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如果产品经理去卖土豆粉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tips:圖片看不清的話,可以把手機橫過來看、
中午經常去公司附近超市的一樓美食城去吃飯,美食城類似于稍小規模的“大食代”,各個攤位獨立經營,刷卡收費。近日觀察到其中一個叫做“兄弟倆”的土豆粉攤位生意格外紅火,前來排隊吃飯的人絡繹不絕,令其他商家分外眼紅。本著生活處處皆產品的思維習慣,分析了它在小生態系統里生意紅火的原因。
先看美食城平面圖,如下:
一、
地理位置優越,流量導入優勢非常明顯從上圖也可以看到,進入美食城的消費者會現在入口充值處購買一張臨時會員卡,隊伍通常很長,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消費者會在隊伍中拿到卡后不由自主地走到距離充值最近的“兄弟倆”土豆粉。據觀察,在我等候同事的10分鐘之內,共有13人排隊,其中有4人是辦卡后未查看其他商家徑直進入土豆粉的隊列中,由此看到充值臺流量的導入系數不容小覷。相信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此類最經典的案例非instagram莫屬了。Instagram在2010年10月13日時的用戶數僅為10萬,2010年12月21日時用戶數突破了100萬,2011年10月31日時用戶數為1200萬,而在facebook收購后1個月內則突破5000萬,用戶數每月增長1000萬。二、
“嗯,辣,就是這個味兒!”——產品至上,刺激的就是你的味蕾你會看到林林總總共計十幾種土豆粉,并可選擇面、玉米粉、紅薯粉另摻。有專門張貼的提示“默認微辣,不辣請提前說”。所有的土豆粉都被烹制為微辣,想想在寒冷的冬天,捧起熱氣氤氳的碗口中的味蕾被熱辣的食物全部激活,你恨不得對老板說“嗯,辣,就是這個味兒!再來一碗!”反思最成功口碑最好的產品無不是解決用戶的需求,在基于用戶的一個需求痛點上給與他/她最強烈的刺激和滿足。最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話我很贊成,“一定要是基于需求產生一個產品而不能是寄希望發明一種產品去滿足用戶某種需求。”三、
借品牌效應調查一下,讀者中有多少是聽過或者吃過“姐弟倆”土豆粉的?又有多少聽過“兄弟倆”土豆粉呢?沒錯,這個看起來很山寨的名字就是copy河南一家著名的土豆粉連鎖品牌“姐弟倆”。有人表示,姐弟倆很出名,那既然沒有姐弟倆就嘗嘗“兄弟倆”吧!結果,一嘗忘不了……學會借勢將會是一個聰明的PM必用的殺手锏,借時借勢借地方借所有能借的資源往往能在產品推廣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最近炒的火熱的加多寶“對不起”以及聚美優品的“代言體”讓多數產品過了一把借勢營銷的癮自不用說,凱迪拉克倒是也很巧妙地做了一個案例。它借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盛大揭幕告知天下當天也是凱迪拉克全新豪華轎車XTS的問世,宣傳片本身其實并無新意,但凱迪拉克找個很多微博大號以及娛樂明星參與營銷,2日內單條微博轉發已經超過12萬了。
四、羊群效應(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和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中國人普遍有從眾心理,愛扎堆,哪家人多挑哪家。而在等待排隊的過程中,等待時間越長,沉沒成本越大,反倒會有“都已經排到這個點了,來都來了再等等吧”這樣的心理。這點給我的啟示是,產品推廣要多挖掘人性的特點,把握用戶的心理特征,逐漸剝繭抽絲,或許能最快虜獲用戶的芳心。
當然,如果讓我來經營一家土豆粉的話,我會這么做。
各位PM看官,如果讓你賣,你會怎么做?
作者:PMCAFF會員 嫦娥望月
-----------------------------------------------
如果你覺得內容喜歡,請點右上角的按鈕分享給其他的朋友關注pmcaff公眾帳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果产品经理去卖土豆粉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如果覺得生活随笔網站內容還不錯,歡迎將生活随笔推薦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