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手机会取代个人电脑吗?
你認為手機會取代個人電腦嗎?如果會,那是在幾年之后?會是什么形態?
問題來自互聯網十問活動。提問人:張小龍。
?
首先質疑一下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會,第二個問題就不用回答。
而第三個問題是詢問會的形態還是不會的形態?先不予理會,直接從未來形式分析。
我的回答:不會取代。
此處以下提到的手機指:智能手機或更高端的正真的“掌上電腦”。
個人電腦和手機是未來絕大部分人類的基本配置。
手機是人手一個。目前擁有一臺這樣的手機輕而易舉。600人民幣以上就可以擁有。未來的趨勢是服務收費,手機硬件免費。
個人電腦:有一部分人因為自身條件,如資產、知識水平等影響個人電腦的完全普及。但這個約束也是日益減弱。
總體上,個人電腦會少于手機。但這不能算是取代。功能上是平分秋色,取長補短,而手機數量更勝一籌。
關于未來的形態:
隨著“云計算”與軟件服務的不斷發展,個人電腦與手機會融為一體,以“終端”形式存在。再發展下去,個人電腦的形態也即將發生變化。手機最后也會同化。
此處的“終端”形態:
第一階段“終端”:
輸出設備和輸入設備會多樣化。
傳統的存儲設備趨“云”化。
本地不再存儲個人資料,而是存儲公用數據,如常用資源,應用資源。緩解部分數據傳輸壓力。這類資源一般是不重要,可反復獲取。例如:游戲,絕大部分的游戲資源是統一的。如模型,聲音,地形資源。此處可以提供壓縮下載,并可更好的進行版本控制等優勢。此處和傳統網絡游戲是一樣的。和目前的手機應用的概念也是一樣的。
私有“云”數據自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信用體系是第一位,其次是管理。技術上目前水平都基本已經解決。
運算上。
本地計算與“云”計算結合。公共計算服務出現,用戶復雜或通用運算交給云計算處理,得到輸出結果。目前的服務如搜索、語義服務等。甚至本地應用也相應捆綁云計算。如一個復雜公式運行,本地終端需要1小時。大型機只需幾秒。甚至,同樣的數據已經計算過,只需到服務器存儲設備中獲取歷史運算結果。在微妙之間即可得到結果。
第二階段“終端”:
輸入輸出設備更加多樣化。
而此時,個人電腦和手機做什么?只做輸入和輸出設備。不再有運算設備。一切運算有“太”型計算機(無比巨大的計算機集群)負責。終端可以是一個有數據接收、發送與輸入、輸出的設備擔任。即只是屏幕大小而沒有個人電腦和手機的區別。愛多大的屏幕就多大。這對軟件開發人員來說很悲慘。但可以通過標準或技術解決。
類比概念如:一個超級集群上架設多臺虛擬服務器,一臺老爺機使用遠程桌面訪問進行操作,也變成一臺超級電腦。
也就是說,手機與個人電腦的性能已經不再重要,只要你能高效的傳輸和更友好的輸入和輸出。這些,就在那個5G,6G網絡騰飛的時代。
第三階段“終端”:
輸入輸出設備普遍化。
并一切設備接入服務中心。不再只是個人電腦,手機而已。你的茶杯,門,狗窩等。至于干嘛,大家可天馬行空。也許大家覺得沒必要??僧斘锫摼W的發展,電子科技的發展等?!敖K端”設備價值低到一個階段。又有何不可。
如果還有第四階段:
人即終端。形式也多種多樣,
個人比較偏向植入納米科技的生物人。而不是機器人擁有人工智能。
或者如那些兒時動畫片里面的恐怖科學家:機器身體頂著一個充滿營養液的玻璃罩,里面一顆巨型大腦。
還有一種純生物的DNA技術。直接通過DNA催動進化。在配合納米技術能達到極致。
PS:模擬一則那個階段的廣告:
哥們!心臟不好了嗎?換個電子心臟吧。與醫療中心服務器無阻礙鏈接。讓你的主治醫生獲得你最準確的信息。電池壽命長達百年。讓我們聯通從心開始!——心型終端。型號:喬老幫主N01 紀念版。
感慨生在這個時代的美好吧!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ongSharp/archive/2012/08/01/261780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你认为手机会取代个人电脑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ginx添加对web status及s
- 下一篇: OSPF在企业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