廠商
在 Asymco 所發表的《創新者的秒表》中,2012 年被稱為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時代的開始。
目前全球銷量前十的智能手機品牌除了蘋果、三星、LG 外,其它都在中國。而這三家的份額還都在下滑。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捧起了這些中國手機品牌。
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共同點是使用高度定制化的系統。從小米、華為、魅族到錘子、一加,你不需要使用任何 Google 的服務,也可以方便地用 Android 手機——就算你想用也有一點人為設置的門檻。
出于政策原因,Google 早就放棄了中國市場的搜索業務。Android 手機本來是很好的曲線救國方式,但服務不可用和高度定制的系統使得它被“去 Google 化”。也就是說,Google 幾乎沒法從中國獲取任何廣告收入。
Android One 希望從低端機開始統一 Android 生態圈,與深度定制的第三方 ROM 競爭,從而獲得更多控制入口的權利。而 Google 也在嘗試以各種方式回到中國市場。
12 月 10 日上午,Google Play 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完全面對開發者的活動 Google Play Playtime(Google Play 玩樂時間)。這是它在大陸地區的第一場官方活動,也標志著 Google Play 不再完全拒絕大陸市場。
它回到中國的最大阻力來自于手機廠商。小米、聯想等智能手機公司太了解消費者對于應用商店的心理。預裝是應用商店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最快途徑,也是手機廠商的重要利潤來源。依靠預裝盈利的廠商甚至為此嚴格控制不同銷售渠道的比例。Google Play 沒法說服小米拋棄自己的應用商店,轉而預裝 Google Play。
如果不想錯過中國市場,Google 可以選擇和中國手機廠商合作,或者競爭。
2014 年,Google 所做的一切都在尋找下一個盈利點
手機和平板
1 月,Goolge 以 29 億美元出售摩托羅拉;
6 月,發布關于 Android 5.0 和 Android One 的更新;
9 月,首款 Android One 手機正式發布,售價 105 美元;
10 月,Nexu 6 手機和 Nexus 9 平板隨著 Android 5.0 系統正式發布;
12 月,Google 在上海召開中國開發者大會。
智能硬件和家居
1 月,Google 以 32 億美元現金收購智能家居公司 Nest;
3月,Moto 360 智能手表發布,推出 Android Wear 智能穿戴設備系統;
6月,以 5.55 億美元收購智能攝像頭公司 Dropcam;
6月,發布 Android TV 和 Android Auto。
創新項目及其它
4 月,收購太陽能無人機公司 Titan Aerospace,它的無人機將飛行數年不著陸;
5 月,以 1.3 億美元領投用大數據服務腫瘤醫療行業的 Flatiron Health;
5月,Google Glass 在美國正式發售,無人駕駛汽車正式推出;
6月,推出云計算服務 Google App Engine 和 Google Compute Engine;
7月,推出大數據預防疾病項目 Google Baseline Study;
9月,收購 Lift Labs 公司,為帕金森患者設計的勺子;
10月,推出 95 美元一年的購物速遞服務;
11月,慈善項目 Project Loon 進軍更多國家。
這公司幾乎什么都做——它在嘗試的東西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汽車、購物、云計算以及各種 Google X 的創新項目。
Asymco 對于 Google 未來的分析提到,“Google 的研發投入看上去以刺激消費為中心,問題是消費的質量和本土營收的來源都沒有被重視。這些問題是結構性的,滋生于社會結構之上,不會因為科技的普及而改變?!?/p>
因此,它現有的廣告業務不會無限增長。沒能在移動廣告時代取得像桌面那樣壟斷地位的 Google 在尋找下一個盈利來源。
回到歐盟的質疑
外界以及歐盟對 Google 通過免費服務收集用戶隱私繼而精準投放廣告的質疑也到達頂峰。
打開 Google 的“關于我們”頁面,你仍然能找到那篇著名的《10 件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其中說到,“我們公司建立于加利福尼亞,但我們的使命是用所有語言為世界提供信息。”
2014 年的 Google 被卡在開放和對生態圈的控制之間、桌面和移動時代之間、賣廣告和保護隱私之間。在它提供更多信息之前,它還要保持增長,保持盈利。
但從另一個角度,Google 仍然是全世界最酷的公司。
今年 10 月,CEO Larry Page 把旗下六項核心業務的領導權轉交 Sundar Pichai,自己牽頭發起 Google 2.0 的項目,用以構建未來世界的藍圖。
與 Larry Page 一起創立公司的 Sergey Brin 負責研究創新項目的 Google X 部門。這個部門的創新包括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Glass,孵化出了將互聯網帶給偏遠地區的 Project Loon。
同樣在今年,Google 還收購了計劃大量發射小型衛星構建衛星網絡的 Skybox、投資多個不同領域的生物和醫療公司。
而將科幻世界推向現實的資本正是每季度上百億美元的廣告收入。只有 Google 這樣的大公司才能有資金和實力來完成一些看似“不務正業”卻極具想象力的創新,也只有這樣的公司有能力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這里是底部,看完了順手關注一下我們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用数字告诉你2014年Google的野心在哪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mcaff】产品经理必知改善用户体验
- 下一篇: 大众点评新一轮融资超8亿美元,弥补腾讯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