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财富的认识
這本《佛教的財富觀》,早在一年前就擺在我的柜臺上。
偶爾有些顧客會拿起翻看,但沒看幾頁就放下了,嘴里還念叨著:“里面沒有教人怎么賺錢,不值得看”。或許吧,當時的我瀏覽了一遍,也沒什么收獲。現在回想,那是因為我還沒建立正確的財富觀。我對財富的渴求和執著,導致了心里的扭曲和貪著。生活比較貧窮時,我削尖腦袋拼命掙錢。那時認為,別人能賺到那么多錢,我也能。于是從不考慮賺錢方式,心想,只要我賺到錢了,就能像其他人一樣買房買車,到時候一定會幸福得要死。經過幾年打拼,我終于擁有了房子、車子,可幸福和快樂只是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沒有我當時預想的那樣幸福得要死、快樂得要死。
試問,我想要的已經擁有,為什么我還有痛苦,為什么我還有煩惱?當下我進行了思考:我賺來的錢財正當嗎?雖然不偷不搶不騙,但是經營不如法,比如漫天要價、缺斤少兩等。賺取這樣的錢財,我能心安理得嗎?貪心說:“能,別人都這么做,我為什么不能”。善心說:“不能。作為在家居士,我們的行為必須符合法律和戒律的雙重規范,用正當手段獲取財富。如果說道德是追求利益所應遵循的準則,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為帶來的果實和收獲。此外,在菩薩道的修行中,利他與自利是一體的。菩薩不僅要自我完善,還要慈悲一切眾生,廣度一切眾生”。我要認清財富的實質,了知財富的無常不定,如法地獲取財富。并且,要向菩薩學習,發菩提心,用賺取的錢財、擁有的財富去幫助利益更多的眾生。
如果這樣,那我又如何來合理支配財富呢?佛陀一再告誡我們要奉行簡樸的生活原則。那我先說說我自己的“節儉”史吧。
常常有顧客在我店里接水喝,用兩個或三個一次性杯子。這時我心里就很生氣:你們太浪費我的東西了,以后不給你們水喝。若是碰到乞丐來討錢,我心里馬上起念頭:他是不是騙子?我不給他,那是我的錢,我辛辛苦苦賺來的,憑什么他手一伸我就給他呢?
現在我反思:我真的節儉嗎?不是,我那是吝嗇鬼,視金錢如生命,不舍得以財富去幫助別人,只有對錢財的貪著之心。對于我這樣的人,即使賺再多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只是財富忠實的保管者而已。
聞思了導師的法義后,我明白了,要正確認識財富的作用和過患。杯子本身就是給人裝水喝的,不要在意他人浪費了我的東西,而要生起憐憫之心,憐憫他不懂惜福、損耗自己的福報。至于乞丐來討錢,不管真假,我都應發真誠心隨喜給予,同時還要生感恩之心,感恩他接受我的布施。
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侯,付出愛心就是播下了善的種子。佛法認為,只有布施出去的錢財,才會真正屬于我們所有。另外,布施還可以對治我對錢財的貪心與執著。 其實并非乞丐需要討錢,而是我需要用錢財播種和耕耘福田,獲得福報,因為福報必須通過相應的形式才能得到體現,從而為當下和未來的解脫積累足夠的資糧。所以,我們要培養心靈深處的慈悲和愛心,培養生命內在的信仰與智慧。對于人生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財富,是永遠可以從中受益的源泉。
感恩三寶,感恩導師,感恩同修們。
總結
- 上一篇: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 下一篇: 情欲虽艳丽,而它身上还有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