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SAP向云看齐
云,在2017年顯然是IT業的重中之重。
有人說,云都說了好些年了,你這不是在炒舊概念嗎?
還有人說,云都忽悠了這么多年了,至今也沒見多少企業用,憑什么2017年就是云落地之年。
其實,每個人說的都對,只是因為各自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各自對云有著不同的理解。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眾所周知,云計算主要有三層架構,IaaS、PaaS和SaaS。PaaS和SaaS都要建立在IaaS基礎設施服務的基礎上,所以,IaaS先行,對于IaaS供應商或者服務商來說,云計算早就開始了。
從市場角度,云計算還有個人消費和企業級之分,個人消費比如微信、支付寶這樣的云應用也早就火爆,但是對于企業關鍵業務等行業核心應用來說,出于穩定、安全等因素的考量,這些應用要遷至云上,一定會慎重再慎重,因為任何一個重大紕漏,都意味著企業要自己承擔重大損失,企業CIO的職位也就隨之煙消云散。
明白了這一層,再來看筆者所說的2017年的重點是云落地,實際上指的是云計算的全面全方位落地指日可待,因為云計算落地的最后一塊拼圖——企業級的關鍵應用在2017年即將真正落地。今年一開年,承載企業級的關鍵應用的核心供應商如SAP、用友等,都把云放到了各自2017戰略規劃的核心位置。
1
SAP、用友向云看齊春節剛過,2月8日,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Mark Gibbs)面對數十家媒體,首次用“云優先戰略”來解讀SAP的新策略,同時宣布SAP大中華區2017年將以“贏得更多中小企業、加速云端之旅、點燃生態系統”為戰略重點。
而用友也在1月份宣布公司組織架構的重大重組,將用友旗下的云業務進行整合,成立用友云事業群(用友云BG),由云平臺事業部、社交協同事業部、財務云事業部、營銷云事業部、HR與采購云事業部、薪福社、通信事業部、電子發票事業部、云市場事業部組成,隸屬于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友云的具體策略,下周筆者會有更進一步的第一手材料進行解讀,今天的重點先放在SAP這邊。
總之,兩家在企業核心應用領域擁有主導性話語權的廠商,確確實實已經把云業務當成是2017年的戰略重點。為什么這個時間節點選擇在2017年?云憑什么能成為企業核心應用支撐?未來企業發展乃至宏觀經濟發展趨勢會有哪些變化?本文嘗試進行解讀。
2
2017是重要時間節點我們知道,云為先這個詞最早應該是微軟新任CEO薩提亞在2年前提出來的,去年,IBM也提出了這個說法。
云在于微軟,其實不僅僅是Office365,何況Office 365仍舊以本地客戶端為主,因此本質上Office365并不是一種真正的云服務,而更多是采用了云租賃這一商業模式。在筆者看來,云在于微軟,彼時更關鍵的是在于微軟的Azure能不能迅速崛起,因為IaaS服務商以規模為勝——說白了,圈地是第一位的,哪怕圈來的用戶并不用微軟親生的Windows操作系統,也要把Azure的IaaS規模做大。這就是微軟的云為先。
而IBM也類似,其Smart Cloud、Softlayer和Bluemix這些,都是IaaS和PaaS層的內容,因此早于SaaS核心應用進入白熱化競爭的階段,不僅和微軟Azure以及Oracle,同樣也和互聯網巨頭如AWS、Google云和阿里云、騰訊云等直接競爭。
這里不得不說一下Oracle,雖然Oracle并沒有提出所謂云為先的概念,但實際上Oracle比誰都更激進地推動云為先策略,甚至不顧對自身的業績產業負面沖擊。這是因為,Oracle的數據庫,實際上是PaaS層的基礎技術之一,在云時代必然面對AWS等各方云數據庫的直接挑戰——與其讓別家的數據庫在云時代占優,不如自己挑戰自己。
依照從IaaS、PaaS到SaaS這樣的部署次序和邏輯,就很清楚為什么微軟、IBM、Oracle這些傳統IT巨頭的云為先戰略,從發力的時間點上,要早于企業核心應用。當然,SAP和用友過去幾年并沒有閑著,也已經開始布局云業務了,但在關鍵客戶的關鍵應用市場,做得早,不如做的時機更準。
3
云的本質是數據服務在筆者看來,對于行業用戶來說,除了云計算的部署在IaaS層已經準備就緒,如今的數字化轉型,也是驅動企業核心應用上云的動因之一。
什么是數字化轉型?很多人以為數字化轉型等同于信息化轉型,其實不然。
舉個例子,徐工集團與SAP合作,進行聯合創新。雙方選取了一些設備嵌入了很多傳感器,并且實時采集這些傳感器數據,包括行駛距離、噸位、挖掘量、設備運行狀況等。這部分設備徐工只租不賣,甚至免費交付到施工單位,只是根據使用量、行駛里程、挖掘土方來收取服務費。
從銷售設備到施工服務,這樣的商業模式的轉型,實際上是數據驅動的轉型。換句話說,信息化不再僅僅是輔助工具,而是成為企業新商業模式的支撐力量。這一模式的關鍵,在于運營服務與生產制造的一體化,運營服務的數據反過來不僅可以指導產品的研發,還可以指導施工單位,就如同運動手環獲取的數據與最優數據對比,就可以指導手環使用者更加健康地生活一樣。
實際上,在如今經濟滯漲的時期,不少行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無論是鋼鐵、建材,還是光伏、工程機械等。不僅中國如此,全球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國家提出來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在IT行業,云計算就是供給側改革的典型案例——云計算本質上是把IT的軟硬件以服務的形式交付給最終用戶。這一方式在傳統的制造業同樣適用。
