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SAP 计划策略组40、50对比分析
PP的策略常用的是按單生產和按庫存生產兩大類,其中有一些是疑似兩種功能混和的。策略的應用取決于企業或者產品的生產模式,如金字塔型,倒金塔型,凹凸型等等。
SAP的策略很多。
按庫存MTS:40,30,10,11,52,63;
按單MTO:50,60,20;
計劃組件:70,59;
帶有變量配置的:25,26,55,65,56,89,54;
裝配訂單:82,81,89。
多是很多,但一般一個企業都只應用一到幾個策略。 這一回,是弄了50策略相關的東西。50(Planning without final assembly)的策略是按單生產的策略,應用于價值體現(價值遞增)在組裝層,下階為非貴重的物料。組裝層因為裝出來后很值錢,所以控制在有銷售訂單后才開始做,而下層的物料則可以提前做。也就是,組裝層以下的物料可以提前做好,等在那里,銷售訂單一來,就進行組裝出貨。
第一,用法。
成品級做計劃獨立需求,然后帶出下階物料的需求。在銷售訂單下單后,沖銷計劃獨立需求(銷售訂單下達是沖銷點),這一點與40相似。并且,如果銷售訂單下單的數量大于計劃獨立需求的數量時,系統會按大的數量產生需求,即會將客戶需求(SO)與計劃獨立需求(MD61)對比,取大的需求。 要控制由計劃獨立需求產生的計劃訂單在沒有銷售訂單時不允許生產,SAP系統以一種特殊的計劃訂單類型“VP”來實現,VP的計劃訂單不可以轉化為生產訂單。當銷售訂單下達的時候,銷售訂單的需求在沖銷計劃獨立需求的同時,創建一個可以轉化為生產訂單的計劃單(計劃訂單數量為銷售訂單數量),類型為KD。這個時候,如果銷售訂單數量小于計劃獨立需求數量,VP訂單仍然存在,數量減少;如銷售訂單數量大于VP訂單的數量,按銷售訂單數量創建可轉化的KD類型訂單,VP訂單消失。
第二,對比。
首先對比的是,同是沒有最終裝配,且由銷售訂單下單時沖銷計劃獨立需求的50和52,兩者的不同,只是在于50是MTO,52是MTS。52也同樣是下計劃獨立需求產生VP計劃訂單,待銷售訂單下達沖銷計劃獨立需求,并且在MRP運算中將銷售訂單數量與計劃獨立需求數量比較,取其大者。但當成品有庫存時,MRP會對現有庫存進行考慮,不是僅以銷售訂單的數量產生一張可轉化的生產計劃訂單,而是以銷售訂單數量減去庫存數量后的多少為所產生可轉化計劃訂單的數量。 其次,是同是銷售訂單下達沖銷計劃獨立需求的50和40對比。
兩者區別是:
1)50策略是按單生產MTO,40策略是按庫存生產MTS;
2)50策略的成品不生產(無最終裝配),40策略的成品是生產的(有最終裝配)。
| 成品做銷售預測 | 成品做銷售預測 |
| Run MPS/MRP | Run MPS/MRP |
| 半成品生產(成品不生產,PLD:VP) | 成品生產 |
| 成品有SO后,會沖銷成品銷售預測 | 成品有SO后,會沖銷成品銷售預測 |
| 觸發成品生產訂單(PLD:KD) | / |
第三,下階物料。
應用50策略,可以靈活地控制下階的物料是否可以先做庫存。50策略成品下的下階物料可以選擇先生產,也可以選擇銷售訂單來了再生產。主要是貴重的或有時效性的半成品/原材料,可以不生產/采購,待銷售訂單下達再生產/采購,低附加值(不貴重)的物料可以先生產做庫存。 不生產的下階物料通過在MRP4:獨立/集中字段的設置來控制生產計劃單不可轉換(VP), 生產的設為可以轉換生產訂單(或產生PR)。獨立/集中:空或1=不生產,獨立/集中:2=生產。所以,一個產成品下的物料可按其價值來分是否提前生產作庫存,即劃分成品BOM下各階物料的是否提前做庫存。 第四,相關。不帶最終裝配的組裝層計劃:74策略,據說其功能類似于70+50的組合。設置時MRP3:綜合MRP(MixedMRP)=3。先不生產的下階物料在MRP4:獨立/集中設為1或空。要生產的物料MRP4:獨立/集中設為2。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转载】SAP 计划策略组40、50对比分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BAP】带PDF附件的邮件发送功能
- 下一篇: 【学习笔记】新基建/新动能——部分学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