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xt.toolbar控制按钮间距_按钮规范系列 - 「按钮尺寸」的设计详解
理論上,按鈕的使用規則與設計邏輯對于產品設計人員而言,是必備的基礎知識。但是市面上關于按鈕設計的解析文章相對較少,所以我繼上一篇「取消按鈕的設計思路」之余,繼續帶來一篇關于「按鈕尺寸的設計解析」。
希望對各位有些許幫助。
關于尺寸,大多數人的認知還停留于「44 像素」或「視覺效果還不錯」上。其實在 App 設計中,按鈕尺寸的設計也是非常講究且需理性分析的。尤其是隨著手持設備的發展,UI 設計的思路已經遠不止于在純粹「好不好看」的刻板印象上了。
所以今天會從兩個方面來分析按鈕的「尺寸」:
關于 iOS 與 Android 的按鈕尺寸
熟知 Android 規范的應該知道,對于 Android 的按鈕規范建議尺寸是 48dp×48dp +8dp=56dp,因此,在設計 Android 系統的按鈕時,會主觀認為其尺寸應該定為 56dp。但時常看到界面中存在異樣的按鈕高度時,會郁悶,為什么其自家按鈕也沒有遵循相應的規范進行設計呢?
或者是這樣的:
至于 iOS 也是一樣,官方對于按鈕尺寸的規范建議是 44pt。但其按鈕的尺寸也是多樣化。就截止目前而言,iOS 的通用按鈕的最大尺寸為 50pt,最小也是 36pt。
而新出的 iOS 13 Beta 控件中,通用按鈕的尺寸則變更為三個范圍,分別是:36pt-43pt;44pt-49pt;50pt+。其規則建議在 50 后面加上了一個符號「+」,意味著 iOS 在尺寸規則上剔除了以往的嚴肅性,明確告知設計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改。
或許有人會反駁說,這個規范的適用范圍應該只是圖標而已。真的是這樣么?下面我們深入分析一波。
對觸屏按鈕尺寸的分析
在界面設計中,按鈕尺寸的重要性承載著相當大的比重。如果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點擊目標過小,需要多次操作或集中注意力才能吃力地點中,這會導致體驗下降。如圖:
相信多數人都挺反感這類廣告屏的,即使想著點「跳過」也總會直接進入廣告頁。原因就在于按鈕過小,用戶如不想進入廣告頁,就需要非常聚焦的點擊才行(有時候也不一定,手大怎么認真都會到廣告頁里去)。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廣告屏的「跳過」按鈕,是他們故意設計成這樣的。
而按鈕設計過大,又會導致界面布局重心與視覺焦點產生問題。所以對于按鈕在界面中的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
通常意義上,基礎按鈕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載體、文本/圖標。
我們首先來說說載體。
在觸摸屏按鈕設計當中,尺寸對可用性的影響相當巨大。麻省理工學院觸摸實驗室的研究發現,指墊的平均值在 10-14mm 之間,指尖的平均值為 8-10mm。但是就這樣的結論并不能很好的指導設計師設計按鈕。
Scott Hurff 在其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iOS 9 的 Apple Music 在鎖屏狀態下切換歌曲的按鈕異常難點擊。經常需要點擊 3 次左右才能點中,甚至因為誤點導致被控制的是音量。
而 iOS 10 出來后,很明顯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如圖:
在按鈕的處理上,間距與尺寸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樣的設計,顯著的降低了用戶的誤操作率。
改良后的 Apple Music 控件尺寸的變化如下。
這里的變化可能有些人看不出來,即直接將 iOS 規范定義的 44pt,改成了微軟建議的 82pt。
而針對于按鈕尺寸的變化,Scott Hurff 提到了兩項科學的實驗依據。
實驗研究的內容如下。
2006 年,芬蘭奧盧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合作。他們的研究課題是「按鈕尺寸對于單手使用觸摸屏時的影響」。
