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执着不同,就带动了不同的人生
從五蘊當中的執著,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追求成敗得失,這種人生死業力就最重,他完全活在外境;第二種人是追求心靈的安樂,他的生死業力相對比較輕薄;第三種人是追求心中的愿望,活在愿望當中。第三種人是最好了,我們今天要提升就是活在第三種人。所以,我們在改變當中,先把這個行蘊跟識蘊,要轉成菩提心,然后再產生智慧的觀照,最后產生安樂的解脫。
所以,在這個修行當中,我們要做的:第一個先脫塵。你修菩提心,要先脫離外境,就是色蘊,脫塵。你要把世間的成敗得失看淡一點,今生都是暫時的了,你如果不放棄今生的因緣,你臨命終就很難走過生死這一關。
第二個,脫根,脫塵——脫根。你如果是了生死啊,連心靈感受的快樂都要放棄,因為它也會牽動生死業力。真正發菩提心的人對外境、對內心的感受是完全放下的,心中只有;一個愿望跟;一個空正見這兩個,就是活在;行跟;識這兩個。
菩提心是先從內心的真如安住了,再從外面發出來。反正是這樣:你的五蘊,你的生命的操作,如果你生命的受、想經常是從外面進來的——因為有物質、有美好的環境,所以產生你快樂的感受,產生美好的想象,然后你產生你的執著,最后儲存起來你的生命的流動,只要從外而來的,你大概就是生死凡夫了;你的生命的整個操作,是你自己決定的——從你的愿望發出來,然后從愿望當中,去帶動你一個美好的感受,然后再去面對外境去歷練,是從內而外的,你已經走上了菩提道了。
這個是判斷你走上什么道路最簡單的一個方式,就是你的五蘊的操作是由外而內,叫做攀緣心,還是由內而外,叫做正念真如,這個是最重要的判斷方法。一個叫做;夢里明明有六趣,一個是;覺后空空無大千。
這個地方就是說:因為我們的執著不同,就帶動了不同的人生。有些人是啟動了生死業力,有些人是啟動了涅槃的安樂,不同的。這個是五蘊的主人的差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们的执着不同,就带动了不同的人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念佛了,佛光会一直摄护照着我吗?
- 下一篇: 我们努力了就可以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