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采购提前期概述
采購提前期即物料采購所需要的時間,在執行計劃時,系統會根據需求需要時間、提前期,推算出你應當進行采購的日期(可參考Prasad Revur:傳統庫存計劃與基于需求的計劃)系統中的物料有“采購件”、“制造件”兩種類型,制造件的提前期相對復雜。
在系統的BOM模塊中可以計算制造件的提前期。而采購件的提前期只有手工錄入。即使有工藝路線,也不會計算提前期。
采購件提前期的啟用條件:
要在MRP計劃中正確的考慮采購件提前期,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 1) planning_make_buy_code = 2 (采購).
- 2) fixed_lead_time = null.
- 3) variable_lead_time = null.
在界面上,無法區分數據是空還是NULL。如果是一個空格,系統會用默認值0代替,即產生錯誤的結果。
可以用以下SQL查詢驗證:
select planning_make_buy_code,organization_id,fixed_lead_time,variable_lead_time,full_lead_time
From mtl_system_items Where segment1 =‘&item’
采購件提前期的構成及業務意義:
1) 何采購件的提前期都會考慮工作日歷。只在工作日考慮采購提前期,及假設休息日沒有任何采購相關的業務。
2) 采購件的提前期計算邏輯如下:
過賬提前期/后加工提前期/Postprocessing Leadtime(從接收到入庫的時間)
+
處理時間/加工中提前期/Processing Leadtime (供應商處理訂單到交貨給你的時間)
+
預提前期/預加工提前期/Preprocessing Leadtime (采購訂單完成前需要的時間)
3) 結果如下:
到岸日期/dock date (在計劃明細報表中可能看到) 指供應商將貨物送到交貨到站地的日期
到岸日期=訂單到期日-后加工提前期
開始日期/start 指你將采購訂單交到供應商的日期
開始日期=到岸日期-加工中提前期
訂購日期/order date 是你開始錄入采購訂單的日期
訂購日期 = 開始日期-預加工提前期
4) 可以設置固定提前期(fixed leadtime)代替處理中提前期(對采購件兩都意義和效果是一樣的)。
(這是Metalink Note:100127.1的說法,和采購提前期的啟用條件中所寫的有矛盾,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安全起見還是fixed leadtim為空比較好。有興趣的可以測試一下,有結果了給我留個言。)
采購件提前期的設置
采購件提前期有兩種設置方式:
如果業務對計劃的精確性不高,可以設置在物料的屬性中。如果多個供應商提供一個物料,一般設置為較長的一個供應商的提前期。
如果目前計劃的精確性已經很高了,可以在物料中定義預提前期和后加工提前期。同時啟用全局批準的供應商列表,在ASL中指定每個供應商供應不同物料的處理提前期。
理解及討論
采購提前期由三部分相加構成。
為什么要分三部分?
就是為了區分出,什么時候你應當將采購訂單下達給供應商了?什么時候供應商應當把貨送到了?什么時候庫房人員應當接收檢驗完畢入庫上帳了 ?
從而采購計劃員可以分析出,到底是業務的哪個環節點出現了延誤。(通過計劃延遲的訂單報表)
但一直有一個問題:從入庫到到發貨區到你發運出庫的這段時間在什么地方體現? 為了正確的提出采購開始時間,目前我還是將他考慮在了后處理提前期中。但如果是加入到后加工提前期中,那就無法知道有多少東西是在驗收過程中的延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转】采购提前期概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M模块】Material Plann
- 下一篇: 【MM模块】 External 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