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外包工序
你還可是使用工序外包處理以上業務,不同的是,在直接使用外部采購時,外包產品ZST_SUBCON沒有建立工序,而使用外包工序法,則需要建立工藝路線(Routing),在本例中, 工藝路線只要包含一個委外工序(Operation)就行。
一般認為,產品外包可以直接使用外包采購方式,呆會我們會發現時間上工序外包流程的步驟要比直接外包采購方式要稍微繁瑣,當然產品也可使用工序外包;對于組件/半成品外包,當然組件/半成品也可使用外包采購,就象普通采購,它的缺點組件/半成品入庫后需要再發料到工單,流程則有多出幾步,為了簡化業務,組件/半成品入庫一般使用工序外包。
很多國內ERP也提供類似處理流程,包括建立外包加工單->跑物料需求生產外包采購申請(SAP系統則是在保存外包工單不需跑MRP立即生產PR)->外包加工領料單->外包加工入庫單->結算外包款等步驟,總體來講,跨業務部門的流程似乎并不緊湊。
同樣是ZST_SUBCON外包為例說明使用工序外包處理,業務步驟如下:
(1)建立作業外包信息記錄Tcode:ME11/ME12
如圖1,在建立外報工序的采購價格信息記錄時只要輸入Vendor,采購組織和plant,選擇Subcontracting類型,不輸入物料,但是必須輸入Material group和Purchase group,其它同普通的info record,假設供應商依舊是1000389,保存后假設產生的info record number是5500000192,如圖2.
(2).建立外包工序Tcode:CA01/CA02
如圖3,和一般工序不同的是,外包工序并不需要輸入工作中心,因為它不需要通過工作中心去對應公司中的某成本中心, 工序的控制碼為PP02(Tcode:OPJ8看到Control Key的Externally processed標志為+表示使用該控制碼的工序為委外工序),在工序的External processing頁面,輸入圖2維護的好的外包作業info record 5500000192,填上cost element必須是初級成本要素,這個成本要素將自動帶入外包采購單,實際上這個科目就是外包費用。
圖3-[5]的CompAlloc標志表示假設該生產工藝路線存在多個工序,可以將某道或某幾道工序委外。
*對于工序委外,有一個經典話題,假設組件A僅僅需要一道拋光技術委外不涉及其他輔料,那么A回來后還是料A嗎?正方認為A依舊是A,而反方則認為A經過委外拋光后成本都變了怎能依舊是A?
(3)外包標準成本估算將外包成品ZST_SUBCON的采購類型改成自產, 企業制造某成品如果有多道工序,其中某道工序需要委外,但是就整個成品來講,還是屬于自產,因為本例中, 外包成品ZST_SUBCON只使用一道工序即委外工序,但也做為自產。
CK11N的結果如圖5,此時,\Item category L對應的info record是作業外包價格(Info record No.55000000192),注意的是,總的成本估算和外包采購方式一樣都為276.04元。
(4).建立外包工單Tcode:CO01/CO02/ME51N/ME21N
如圖6,Tcode:CO01建立完工單保存后,立即自動產生外包采購申請 50057138,如圖6-[3],可以選擇按鈕Purch. Requisition或使用Tcode:ME51N查看該PR。
外包工單建立立即產生外包采購申請單,按照國內ERP軟件的設計思路,什么單子都要審批一下,審批后就能生產外包采購單!
如圖7,PR轉外包PO或直接后,可以看到Item category L(L標志為Subcontracting)和Account assignment F(F標志對應訂單)是自動帶出的,檢查Account assignment 頁面可以看到對應的Order正是剛剛圖6中建立的工單1000460,科目自動帶出外包采購費用62000261。
采購申請50057138,外包工單10000460和外包采購單是緊密結合的,這就是集成的作用.
注:系統有下列常用的Accouting Assignment科目分配
A :Asset 表示資產采購,固定資產采購后通常在發票校驗后直接轉資,目前修改后的國內準則要求無論是否需要安裝,固定資產采購都需要過一下在建工程后再轉資? ?
F: Order表示為某訂單比如工單或內部訂單采購
K:Cost center,即所謂的費用采購
M: Ind. cust. w/o KD-CO ,MTO銷售訂單庫存采購
N: Network, 用于網絡的物料采購
P: Project,項目庫存采購
注意圖7中采購貨幣也為USD。
(5).外包采購單收貨同樣,MB1A 541發料到外包庫存后,工序外包也在外包產品MIGO收貨時倒扣自供原料,如果沒有提供其它輔料,則沒有發出料,對于組件/半成品的外包工序,首先發出的原料肯定是它自己,然后加上其它輔料建成外包BOM,BOM就循環了,故組件/半成品的外包工序如果涉及外包料,肯定需要建立新物料,如果沒有提供任何輔料僅僅是出去拋光一下,正如剛才體溫,“A依舊是A“嗎?
同樣一個物料憑證包含兩張憑證(PO currency USD和local currency HKD不同的原因),
外包收貨只涉及外包費用,此時外包采購單并不對外包產品ZST_SUBCON收貨, 外包費用同樣是100USD合800HKD,如圖8。
另一張是543 backflush扣料的,和使用直接使用外包采購方法得到的憑證完全,如圖9。
那么還有自供物料的物料管理費用,外包料間接管理費用和產權費用哪里去了?不急,因為是外包工序而已,還需要對外包工單做產品ZST_SUBCON的收貨。
外包收貨后,移動類型 543扣料產生物料消耗憑證,此時Tcode:CO03走菜單GOTO->Documented Goods Movement能看到工序外包單收貨扣料產生的物料憑證。
(6).外包工單收貨外包件價格設置同國內多數ERP不同的是,SAP的物料移動是實時產生會計憑證的,現在成品采用實際的移動平均價格,成品收貨時的價格如何確定呢??答,移動平均價的產品入庫價格取決于用戶配置的取價策略,這點在本書的CO-PC篇有詳細描述,如圖10,假設最優先評估策略為用戶自定義U->Valuation Price with User Exit。
定義取價策略Valuation variant Y09, SMOD: COPCP005 ,在增強中 COPCP005 ,自定義代碼計算ZST_SUBCON 的產品入庫價格工單收貨的價格,為PB00 + Mat OH + Subconact OH + Royalty 。物料管理費用,外包料間接管理費用和產權費用將作為生產成本投入在期末間接費用結算中由下列Tcode 自動計算出,而通常按SAP 設計思路,工單結算一般會產生結算差異,顯然對于成品,沒有直接使用外包采購流程那樣直觀,因此外包工序通常應用需要繼續加工生產的組件或半成品。
間接費用月結算Tcod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42/CO43->按期生產/成本收集器結算? ?? ?? ?? ?? ?? ?? ?? ?? ?? ?? ?? ?? ?
KKPZ/KKPJ->按成本對象層次結算
KGI2/CO43->按生產工單結算
外包差異處理
如果外包料采用標準成本,則采購入庫使用當前的標準單價,這樣外包投入(外包加工費,提供物料成本或其它附加外包費用總和)和產出(MIGO外包料收貨數量*標準單價)可能會有差異,如要記錄外包差異請使用SE16: V_001K_LB激活外包差異記錄,本處不再舉例。
總結
- 上一篇: SAP- MM 委外加工(Subconc
- 下一篇: 关于COPC后台配置的几个关键步骤及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