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如何炼成发达国家?
發展中國家要煉成發達國家,這和窮人變成富人的模式類似,雖然各國有各國的國情,導致發展的路徑不同,但大致的規律還是相似。窮人變成富人,在社會和平發展的態勢下,往往需要過三關:一是自立關。你得自立,進入一個行業。二是積累關。你得在此行業修煉你的絕招,才可能有重大發展機遇。三是質變關。你修煉成功,則進入財富升級階段,最終成為成功人士。所以一個人成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變的過程中充滿著艱辛和苦難,而在質變的過程則處處是鮮花和掌聲。
人如此,國家何嘗不是如此?站在發展的趨勢和歷史的角度,淡化殖民掠奪和霸權控制的外在強力因素,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發展,成為發達國家?這是一個大戰略問題,是世界性國家扶貧問題,也是目前世界發展的共性問題。
發展中國家邁向發達國家,需要三步走:一是國家自立自保階段。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三是創業創新和消費為主的階段。用這個眼光來衡量發展中國家,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境況和未來發展的空間和方向在哪,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空間在哪?這也會為廣大投資商創造機遇。
拿我們中國為例,前三十年基本是國家自立自保階段。為了國家自立,我們勒緊褲帶搞了兩彈一星;為了國家自立,我們勒緊褲帶搞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為了國家自立,我們被迫進行 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和對印自衛反擊戰,穩固了周邊安全。
在穩固了國家安全,完成了自立自保階段之后,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即以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作為國家發展的重點,我們看到了這三十年我們大力發展的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我們看到了我們這三十年大力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房地產、鋼鐵、水泥等。在完成了大規模基礎建設之后,這些產能面臨著過剩,怎么辦?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這個階段,所以我們啟動了一帶一路大戰略,使中國成為帶動周邊發展中國家快速的發動機、引路者。當然,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錢從哪里來?就是從出口中來,從合理的中長遠債務中來。債務投資大規模基礎設施的模式,類似于向老百姓和社會資金分期付款,籌集資金。這一階段,拉動經濟的投資、出口、消費的三架馬車,投資和出口占主導因素,也是一個國家勞動致富的過程。
作為我們國內來說,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在國內市場日趨萎縮,那么未來我們發展的空間在哪里?知名自媒體作家龍凱鋒認為,未來三十年我們發展的空間在產業的創業創新上,在老百姓日益旺盛的消費需求上。為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而投資興建的產業群,面臨國內市場的萎縮而產能過剩,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中斷。那么賺錢怎么賺?怎么形成國內資金的安全高效循環,以及社會分配機制的科學循環?產業升級+消費+出口。產業升級的方向在哪里?就是出口市場和消費市場的需求。如果說,基礎建設過剩產能的出口市場,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的話;那么創業創新出口的市場則主要是發達國家,以及國內消費市場。這是未來產業升級的發展方向和定位,熟悉了這個,我們就能知道為什么很多新興產業發展非常迅速,那是他們把握了世界市場和國家市場發展的大勢。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发展中国家如何炼成发达国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IT和UAT有什么区别?
- 下一篇: 世界大学排名:12所中国大学科研实力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