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CO-PA 简介
CO-PA (獲利分析會計)簡介
?
一、概念信息
1、目標
CO-PA的目標:確定市場段的獲利能力。
其中市場段就是一些指標的組合,比如客戶A,加上產品1就可以是一個獲利分析段。
分析各個獲利分析段的貢獻邊際,為后續銷售決策提供支持(主要與SD模塊相結合)。
獲利能力分析比較典型的問題:市場、客戶、產品、地區、銷售劃分。
- 哪些是最大和最快增長的客戶?
- 各個銷售組織是否完成目標利潤?
- 對某一個產品線的促銷活動績效如何?
- 某一產品、產品組的獲利能力如何?
?
2、功能
可以多維度的細分報告:
- 地區:比如南方、北方;
- 產品:大類1、大類2;
- 客戶組:零售、批發;
可以相互組合,從不同維度進行分析。
?
3、組織架構
獲利能力分析的數據主要都是從其他模塊集成過來的,最主要的一個模塊就是SD模塊(開票數量、客戶、銷售成本等),其中也有一部分數據是FI直接做賬進去的(某些科目需要指定獲利段)。
?
組織架構-經營范圍:獲利能力分析中的核心組織單元,一個成本控制范圍只能屬于一個經營范圍(經營范圍是CO模塊中組織級別最高的單元)。
?
4、結構與主數據
- 特征:用來分析的維度,比如產品、地區等;
- 值字段:具體的值,比如開票數量、銷售成本等;
- 獲利段的推導:比如通過客戶可以推導出這個客戶所在的地區和分類,由一部分特性推導出另一部分特性;
- 評估;
特征值的派生是指通過定義一系列的規則,使系統在處理業務數據時,可以通過一個或者幾個特性值派生出其他的特性值(應該就是上面所說的“獲利段的推導”)。
獲利能力段:是指市場細分在SAP中的體現,是特性的有機組合。
?
?
5、實際數據的過賬邏輯
- 來自銷售訂單的數據
對于銷售的集成業務,如前所述,基于不同的獲利能力方法,系統會在發貨和開票時分別或同時形成收入和成本的過賬,并傳遞到獲利能力模塊中。
同時,系統也提供了將銷售訂單數據傳遞到獲利能力分析模塊中的功能,用戶可以隨時預先了解由銷售訂單的變動導致的獲利能力數據的變化,有利于進行前膽性的對比分析。
?
- 手工過賬
對于非集成的獲利能力憑證過賬,財務人員可以通過手工憑證的方式過賬到系統中,并在獲利能力段的結構中輸入相關的特性值。
這里,用戶應預先維護好獲利能力的PA分配結構,并指定相關的自動科目分配。
?
- 成本中心分攤和間接作業分配
可以通過定義分攤循環的方式,將成本中心歸集的期間費用通過一定的分攤結構和 PA傳輸結構分攤到獲利能力段中,這樣可以在獲利能力分析模塊中基于邊際利潤分析的報表結構,對經營成果進行分析。
此外,還可以基于作業的實際執行情況,利用間接作業分配的功能,將費用分配至獲利能力段;這種方法更適用于成本中心發生的作業無法直接或明確計量的情況。
?
- 內部訂單或項目結算到獲利能力段
SAP系統中由內部訂單和項目歸集的收入及成本數據也可以通過結算的方式傳遞到獲利能力段,我們可以通過在內部訂單或項目的WBS元素中定義結算規則的方式,基于PA傳輸結構,將收入要素或成本要素的實際發生數據結算到獲利能力段。
從業務應用的角度來看,未來的生產和銷售性企業通常不需要用內部訂單去核算銷售業務,因此基于標準的銷售訂單系統功能就可以很好地與獲利能力分析模塊進行集成。
?
- 生產成本及差異數據傳遞到獲利能力分析
基于銷貨成本分析的需求,通過在獲利能力分析模塊中定義評估策略的方式可以從生產成本計劃模塊中調用相關的產品成本評估數據,這樣,可以利用已經下達的成本評估數據基于銷售數量對產品銷售成本進行估算,同時也可以在不同的成本估算數據間進行比對和評價,為獲利能力分析和市場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此外,基于標準成本核算體系,用戶月末可以將產品成本核算過程中的差異結算到獲利能力段中,以便可以在獲利能力分析模塊中根據不同類型的成本對象和差異類型,對生產成本差異進行細化分析。
?
二、系統展示
獲利能力分析操作
獲利能力的流向查詢:KE24
1、通過SD模塊集成
比如某一個銷售訂單,進行銷售開票之后,確認了收入/結轉了成本,就可以通過這個報表查詢到。
2、FI手工記賬
?
?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学习笔记】CO-PA 简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FI模块学习笔记】 固定资产概述(下)
- 下一篇: 【FI模块学习笔记】 实收资本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