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感悟(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感悟)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論語經典名句及翻譯感悟(論語經典名句及翻譯感悟)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 論語名句精選及感悟
- 論語名句解釋及現實感悟
- 論語經典名句100句翻譯與理解
- 論語原文及翻譯及感悟
論語名句精選及感悟
論語名句精選及感悟如下: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智者卻是能不為眼前得失所羈絆,目光長遠,判斷敏銳。
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的快樂,就像水一樣,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潑的。仁者之樂,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對于誠信的人,人們都會尊重他,也會信任他,也會把最重要的事情托付與他,因為誠信的人能夠說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話他就會謝絕。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作出承諾之前都要想一想,你的承諾是否能夠兌現?千萬不能信口開河,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諧。
論語名句解釋及現實感悟
論語名句解釋及感悟匯總如下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講解】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講解】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講解】: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講解】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7.朝聞道,夕死可矣。
【講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講解】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
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講解】發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講解】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講解】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講解】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講解】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講解】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
品德篇
15.巧言令色,鮮矣仁。
【講解】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心里不會有多少“仁德”(這種人不會有真正的愛人之心)。
16.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講解】有了過錯,別人都能看到;改了,人們都會敬仰他。
17.德不孤,必有鄰。
【講解】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18.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講解】: 一個人的高尚的品質和外在的表現一致,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19.君子不器。
【講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樣(指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贊美別人多才多藝)
2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講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卻可用小事情考驗他。
2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殺身成仁)
【講解】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論語經典名句100句翻譯與理解
1、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4、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禮的作用,在于使人的關系和諧為可貴。)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7、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十分快樂而忘記了憂愁,沒有感覺到老年將要到來。)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論語原文及翻譯及感悟
《論語》原文及翻譯及感悟列舉如下: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三十歲做事能合于禮,四十歲能辨惑解疑,五十歲能知曉自然規律,六十歲能聞言知意,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規矩。”
內容理解:這則語錄,孔子自述其進德修業的過程,總結了他人生各個階段所達到的境界。從少年時“有志于學”開始,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習的不斷深入,知識的積累、認識能力的提高、人生經驗也不斷攀升至新的高度。
孔子以自己的人生體驗告訴我們,少年時的“有志于學”將為一生成長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而終身學習,會使人不斷提高,終身受益。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思考卻不學習就會危險。”
內容理解:這則語錄講述的是“學”與“思”的關系。學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學的后果是“殆”,兩種情況對舉,從反面證明了“學”與“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們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此可見,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才能有所得。
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公冶長》
譯文:子貢問孔子:“為什么憑什么稱他謚號為文?”孔子說:“聰明好學,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稱孔文子謚號為文。
內容理解:孔子借為學生解釋孔文子謚號的機會,闡釋了自己對“文”的理解,闡述了學習應有的態度和方法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從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另外,我們也看到了作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育機會的。
《論語》簡介:
《論語》(lún yǔ),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
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自宋代以后,被列為四書之一《論語》,成為古代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論語經典名句及翻譯感悟(論語經典名句及翻譯感悟)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論語經典名句及翻譯感悟(論語經典名句及翻譯感悟)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感悟(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感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小众却惊艳你很久的文案
- 下一篇: 古诗励志的经典语句(古诗励志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