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模型分析中国经济?
宏觀經濟模型是用一系列的數學方程來代表一個宏觀經濟的運作。計量經濟學家用統計數據來估計模型的參數。模型有兩個用途。一是分析和了解一個經濟的運作。二是用來作經濟預測。我們可以假定不同政策變數的變量,例如政府支出或貨幣供應的變量,再用一個模型來作預測,便可以衡量不同政策變數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以此來決定采用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本文介紹兩個簡單的中國宏觀經濟模型給讀者參考。
第一個模型是利用中國從1952年至1983年的經濟數據,來估計兩個方程。一個是解釋總消費。另一個是解釋總積累或總投資。消費和投資是國內總生產GDP的兩部分。第三部分是不用模型解釋的凈出口(出口減去進口)。
解釋總消費的方程有兩個變數,一是GDP,二是去年的總消費。要解釋投資,我們先考慮資本的決定。因為投資是資本數量的增加。假定資本與總生產GDP成正比。投資便是由GDP的增加來決定。
讀者或會問上述的模型是根據西方的經濟理論建立的,可能不會適用于中國的經濟。我的回答是:第一,中國居民的總消費行為在計劃經濟時代和他國居民的行為是一樣的。當時中國實行配給必需品的政策,控制了糧食與棉布等的消費量。但是當居民不能多購買必需品時他們會用收入購買別的消費品。總消費與總收入的關系和別國居民的還是一樣。關于總投資,我們假定它是總資本的增加和假定資本是與GDP成正比。這種經濟變量的關系,在中國實行計劃經濟的時代也是適用的。
這個模型是我在1980年代初期研究的結果。1985年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經濟學期刊出版。近年來我再用直到2006年和2009年新的數據,把這個模型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的Economic Letters 經濟學期刊出版。介紹研究的主要結果,即模型從1978年后不變,這證明適當的經濟模型是跨時代的。
第二個模型是在第一個模型的基礎建立。模型增加了兩個政策變數,即政府支出和貨幣供應量,分別代表中國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目的是研究這兩個變數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模型共有5個聯立方程來決定5個經濟變數: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和貨幣供應量。我們要研究各變數的互相關系。一般來說,討論經濟變數的互相影響是一個經濟學基本的方法。例如一個消費品的生產量(假定等于消費量)和它的價格是互相影的。根據需求函數的理論,當價格增加,消費量會減小。根據供給函數的理論,當價格增加,供應量會增加。同樣的,在第二個模型,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和貨幣供應是有互相的影響。在下面我要討論這五個變數的互相關系,涉及內容是屬于專業牲的。
第一方程用定義解釋GDP,與第一模型的相同。第二方程解釋總消費,是根據第一模型的理論,再添上政府支出和貨幣供應量可能對消費的影響。研究的結果發現政府支出對總消費可能有正面的影響。第三方程解釋總投資,是根據第一模型的理論,再加上政府支出和貨幣供應量可能對投資的影響。研究的結果發現貨幣供應對投資有正面的影響。因此貨幣政策可以用來增加總投資。第四方程解釋政府支出。研究的結果發現政府支出單是由政府決定的,不受其他四個變數的影響。但是它可能影響總消費。因此政府支出可以用來增加總消費。第五方程解釋貨幣供應。發現GDP對貨幣供應有正面的影響。這便是說,當收入增加時,人們會增加對貨幣的需求。貨幣供應與消費有負面的關系, 因為當居民增加消費時會把他們的貨幣用了。
建立了第二個模型以后,我們能夠多了解中國宏觀經濟的運作。還可以用模型來作預測。既能作預測,我們便可假定采用某種經濟政策,再用模型來預測政策的效果。這樣便可以用經濟模型來衡量政策的好壞。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用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AP SM37后台作业结果显示为alv
- 下一篇: 几则常用的BASIS技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