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鸠摩罗什(六)
關于鳩摩羅炎遭遇龜茲王的“逼婚”一事,《晉書·鳩摩羅什傳》記載得十分清晰:“(鳩摩)家世國相,祖父達多,名重于國。父鳩摩羅炎,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東渡蔥嶺,龜茲王聞其名,郊迎之,請為國師。王有妹,年二十,才悟明敏,諸國交娉,并不許,及見炎,心欲當之,王乃逼以妻焉。
”龜茲是佛教傳播源遠流長的西域邦國。至少在東漢初年,龜茲已有佛教流傳,而且首先是龜茲王室信仰了佛教,而后才弘傳民間。東漢永元三年,西域長史班超攻破月氏,降服龜茲王尤利多,后立白霸為王。自此龜茲王室多以白或帛為姓,那時,龜茲王室已經皈依了佛門,西域白姓或帛姓僧人均來自龜茲,且多為王室中人。
龜茲王白純有一妹叫耆波,是一位奇特而美麗的女子。白純延請鳩摩羅炎進宮宣講佛法時,耆波年屆二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耆波有著絕世傾城的美貌,聰穎異常,卻生性孤傲清高。當時有很多國家的王侯貴族皆來禮娉求婚,耆波漠然無應,如同冰國里的梅花孤寂而開,默默綻放,不為紅塵所動。
然而,來到王宮講經的這位年輕的國師鳩摩羅炎卻點亮了少女耆波內心熄滅了很久的燈。
在王宮諸人看來,鳩摩羅炎和耆波在王宮相逢,是殊勝善巧的一樁因緣。鳩摩羅炎剛開始到王宮講經時,親善佛法的耆波就隨同王室女眷前來聽經,由此和鳩摩羅炎有了一定時間的交往。聰慧的耆婆發現,和西域諸國前來求娉婚姻的貴族子弟相比,鳩摩羅炎的身上確實散發著他人難以企及的卓異稟質。鳩摩羅炎幼年習字,及長,博覽群經,后來離開天竺并游歷蔥嶺東西,講經說法,高貴的血統氣質和獨特的弘法經歷,歷練出了篤定沉凝的人格品質。他以宗教師的氣度兼具學者的儒雅風致和行者的豪俠,進退有禮,舉止如儀,剛毅優雅,令耆波心動如水。
白純王發現了他妹妹耆波的心思,自然欣喜不已,于是,龜茲王室拉開了促成鳩摩羅炎與耆波婚事的帷幕。
白純王的嫁妹提議定然遭到了鳩摩羅炎的堅決拒絕。早在天竺相府,鳩摩羅炎就已發下誓愿,皈依佛陀,出家為僧,于是獨身就成自己持戒修禪的基本要則。此后多年,鳩摩羅炎勤修戒定慧三學,攝護根門,早已不受欲塵誘惑,心意堅若磐石。
鳩摩羅炎表明了堅決的拒婚態度之后,白純再沒有露面。但是,龜茲王室的“逼婚”步驟依然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只是進行得更加委婉,更加含蓄,如流動的季節,悄沒聲息改變著世界的顏色。王公大臣來向鳩摩羅炎請教佛法的逐漸加多,對他的關照也逐漸升級。大都尉丞指示下僚在王宮內為鳩摩羅炎建造了國師府邸,讓他從王宮佛寺搬出來。鳩摩羅炎未允,仍住王宮僧舍。輔國侯在府邸舉辦佛事活動,恭請鳩摩羅炎前往誦經說法,借機讓女眷陪著耆波公主和鳩摩羅炎見面,鳩摩羅炎卻視若無睹,不置一言。安國侯是位篤信佛法的居士,運用佛法義理來勸導鳩摩羅炎還俗娶妻。他說,佛陀也沒有反對信眾娶妻結婚的旨意,佛經里宣揚信眾共生男女,是宿命同福,希望鳩摩羅炎能還俗成婚,成為龜茲的輔國大臣。
鳩摩羅炎仍是不為所動,猶自恨恨不休,凡塵俗世俊男無數,王妹為何偏要嫁一個剃度出家的比丘?
(長篇連載,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心中的鸠摩罗什(六)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报刊报道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 下一篇: 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邪淫、杀生、不孝等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