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会不会成为电商的下一片蓝海?
來源:i黑馬 作者:@卓宏
中國電子商務在過去十幾年間發展極為迅速,不僅養肥了阿里,還在讓京東,蘇寧和當當之輩們等每天廝殺,這里無疑是中國互聯網上近幾年最熱鬧的一塊地了,且大量的風投都還在流入了這片區域。James Slavet(Greylock Venture的合伙人,Groupon投資者)在福布斯上有篇調查:美國近10年誕生的24家10億美元以上互聯網公司中,三分之二是數字交易公司,有心情的網友可以去找一下。
雖然很多電商廝殺到如此慘烈的地步,但受制于中國目前的國情,中國現在的電子商務交易所占的比重還很低,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近5億網民中網上購物的大多都還是那些是受過教育的學生,白領等人群,如果按照目前阿里的注冊用戶才1億多的數據來看,中國網購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還小著呢。中國還有非常巨大的市場和需求未被很好的滿足,未來數年中國數字交易的發展潛力依然十分可觀。
然而,機會在哪里?目前的現存已經很好的滿足消費者了嗎?還沒!但話說回來再與國內的巨頭搶食是不大可能的了!可能垂直領域還有機會,但我還是選擇關注了海外市場,最近金銀島和敦煌網不是很受關注嗎!?在中國制造走向世界之后,我發現還留著一個在中國目前各項監督制度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衍生數來的一個剛性需求——很大一部分中國消費者渴望可以購買到質優劃算的國際品牌產品。這個需求不僅來源于高端消費者,同樣中端用戶也非??释?#xff0c;要知道互聯網的終極定律是:得屌絲者得天下。
然而近幾年很多在電商大環境熏陶了10多年之久的消費者似乎已經變得更加關注商品的產品質量,當然這要由衷地感謝三鹿們。據艾瑞調查顯示:2012年中國網購消費者選擇購物網站過程中最看重的是“網站商品的產品質量”,這一比重占33%,大幅領先占比19%的“網站商品價格高低”。雖然在多家網店做比較時,價格依然是主要因素。但這足已經表明,中國的網購消費者已經在悄悄地轉型。且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和英語的教育,使得網民更多地通過網絡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因而更加了解國外的資訊。因此很多高端的網購消費者選擇通過網購購買海外更優質更劃算的產品,于是便從10年左右誕生了海淘族一群人,這群海淘族往往都是有多年國內網購經驗的消費者或者是海外背景的人。
先舉個例子,在12年的時候一款聯想的thinkpadX1在amazon的售價折合人民幣才9000元,但在京東商城卻要近1W5。當你親眼看到外國專賣店吊牌上兩位數的美元、歐元的“國內大牌”,在國內的專柜卻賣四位數的價格,心里的那種羨慕妒忌恨肯定像本屌一樣無法釋懷。但也不能真為了購物就飛一趟歐美(高帥富免談)吧。于是,屌絲們紛紛加入了海淘行列。
僅阿里的支付寶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海淘的總體規模便增長了117%遠大于國內的64%,90%的支付寶海淘族的單筆消費金額低于1000元(人民幣,下同),近27.5%的海淘族單筆消費金額是低于100元,51.3%的海淘族單筆消費金額低于500元。這里僅僅是支付寶的數據,而目前絕大部分國外購物網站都還不支持阿里的支付寶??上攵?#xff0c;在未來幾年不管政府怎么提高關稅,這片連阿里巴巴都還沒占領的藍海都是那么地廣闊!
