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移动战略与HANA已为BI爆发做好准备
▲SAP亞太及日本區商務分析和可持續發展事業部副總裁Atul Patel
相關新聞:- Bolt "extremely disappointed" at failing to defend title
- Bolt says "extremely disappointed" at failing to defend title
- Kenyans express disappointment at Bolt's disqualification
- 新電信與SAP達成協議 共推云計算業務
- 2011 SAP全球技術研發者大會現已全面接受注冊
其實早在2008年,業界就提出了與上述信息很接近的三個概念,即商業智能的融合、實時、全員操作三個趨勢。相對以往基于傳統的商業智能僅局限在少數高級管理層使用,而且受安全因素影響,企業的管理層只有在本地(自己的辦公室或者在單位內部)看到相關的分析的做法,符合上述三趨勢的新商業智能系統可以實現業務流程實時整合,業務數據即時分析,運營決策隨時決定,從靜態轉向動態。但由于當時的技術、產品的限制,也只能存在想象中。即便如SAP這樣的巨頭,直到2010年,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相對成熟,SAP HANA技術的發布,以及SAP移動戰略整合方案出臺才初步實現了融合、實時、全員操作這三個目標。
Atul Patel所演示的iPad使用SAP BusinessObjects的過程是一個很典型的融合、實時、全員操作的樣板。iPad意味著全員操作的可能,為APP程序提供支持的后臺HANA服務器實現了實時,SAP的ERP流程信息輸入和記錄與商務智能和分析進行有效的對接最終融合。從前端的iPad到后臺的HANA服務器,基于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的一條完整的信息流就此建立。
在這條信息流中,HANA服務器可以說起到決定性作用。HANA是高性能分析應用軟件(High-Performance Analytic Appliance)的簡稱,運用了HAN技術的服務器就是HANA服務器。在Atul Patel的演示中,他手中的iPad就是通過無線遠程連接到位于德國的HANA服務器,為前端提供了實時數據分析、計算,最終實現動態決策。
以往,商業智能做不到這點很大原因是因為數據過于龐大,做一次分析可能要用好幾天甚至一周。然而用HANA呢?就如Atul Patel所說:“HANA能夠幫助客戶針對不同來源的數據、海量的數據進行實時的分析,從而真正做到實時的,低成本的,便捷的數據分析。”他舉了一個例子說,SAP在日本有一個零售客戶,每月做數據統計分析的時候要花費三天時間才能完成,然而用了HANA之后,30秒就解決了。有些人甚至懷疑這些數據的準確性,所以又回過頭來進行核實,不過事實證明HANA 30秒鐘出來的分析是完全準確的。
有了HANA可謂有了屠龍刀,商業智能可以從靜態系統變成實時的互動的系統。Atul Patel還是以零售商為例分析了其中的價值:“對零售商而言有了實時分析意味著什么?通過SAP商務分析解決方案就能在短短幾秒鐘內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實時掌握哪些商店哪些商品賣得最快,從而及時補貨,防止斷貨。”此外,Atul Patel還認為:“HANA還能夠幫你分析以前不能夠分析的大量數據,同時也能更深的分析數據,做得更精細。”
Atul Patel以EPM為例加以說明。他說:“SAP最近推出的EPM 10.0的版本借助HANA技術,不僅使得財務數據的分析進一步得到提速,還增加了披露管理,通過流程自動化,將數據采集以及審計到最后的報表編制的時間周期壓縮,從而幫助企業縮短財務結算和對外披露的周期。比如說原來預計6月30日關帳,7月25日開董事會,現在甚至在7月1日開董事會也不是不可能。”
事實上,SAP為了移動,為了每個人都能使用商業智能所準備軟件的遠遠不止此。已經發布的SAP BusinessObjects BI的4.0版是SAP收購BusinessObjects三年以來發布的重要版本,花了三年時間和800名工程師的精力。它具有三個新的功能,一是可以在移動平臺上實現,二是與社會化媒體相結合,三是完整的商務智能平臺,由BusinessObjects以及企業GRC、持續控制監控及數據倉庫的管理、CPN套件、EPM(企業績效管理)及數據集成工具、數據質量工具等分析應用等軟件組成SAP新一代商務智能系統。
Atul Patel稱,Gartner有一個名為魔術象限的分析方法,在該分析中,SAP在上述這六個領域中的解決方案都是行業最為領先的方案提供商。類似的結論也出現在IDC的報告中。
和HANA、BI軟件相比,通過移動應用讓商業智能隨時可以使用,可以給任何人使用可說是SAP普及商業智能的最大殺手锏。SAP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過,移動應用將是下一代應用的趨勢,手機終端如今已經超過了牙刷的數字,許多人通過手機來溝通。以中國為例,有70%的人通過移動終端進行互聯網使用。所以商業智能應該要為更多人所用,幫助他們進行決策,就必須在移動終端上落地。Atul Patel就曾如此說:“早三四年前SAP已經提出了要將商業智能為每個人所用的愿景。但是后來發現,在過去二三年中商業智能市場發展不是很快。對此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是,現在的人往往不是在他的桌邊獲取商務智能,而是希望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獲得他們的應用,所以我們收購了Sybase,使得SAP可以把商業智能放到移動的平臺上。”
現在,這項收購已經幫助SAP BusinessObjects工具在蘋果iPad上實現了移動商業智能決策,也即將在Android、Windows Phone、黑莓OS、塞班等其他移動操作系統上得以使用。憑借SAP的技術,該移動工具還同時具備數據保護的功能。比如說在某地遺失了裝了該工具的iPad,失主就隨時打電話給SAP的服務人員,讓其遠程刪除iPad上所有相關數據。如今,這個工具在蘋果應用軟件商店的下載次數已經達到了30萬次。
通過HANA讓商業智能動態化,通過移動應用讓商業智能隨時可用,通過SAP新一代商務智能系統讓商業智能用得更順手。這就是SAP在普及商業智能的三大努力。可以說,在企業信息化第三代“智能平臺”的商業智能爆發的前夕, SAP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憑借HANA、移動應用,SAP現在已經獲得驕人的增長。如Atul Patel所負責亞太及日本區在2011年第二季度創下有史以來最好業績,軟件收入增長35%,達到1.71億歐元。軟件及軟件相關服務的收入增至4.39億歐元,漲幅達23%;總收入增長20%,達到5.13億歐元。截至2011年6月30日,SAP亞太及日本區軟件收入在2011年前六個月中增長了33%,軟件和軟件相關服務收入增長了21%,總收入增長了19%。
當然,在Atul Patel眼中,業績非常重要,但比起業績更重要的是,在即將到來的企業信息化第三代“智能平臺”應用大潮前,SAP一定要建設、完善好SAP商務分析的整個架構。也就是從SAP的ERP對業務流程進行記錄或描述。在此基礎上,SAP構建商業智能,從業務流程當中取得信息為管理者所用。通過移動應用平臺讓信息利用得更加充分,讓每個公司企業員工都能用上。當然,在海量數據和動態的時代,SAP也要為企業架設HANA服務器,將數據分析以及數據庫進行簡化,實現即時分析,為移動應用做好“后勤”工作。因為只有做好這些準備,SAP才能在商業智能爆發之后獲得最大的收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AP移动战略与HANA已为BI爆发做好准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AP HANA:开启企业管理软件下一波
- 下一篇: 不要把HANA跟BW混为一谈