實驗場景分為兩種: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在兩個場景下試用了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按鈕。他們發現,當按鈕小于 9.2mm 時,單個任務的錯誤率顯著增加;當按鈕小于 9.6mm 時,連續任務的錯誤率顯著提升。
而在連續任務場景中,按鈕尺寸在 9.6mm 至 11.5mm 之間時,錯誤率基本保持不變。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無法給出相應的結論,只能大概確定按鈕的范圍值。
而后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 Android 系統里發布了一款游戲,游戲的玩法為:玩家通過點擊各種尺寸的浮動圓圈得到晉級。這些圓圈可能出現在屏幕上的任何地方。
他們的目標是:確定觸摸屏按鈕的最佳觸摸尺寸。
通過這款游戲所獲取的 1 億 2 千萬次點擊數據的記錄,研究人員發現當圓圈的尺寸小于 12mm 左右時,錯誤率會根據尺寸的縮小而逐步上升。當點擊目標小于 8mm 時,玩家的錯誤率超過了 40%。而圓圈的尺寸大于 12mm 時,玩家的正確率也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即 12 毫米成了玩家準確率提升的臨界值。
綜合兩項研究的結論,我們可以知道,按鈕尺寸大于 12mm 時,用戶基本已經不會因為誤操作導致點擊按鈕的錯誤率提升。
因此可以得出的大致結論為:
到這里為止,按鈕尺寸的最佳范圍已經出來。
注:當然,以上結論均為「大數據臨界點」,不代表準確率不會因為尺寸的增加而繼續提升。甚至不排除按鈕尺寸占有全屏幕時,準確率達到百分百的可能,不過這屬于特殊情況。
而通過上述研究,結合各大平臺給出的按鈕尺寸規范建議:
- iOS:44×44 points(邏輯分辨率)
- Android:48×48dp +8dp 或更多間距 = 56 x 56dp(設備分辨率)
- 微軟:9×9mm± 兩側分別 2mm 的推薦間隔= 13×13mm
從這點可以知道,微軟采用了上述第一項研究中的最高臨界值。
之后經過換算可以發現,iOS 的按鈕建議尺寸約等于 7mm;Android 約等于 9 毫米;微軟的規范建議則是 13mm。
Scott Hurff 的研究分析大家可以去「Using science to make truly tappable user interfaces」這篇文獻中查看。
其在文獻中也給出了相應的單位換算公式,下圖是結果:
對于按鈕尺寸使用的結論
再回過頭來看 Apple Music 現在(iOS 12)鎖屏時的設計:
其尺寸又發生了變化。
所以,以上內容并不是說按鈕設計有一定的規格,且必須按照這樣的尺寸來設計。只是告訴各位讀者,設計界面時,必須注意界面與按鈕可觸摸尺寸形成的比例,否則隨意設計出來的界面在操作上一定是不盡人意。上述內容的尺寸信息則作為相應的參考即可。
最終結論:
可能有人會問能否舉一些例子來加深理解,那這里就簡單放三種模式,大家可以自行找案例參考。具體尺寸差距不會太大,特殊情況做特殊處理。
將以上兩個結論做一個整合,基本上就能解決絕大多數按鈕尺寸的設計場景了。
小結
本篇文章想告訴各位的是,按鈕尺寸沒有統一的規范,只是帶各位從根本上了解按鈕尺寸的設計思路。了解以后,或許在設計上能更好的輸出合理的方案。就好比字體設計,每一筆都是有講究且有理據輸出的。
文章只是把「按鈕尺寸」的設計差異、細節提供給大家,以便幫助各位在工作中有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想當然的說就是多高多寬。
有理有據,才是設計。
那這篇文字就到這里了,謝謝閱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new ext.toolbar控制按钮间距_按钮规范系列 - 「按钮尺寸」的设计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udp重发机制_UDP 协议
- 下一篇: vb中多个串口通讯_VB中的42个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