SAP中國區總經理李強還引用了一家德國工業級空壓機制造商的案例。這家廠商同樣面臨經濟滯漲帶來的銷量下滑困境。于是,凱撒空壓機首先對其所有的工業級設備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嵌入了大量的傳感器,將機器數據實時采集到云端,同時加入了流量計費的系統——用戶不再必須購買昂貴空壓機設備,而是可以通過使用量進行付費。凱撒空壓機從一家設備提供商轉變為空氣壓縮服務供應商。
因為如今有了物聯網、云計算,因為數據可以從機器連接到云端,并且實時監控并計費,因此租賃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第一,通過設備數據服務,企業能夠實時了解產品、設備在用戶中使用的狀況;第二,所有的數據采集之后經過運算,企業可以借此優化產品和服務,指導研發,從而形成研發制造運營使用的閉環;第三,數據還可以為行業提供咨詢服務等。”李強表示,“這些數據將會推動行業的轉型和創新,可以發揮和拓展的空間非常廣闊。”
4
數字化轉型的云基石很顯然,無論是從供給側改革,還是提升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企業在今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的時代,無一例外,都必須要走數字化轉型的道路。
相對而言,或許IBM在金融、Oracle在電信行業更多一些經驗和優勢,但其他20多個大行業,都是SAP、用友這些傳統ERP供應商的最佳實踐獲益者。而今,SAP除了過去幾年已經在國內部署的人力資源云解決方案Success Factors之外,還引入了采購云SAP Ariba、客戶體驗云SAP Hybris Cloud for Customer、SAP Business ByDesign以及SAP Cloud Platform開放云平臺。
實際上,2016年SAP不僅擴展了與中國電信旗下的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還與阿里云建立了戰略聯盟。如今,SAP這4朵云的中國本地數據中心已經正式啟用。其中SAP最早面向中小企業市場的云產品SAP Business ByDesign,也被重新架構,完全基于公有云提供ERP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如今,“6周上線,60萬起,擁有為醫療器械中小企業量身定制云端ERP”,成為SAP官網的一個新亮點。
其實基于云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比如李強例舉的個性化定制和協同設計。SAP的解決方案是通過云端的Hybris Cloud為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提供了一個界面,這個界面能夠把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的訂單,通過云平臺實時傳回到企業的內核,通過數據集成把訂單轉換為生產執行,讓生產線能夠自動匹配,完成機器到機器的個性化定制,從而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交付周期。
另一個場景:今天,幾乎所有的整車廠都在努力實現零庫存生產。這需要有非常好的供應鏈計劃——只是在生產的前一刻,原材料供應商才會把材料拉到汽車整車廠,從而不再造成庫存的積壓和資金的占用。這時候,SAP提供的協同生產可視化集成方案,既提供給供應商,讓供應商通過網絡云計算的采購平臺SAP Ariba實時交付這些原材料,還可以讓用戶實時了解生產的過程。
不僅如此,SAP在物聯網領域還在推進一個名為SAP Leonardo的創新項目——該項目在全球設立了很多研發中心,上海也是其中一個。更為重要的是,SAP新推出的Cloud Platform,讓企業擁有了一個開放式的開發平臺——借助SAP HANA云數據庫服務、用戶體驗服務、物聯網和機器學習服務,大數據服務及集成服務,無論是大中型企業還是中小及創業企業,都可以快速構建、擴展和集成企業個性化的云應用。這對于傳統以大型企業為主的SAP來說,是一個顛覆性的變化。
換句話說,借助云平臺,SAP可以將其生態圈從以往大中型企業和咨詢服務商,真正拓展到更為廣泛的中小、初創企業及更多的行業應用開發合作伙伴中,這就是為什么SAP除了云加速之外,還把激活生態和贏得更多中小企業客戶作為新年戰略重點的原因。
“2017年是云加速的年份。2018年、2019年、2020年乃至未來,我認為所有的計算都會在云上完成。”在紀秉盟看來,從云端到企業內核,從企業內部的生產到與外部供應商的協同,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是SAP的獨到優勢所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17,SAP向云看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AP VBKD表
- 下一篇: 一些基本的ABAP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