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CO内部订单
內部訂單
?
一、用途
主要用途是歸集跨部門之間的費用,將其分攤到相應的成本中心或直接費用化。
比如在生產環節,我們可以用內部訂單歸集新產品研發費用(跨部門合作的情況)。
簡單理解為“專項費用”。
?
二、案例
通過研發一種機器設備專門用于生產線的建設。這種機器設備的費用歸集之后需要轉入在建工程,最后轉入固定資產。
第一步:機器設備費用的歸集 (FI記賬→CO內部訂單)
- 材料費用
- 人工費用
- 制造費用
- 其他費用
第二步:轉入在建工程
- 80%轉入在建工程(CO內部訂單→FI記賬:外部結算)
- 20%轉入成本中心(CO內部訂單→CO成本中心:內部結算)
第三步:轉入固定資產(FI記賬→FI記賬)
- 60%計入固定資產:資本化
- 40%計入管理費用:費用化
第四步:固定資產正常化(折舊正常運行)
?
?
三、實現
1、創建會計科目: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制造費用和其他費用
事務代碼:FSP0(會計科目表層級)
? ? ? ? ? ? ? ? ? FSS0/FS00(公司代碼層級)
因為是成本類科目,所以同時需要創建成本要素(初級成本要素)。
事務代碼:KA01(創建初級成本要素)
?
2、創建內部訂單
事務代碼:KO01
這里的“對象類”一般我們直接選擇“OCOST間接費用”即可。
勾選“統計訂單”即為統計型訂單,勾選“計劃綜合訂單”即為實際型訂單,兩者只能勾選其一。
如果不批準狀態(CRTD)下進行FI記賬,則會出現錯誤信息,具體如下圖所示。
需要通過事務代碼KO02進去修改批準(REL)。
?
3、FI記賬
事務代碼:F-02
有這樣一個情況,要是同時輸入“成本中心”和“內部訂單”兩個有效的CO對象,那么系統會如何處理呢?
—— 系統會按照優先級來處理,實際型內部訂單的優先級更高。
而統計型的內部訂單則不能作為一個真正記賬的CO對象,只能作為統計來使用。此時需要重新輸入一個CO對象,比如成本中心,這個時候成本中心的優先級就更高。
下圖則是FI記賬生成的會計憑證。
成本中心計劃/實際報表-S_ALR_87013611
比如上面的例子,同時輸入了內部訂單和成本中心,即使成本中心報表中存在金額,但也只是存在于統計過賬中,不會參與實際分配/分攤。
內部訂單計劃/實際報表-S_ALR_87012993
?
4、創建在建工程資產/固定資產
事務代碼:AS01
其中,在建工程是不需要計提折舊的。
?
5、維護內部訂單的結算規則
事務代碼:KO02(結算規則)
- 20%轉入成本中心;
- 80%轉入在建工程;
?
6、運行結算
首先需要配置/維護結算結構(SPRO→控制→內部訂單→計劃→維護結算→維護結算結構)。
內部結算 CTR :21類型次級成本要素;
外部結算 FXA :22類型初級成本要素;
進行結算,事務代碼:KO88
凡是外部結算,還會產生會計憑證。
到這里,內部訂單的使命就完成了,可以查看報表S_ALR_87012993發現這個時候余額為0了。
可以通過事務代碼KO02進去改變內部訂單的狀態為結算(SETC),再將其鎖定,此時不能再次過賬到該CO對象中。
?
7、在建工程資本化/費用化
事務代碼:AIAB-分配
事務代碼:AIBU-記賬結算
查看在建工程資產-AS03。
查看固定資產-AS03。
下個月通過事務代碼AFAB計提折舊正常。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学习笔记】CO内部订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概念信息】成本中心计划
- 下一篇: 【整理】固定资产后续业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