海淘雖好,但目前海淘族面臨著四座大山:
1.購物資訊匱乏。這時代要在中國的互聯網找點資訊都已經非常艱難了,甭管你是百度一下還是谷歌手氣,對于那些沒有出國經驗的國內屌絲來說找點海外的資訊是在太艱難了,調查顯示近九成的海淘族只會把錢花在如amazon,ebay,drugstore等知名的國際巨頭的購物網站上面,很少知道國外的其他購物網站,而往往這些海淘族很少知道網站的商品售價要比巨頭的更實惠一些。當然大部分的消費者更信任那些巨頭網站,但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因為國外的各種消費者法律保障體制更完善,所以在國外買到的產品是比淘寶還要安全的。另外,海淘族也未能很好很方便地及時接收各種國外購物網站的折扣優惠資訊,這種信息的匱乏已經成為了困擾海淘族購物的一大難題。
2.語言障礙難以逾越。雖然海淘族普遍擁有較高的學歷,英語也懂,但畢竟不是在國外混過的,他們在購物過程中,近90%都需要各種翻譯軟件,而且需要來回仔細審查訂單信息,這不僅嚴重影響用戶體驗,更甚的是由于翻譯軟件及一些海淘族英語水平的局限,海淘族消費過程中難免有誤讀資訊的情況,比如:“購買4得到自由運輸! 在美國范圍內。 只!”意思是:美國境內,購買4件免運費!我看到這神翻譯的時候都差不多吐血了!
3. 付款和運輸不便。當前支持銀聯和支付寶的外國網站,雖有所增長,但是,大部分的外國網購網站都只是支持paypal。海淘族即使知道一旦把錢匯入paypal,便無法在國內取出的情況,也不得不開設paypal的賬戶。這導致他們在消費時出現各種選擇的糾結和對交易安全的擔憂。而付款之后,貨物到達中國還得一波三折,因為沒有幾個網站是可以直郵到中國的,絕大部分的海淘族都得選擇轉運的方式。但是國際配送周期長且相對國內配送風險大,其流程如下:付款后,商家發貨到海淘族在購物網站上面填寫的收貨地址。而這個地址往往是轉運公司的倉庫,然后轉運公司再把貨物發送到中國的入口海關這邊,一般貨物到達消費者手上需要一周的時間。貨物如果到不了的話,這也許是最悲催的事情了!好在很多的海淘族選取的公司都是有買保險的。但是也存在賠償的金額遠遠低于損失的情況。而到了海關之后,如果運氣好,海關的大爺沒有抽到你的貨,你的就不用補稅。如果不幸中獎,你還得去親自海關那里補稅,不過補稅的時候,如果你的商品是禮物的性質且數量不大(上萬的另說)的話,稅也不多。貨物到達海關之后,還要經過國內快遞公司才能寄到你手上。
4. 質量有問題時求助無門。雖然說英美等發達國家出現三鹿和地溝油的幾率很小,但也不敢保證中國那么多人沒有一人會中獎。目前來看很多海淘族面對這種情況的反應只有一個方法,認自己倒霉算了!因為再把商品寄回去這樣來回折騰是相當貴的,然后維權成本也將高出許多,新興的海外代購基本以網絡為平臺,一方面雙方之間是民事委托,還是經營性關系在法律上尚有爭議,另一方面網絡上還沒有行之有效的信用系統,高價奢侈品的做假暴利帶來的道德風險也高。此外,由于比起普通網絡購物,多出一道“代購”手續,海外代購的不可控因素更多,消費者即使發票在手,也有可能是“真發票,假貨品”,更難以通過正常渠道來維權,所以這應該是海淘族最揪心的地方了。
但這些選擇還未能解決的問題依然無法阻擋具有強烈海淘欲望的網購消費者將觸角伸向海外的步伐。
而這些對于互聯網創業者來說都有什么樣的機會呢?鄙人從2011年開始關注海淘這個市場,就我的觀察來看,目前涉足海淘領域的互聯網創業者有三種模式:海淘族交流論壇,“一站式”服務網站,代購網站。
先說說代購網站,代購網站的模式是自己把外國購物網站上面整合的商品放到自己的網站上面加價售賣。目前,國內的海外代購分為兩種形式:專業海外代購網站和個人代購網店。前者通常是與國外網上購物網站聯系組成一個大的網絡,消費者可通過它們選購國外網站上看到的商品,如亞馬遜等;而后者通常是依附于大的購物網站如eBay、淘寶、拍拍等的個人經營網店。前些年還冒出了新興的專業海外代購網站,如環球易網、美國購物網(usashopcn),但后來都不了了之。反而是ebay,淘寶上面的個體戶經驗得好一點。這涉及網站的定位與經營問題。舉個例子,我看到一條在amazon美國官網才買36~56美元(230~360RMB)的levi’s在美國購物網(usashopcn)上面居然賣600多,由此帶來的結果是usashopcn現在的日均IP流量才2萬多。所以目前來說,外代購個體戶混得相對好點。但長遠來看,很多商業的中間環節會越來越不好混。
