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发愿生心,也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发遣(净宗法师)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我们能发愿生心,也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发遣(净宗法师)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我們能發(fā)愿生心,也是因為釋迦牟尼佛的發(fā)遣(凈宗法師)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jīng)》里三次很懇切地勸導(dǎo)我們說:「應(yīng)當愿生彼國。」第一次就是在說完極樂世界的莊嚴景象之后,勸我們說:眾生聞?wù)撸瑧?yīng)當發(fā)愿,愿生彼國。「應(yīng)當」兩個字就很懇切。因為我們都在做一些不應(yīng)當?shù)氖虑椤7鹫f:「你應(yīng)當發(fā)愿,愿生彼國啊!」好像是商量式的、懇求式的、勸導(dǎo)式的,不是強迫式的,因為強迫不來。第二次是在說完「一日……七日」稱名必生之后,也說了:若有信者,應(yīng)當發(fā)愿,生彼國土。第三次是在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證明之后:眾生聞?wù)撸瑧?yīng)當發(fā)愿,生彼國土。三次勸我們「應(yīng)當發(fā)愿,愿生彼國」。大家都有絕對的清凈心了所以,我們就知道:所謂的清凈心,就是指愿生心;愿生心就是清凈心。大家愿不愿生極樂世界?(「愿意!」)那么,大家都有清凈心了。因為這個心不是看我們的心里狀態(tài)。我們往往誤解了,說:「我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通過念佛,心里邊其它的妄念會越來越少,我們會感覺到妄想雜念比較少──這個也算一種清凈心。但是,這種清凈心跟剛才講的「清凈愿往生心」相比,那不能為比。這個是一種相對的清凈。比如說:人走路,走路走累了,坐下來歇一會兒就會感到很輕松;我們妄想很多,那么,少一些就感覺比較清凈。這個是相對,不是絕對的。絕對的清凈心,就是阿彌陀佛的誓愿所形成的力量,呼喚我們、招引我們愿生極樂世界。我們愿意往生,這個是佛力的回向所產(chǎn)生的愿往生心,這個就是「清凈愿往生心」。這個「清凈愿往生心」也是來自于六字名號當中。善導(dǎo)大師解釋說: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fā)愿回向之意。「南無」兩個字里邊,就有發(fā)愿回向,這是六字名號本身所具備的愿往生心。所以,只要我們不失愿生心,就是不失清凈心。剛才所說的念佛的一種比較輕安的覺受,感到妄想雜念少一點,那是一時的一種覺受,不是絕對的清凈。那樣的所謂清凈,其實練功的人、打坐的人也有這種心,甚至比我們還好,好得多(他能夠有禪定啊);甚至有些打太極拳的人,打得也很入迷,心里很靜了、忘我了,進入一種定境。那么,跟佛力所回向的這種「清凈愿往生心」(它的本體是清凈的)來比,是相差很大。這個大家要明白。念佛要貫徹一生另外,「東西兩岸,百步之寬」代表什么呢?是代表我們的壽命短暫,一生之間,只有這個凈土法門當生了脫。現(xiàn)在聞到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命終就往生凈土,所以,善導(dǎo)大師說:「須臾即到彼岸。」如果走在這條白道上,走了一半,你停止了,不能到對岸;你回頭了,也不能到對岸。也就是說,你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三年、五年,你不念了,這個不能往生。更不用說念上一句、十句再不念了,那不可能有往生的道理,所以說「念念無遺,乘彼愿力之道」。「念念無遺」就是念念不舍、念念相續(xù),也就是「一發(fā)心以后,誓畢此生,永不退轉(zhuǎn),唯以凈土為期」,善導(dǎo)大師的思想都是一致性的。安心乘彼愿力白道「乘彼愿力之道」:這條白道,是阿彌陀佛的愿力為我們所搭設(shè)的。我們心中雖然有貪瞋的水火二河,但如果我們念佛愿生西方,我們心中就有一條愿力的白道,這條白道和阿彌陀佛相通,順這條白道就能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不用害怕。(凈宗法師)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们能发愿生心,也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发遣(净宗法师)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慈忍法师留佛足(随州大洪山传说)
- 下一篇: 惊!好的修行人究竟有多难遇?佛告诉你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