至于海淘族交流論壇模式,屬放水養魚的方式,依靠一些海淘達人的入住,并且通過他們的分享的資訊來吸引其他的海淘族也是不錯的選擇!我目前關注的幾個網站里面發現有海外購(letsebuy)等幾個垂直論壇的做的還行,但是流量依然不給力。因為大部分的海淘客戶都是奶媽奶爸,他們海淘的最初目的都是給孩子買更安全放心的奶粉,副食和玩具等,所以這群海淘族都集中到了其他母嬰論壇。論壇應該是最原始的導購模式了,在今天美麗說的流量大幅下降了的陰影下,美麗說和蘑菇街的以圖片為主的導購模式太過浮躁,但論壇這種聚焦于話題的分享討論模式依然很大的存在價值。
最后來說說什么是“一站式”的代購服務網站,這種網站自己網頁上面沒有什么商品買,只是提供各種資訊參考,報包括向用戶提供流程介紹,推薦商品,提供返利入口和自由專線,實時包裹動態追蹤等,這種模式和代購,垂直論壇很不同。在這個領域我發現了360hitao和haitaozu等多個網站,但這這些網站的流量都很低,日均IP最多的才幾萬,可能是因為這種模式的盈利模式還有待摸索,類似的網站似乎也沒有火起來的。
在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所以的開發者都在把桌面的模式往移動端搬,于是當我在app市場瞎逛的時候,我看到連女生大姨媽的應用都已經扎堆。但是我找遍了蘋果安卓的各大App市場,甚至連PP,91,豌豆莢等各大中國的特色的應用市場,也只找到三款關于海淘的app——海淘折扣,海淘通,我愛海淘!這三款APP的用戶體驗都還有待提升,他們的App的也并未很好地與用戶的需求掛鉤,還停留在很原始的模式上面。這也難怪他們的總共下載量加起來都不超過3000,但如果要在這三款app里面選個好一點的話,海淘通這款app可能相對好一點點,也略有創新。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了解,目前海外代購主要集中在化妝品、箱包、服裝、手表等產品領域。尤其對于海外代購奢侈品女包的代購來說,基本能做到代購價格比國內專柜便宜兩成以上。
看到這里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尤其是今天的移動端開發者,是不是都應該重新考慮一下這一領域呢?
經過上面分析,目前這一領域依然是一片快速發展的藍海市場,阿里等巨頭已經開始在布局。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模式,哪怕是阿里巴巴的都還有大的創新空間。比如如何在當前國內相關法規定義還不明確的情況下去解決海淘族面對的那四個問題?如何在已經存在的三種模式中找到一種更能適應用戶的使用習慣,更能抓住關鍵用戶群,并且完善海淘購物體驗以此鎖定忠誠用戶?這些都是是想往這方面發展的創業者的搜要難題。
然而問題的解決和模式的創新仍需要創業者花時間去實際探索,我謹在此提出一些期待。目前來說移動互聯網與傳統網站的整合是大勢所趨,移動app讓海淘族更好地獲取資訊。就拿上述三款App來說都有資訊的整合,但他們整合的資訊都是翻譯篩選的東西,當然也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個人覺得倒是可以參考論壇的由用戶來發布相關資訊內容的這一機制,它不僅可以培養用戶粘性,也可以讓資訊更全面更貼合用戶的需求。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改善消費者的支付體驗,整合商品的運輸不便與商品的售后保障問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當然這也是所有現有模式中早已存在但依然沒能解決的最大的問題。而在模式方面,個人覺得可以參考讓淘寶的免費模式,將論壇交流導購與“一站式”服務結合到同時擁有桌面端和移動端的服務上去,使用戶的消費體驗更完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海淘会不会成为电商的下一片蓝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产品需求文档的10步
- 下一篇: 聊一聊社交网络的逻辑、产品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